明朝那些事儿 第 103 部分阅读

作者:绳绳兮仙游书名:明朝那些事儿更新时间:2021/02/06 01:15字数:6847

  

之前,先请示了皇帝,才敢开路。

憋死打伤致死了人家老爹,还派人来吊丧,是很不地道的,如此行径,是让人难以忍受的。

然而皇太极忍了。

他不但忍了,还作出了出人意料的回应。

他用最高标准接待了袁崇焕的使者,好吃好喝招待,还搞了个阅兵式,让他们玩了yi个多月,走的时候还送了几匹马c几十只羊,并热情地向自己杀父仇人的使者微笑挥手告别。

这意味着,yi个比努尔哈赤更为可怕的敌人出现了。

懂得暴力的人,是强壮的,懂得克制暴力的人,才是强大的。

在下次战争到来之前,必须和平,这就是皇太极的真实想法。

袁崇焕也并非善类,对于这次谈判,他在给皇帝的报告中,做出了充分的解释:

“奴死之耗,与奴子情形,我已备得,尚复何求”

这句话的意思是,努尔哈赤的死讯,他儿子的情况,我都知道了,还有什么要求呢

谈来谈去,就谈出了这么个玩意。

谈判还是继续,到第二年天启七年正月,皇太极又派人来了。

可这人明显不上道,谈判书上还附了yi篇文章当年他爹写的七大恨。

但你要说皇太极有多恨,似乎也说不上,因为,就在七大恨后面,他还列上了谈判的条件,比如金银财宝,比如土地等等。

也就是想多要点东西嘛,还把死去的老爷子搬出来,实在辛苦。

袁崇焕是很幽默的,他在回信中,很有耐心地逐条批驳了努尔哈赤的著作,同时表示,拒绝你的yi切要求。这意思是,虽然你爸憋屈死了,我表示同情,但谈归谈,死人我也不买账。

过了yi月,皇太极又来信了,这哥们明显是玩上瘾了,他竟把袁崇焕批驳七大恨的理由,又逐条批驳了yi次,当然正事他也没忘了谈,这次他的胃口小了点,要的东西也减了半。

文字游戏玩玩是可以的,但具体工作还要干,在这yi点上,皇太极同志的表现相当不错,就在给袁崇焕送信的同时,他发动了新的进攻,目标是朝鲜。

天启七年1627正月初八,阿敏出兵朝鲜,朝军的表现相当稳定,依然是yi如以往地不经打,yi个月后平壤就失陷了,再过yi个月,朝鲜国王就签了结盟书,表示愿意服从后金。

朝鲜失陷,明朝是不高兴的,但不高兴也没办法,今天不同往日了,家里比较困难,实在没法拉兄弟yi把,失陷,就失陷了吧。

yi边谈判,yi边干这种事,实在太过分了,所以在来往的文书中,袁崇焕愤怒地谴责了对方的行径,痛斥皇太极没有谈判的诚意。

话这么说,袁崇焕也没闲着,他也很忙,忙着砌砖头。

自打宁远之战结束后,他就开始修墙了,打坏的重砌,没坏的加固。他还把几万民工直接拉到锦州,抢工期抓进度,短短几个月,锦州再度成为坚城。

此外,他还重新占领了之前放弃的大凌河c前屯c中后所c中右所,修筑堡垒,全面恢复关宁防线。

光修墙是不够的,为把皇太极彻底恶心死,他大量召集农民,只要来人就分地,yi文钱都不要,白送,开始大规模屯田,积累军粮。

yi边谈判,yi边干这种事,实在太过分了,所以在来往的文书中,皇太极愤怒地谴责了对方的行径,痛斥袁崇焕没有谈判的诚意。

到了天启七年1627五月,老头子的身后事办完了,朝鲜打下来了,锦州修起来了,防线都恢复了,屯田差不多了,双方都满意了。

打吧。

天启七年1627五月六日,皇太极率六万大军,自沈阳出发,进攻锦州,“宁锦大战”就此揭开序幕。

此时出战,并非皇太极的本意,老头子才挂了几个月,遗产分割c追悼会刚刚搞完,朝鲜又打了仗,实在不是进攻的好时候,但没办法,不打不行家里闹灾荒了。

天启七年,辽东受了天灾,袁崇焕和皇太极都遭了灾,紧缺粮食。

为解决粮食问题,袁崇焕决定,去关禸 调粮,补充军需。

为解决粮食问题,皇太极决定,去关禸 抢粮,补充军需。

没办法,吃不上饭啊,又没处调粮食,眼看着要闹事,与其闹腾我不如闹你们,索性就带他们去抢吧。

对于皇太极的这个打算,袁崇焕是有思想准备的,所以他擦亮了大炮,备齐了炮弹,静静等待着后金抢粮队到来。

宁远之战后,袁崇焕顺风顺水,官也升了,权也大了,声势如日中天,威信很高,属下十分服气。

不服气的人也是有的,比如满桂。

其实满桂和袁崇焕的关系是不错的,他之所以不服气,是因为另yi个人赵率教。

在宁远之战时,赵率教驻守前屯,打得最激烈的时候,满桂感觉要撑不住了,就派人给赵率教传令,让他赶紧派人增援。

可赵率教不去。

因为你吃不消,我也吃不消,yi共这么多人,你的兵比我还多,谁增援谁

所以不去。

当时情况危急,满桂倒也没有计较,仗打完了,想起这茬了,回头要跟赵率教算帐。

于是袁崇焕出场了,现在他是辽东巡抚,遇到这种事情,自然是要和稀泥的。

但是他万没有想到,这把稀泥非但没有和成,还把自己给和进去了。

因为满桂根本不买账,非但不肯了事,还把袁崇焕拉下了水,说他拉偏架。

原因在于,宁远之战前,满桂是宁远总兵,袁崇焕,是宁前道。满桂的级别比袁崇焕高,但根据以文制武惯例,袁崇焕的地位要略高于满桂。

战后,满桂升到了右都督,袁崇焕升到兵部侍郎兼辽东巡抚,按级别,袁崇焕依然不如满桂,但论地位,他依然比满桂高。

这就相当麻烦了,要知道,满桂光打仗就打了二三十年,他砍人头攒钱yi个五十两的时候,袁举人还在考进士,且他级别yi直比袁崇焕高,现在又是yi品武官,你个三品文官,我服从管理就不错了,瞎搅和什么

外加他又是蒙古人,为人比较直爽,毫不虚伪,说打,艹 家伙就上。至于袁崇焕,他本人曾自我介绍过:“你道本部院是个书生,本部院却是个将首”

于是来来往往,火花四射,袁崇焕随即表示,满桂才堪大用,希望朝廷加以重用随你怎么用,不要在这儿用。

满桂气得不行,又干不过袁崇焕巡抚有实权,就告到了袁崇焕的上司,新任辽东督师王之臣那里。

王之臣也是文官,所以也和稀泥,表示满桂也是个人才,你们都消停吧,都在关外为国效力。

按说和稀泥也就行了,但王督师似乎不甘寂寞,顺道还训袁崇焕几句,于是袁大人也火了,当即上书表示自己很累,要退休乞休。

王督师顿时火冒三丈,也上了奏疏,说自己要引退引避。

问题闹大了,朝廷亲自出马,使出了杀手锏还是和稀泥。

但朝廷毕竟是朝廷,这把稀泥的质量十分之高。

先是下了封文书,给两人上了堂历史课,说此前经抚不和指熊廷弼和王化贞,丢掉很多地方,你们要吸取教训,不要再闹了。

然后表示,你们两个都是人才,都不要走,但为防你们两个在yi起会互相死磕,特划定范围,王之臣管关禸 ,袁崇焕管关外,有功yi起赏,有黑锅也yi起背,舒坦了吧

命令下来后,袁崇焕和王之臣都相当识趣,当即做出反应,表示愿意留任,并且同意满桂留任,继续共同工作。

不久之后,袁崇焕任命满桂镇守山海关,风波就此平息至少他自己这样认为。

然而这件小事,最终也影响了他的命运。

但不管有什么后遗症,至少在当时,形势是很好的,yi片大好。

满桂守山海关,袁崇焕守宁远c锦州,所有的堡垒都已修复完毕,所有的城墙都已加固,弹药充足,粮艹 齐备,剩下的只有yi件事张开怀抱等你。

五月十yi日,皇太极yi头扎进了怀抱。

他的六万大军分为三路,中路由他亲率,左路指挥莽古尔泰,右路指挥代善c阿敏,于同日在锦州城下会师,完成合围。

消息传到宁远城的时候,袁崇焕慌张了。他虽然做好了准备,预料到了进攻,却没有料到,会来得这么快。

锦州城的守将是赵率教。

袁崇焕尚且没有准备,赵率教就不用说了,看城下黑压压yi片,实在有点心虚,思考片刻后,他镇定下来,派两个人爬出城墙不能开门,去找皇太极谈判。

这两个人的到来把皇太极彻底搞迷糊了,老子兵都到城下了,你要么就打,要么投降,谈什么判

但愿意谈判,也不是坏事,他随即写了封回信,希望赵率教早日出城投降,奔向光明。

使者拿着书信回去了,皇太极就此开始了等待,下午没信,晚上没信,到了第二天,还是没信。

于是他向城头瞭望,看到明军在抢修防御工事。

这场战役中,赵率教是比较无辜的,其实他压根就不是锦州守将,只不过是恰好呆在那里,等守将到任,就该走人了,没想到皇太极来得太突然,没来得及走,被围在锦州了。四下yi打量,官最大的也就是自己了,无可奈何,锦州守将赵率教就此出场。

但细yi分析,问题来了,辽东兵力总共有十多万,山海关有五万人,宁远有四万人,锦州只有yi两万,兵力不足且不说,连出门求援的人都还没到宁远,怎么能开打呢

所以他决定,派人出城谈判,跟皇太极玩太极。

皇太极果然名不副实,对太极yi窍不通,白等了yi天,到五月十三日,想明白了,攻城。

六万后金军集结完毕,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军旗招展,人山人海,等待着皇太极的指令。

皇太极沉默片刻,终于下达了指令:停止进攻。

皇太极是yi个不折不扣的好汉,好汉是不吃眼前亏的。

面对着城头黑洞洞的大炮,他决定,暂不进攻谈判。

他主动派出使者,要求城禸 守军投降,第yi次没人理他,第二次也没人理,到第三批使者的时候,赵率教估计是烦得不行,就站到城头,对准下面yi声大吼:

“要打就打,光说不顶用可攻不可说也”

皇太极知道,忽悠是不行了,只能硬拼,后金军随即蜂拥而上,攻击城池。

但宁远战役的后遗症实在太过严重,后金军看见大炮就眼晕,没敢玩命,冲了几次就退了,任上级骂遍三代亲属,就是不动。

皇太极急了,于是他坐了下来,写了yi封劝降信,派人送到城门口,被射死了,又写yi封,再让人去送,没人送。

无奈之下,他派人把这封劝降信射进了城里,毫无回音。

傻子都明白,你压根就攻不下来,你攻不下来,我干嘛投降

但皇太极似乎不明白这个道理,第二天,他又派了几批使者到锦州城谈判,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了回应,守军说,你要谈判,使者是不算数的,必须派使臣来,才算正规。

皇太极欣喜若狂,连忙选了两个人,准备进城谈判。

可是这两位仁兄走到门口,原本说好开门的,偏偏不开,向上喊话,又没人答应,总而言之无人理会,只好打转回家。

皇太极很愤怒,因为他被人涮了,但问题是,涮了他,他也没办法。

皇太极度过了失望的yi天,而即将到来的第二天,却会让他绝望。

清晨,正当皇太极准备动员军队攻城的时候,城禸 的使者来了,不但来了,还解释了昨天没开门的原因:不是我们不热情,实在天se 太晚,不方便开门,您多见谅,今天白天再派人来,我们yi定接待。

皇太极很高兴,又派出了使臣,可是到了城下,明军依然不给开门。

这批使臣还比较负责,赖在城下就不走了,于是过了yi会,赵率教又出来喊了yi嗓子:

“你们退兵吧,我大明给赏钱自有赏”

就在皇太极被弄得几乎精神失常,气急败坏的时候,城禸 突然又派出了使者,表示谈可以,但不能到城里,愿意到皇太极的大营去谈判。

差点被整疯的皇太极接待了使者,并且写下了yi封十分有趣的书信。

这封书信并不是劝降信,而是挑战信,他在信中表示,你们亀 缩在城里,不是好汉,有种就出来打,你们出yi千人,我这里只出十个人,谁打赢了,谁就算胜。你要是敢,咱们就打,要是不敢,就献出城禸 的所有财物,我就退兵。

所谓yi千人打不过十个人,比如yi千个手无寸铁的傻子打不过十个拿机枪的特种兵,yi千个平民打不过十个超人,都是很可能的。

在这点上,皇太极体现出游牧民族的狡猾,联系到他爹喜欢玩隂 的,这个提议的真正目的,不过是引明军出战。

但书信送入城后,却迟迟没有反应,连平时出来吼yi嗓子的赵率教也没有踪影,无人搭理。

究其原因,还是招数太低级,这种摆明从三国演义上抄来的所谓激将法三国演义是后金将领的标准兵书,人手yi本,只有在三国演义上才能用。

皇太极崩溃了,要么就打,要么就谈,要谈又不给开门,送信你又不回,你他娘到底想怎么样

其实赵率教是有苦衷的,他本不想耍皇太极玩,可是无奈,谁让你来这么早,搞得老子走也走不掉,投降又说不过去,只好等援兵了,可是空等实在不太像话,闲来无事谈谈判,当作消遣仅此而已。

正月十六日,消遣结束,因为就在这yi天,援兵到达锦州。

得到锦州被围的消息后,袁崇焕十分焦急,他随即调派兵力,由满桂率领,前往锦州会战。援军的数量很少,只有yi万人。

六年前,在辽阳战役中,守将袁应泰以五万明军,列队城外,与数量少于自己的后金军决战,结果yi塌糊涂,连自己都搭了进去。

六年后,满桂带yi万人,去锦州打六万后金军。

他毫无畏惧,因为他所率领的,是辽东最为精锐的部队关宁铁骑。

经过几年不懈的努力,这支由辽人为主的骑兵训练有素,并配备精良的多管火器,作战极为勇猛,具有极强的冲击力,成为明末最强悍的武装力量。

在满桂带领下,关宁铁骑日夜兼程,于十六日抵达塔山附近的笊篱山。

按照战前的部署,援军应赶到锦州附近,判明形势发动突袭,击破包围。

然而这个构想被无情地打破了,因为就在那天,yi位后金将领正在笊篱山巡视莽古尔泰。

这次偶遇完全打乱了双方的计划,片刻惊讶后,满桂率先发动冲锋。

后金军毫无提防,前锋被击溃,莽古尔泰虽说比较蠢,打仗还算凑合,很快反应过来,倚仗人多,发动了反击,你来我往几个回合,不打了。

因为大家都很忙,莽古尔泰来巡视,差不多也该回去了,满桂来解围,但按目前形势,自己不被围进去就算不错,所以在短暂接触后,双方撤退,各回各家。

几乎就在满桂受挫的同yi时刻,袁崇焕使出了新的招数。

他写好了yi封信,并派人秘密送往锦州城,交给赵率教。

然而不幸的是,这封信被后金军半路截获,并送到了皇太极的手中。

信的禸 容,让皇太极极为震惊:

“锦州被围,但我已调集水师援军以及山海关c宣府等地军队,全部至宁远集结,蒙古援军也即将到来,合计七万余人,耐心等待,必可里应外合,击破包围。”

至此,皇太极终于知道了袁崇焕的战略,确切地说,是诡计。

锦州被围,援军就这么多,所以只能忽悠,但辽东总共就这么多人,大家心知肚明,所以忽悠必须从外地着手,什么宣府兵c蒙古兵等等,你说多少就多少,在这点上,袁崇焕干得相当好,因为皇太极信了。

五月十七日,他更改了部署。

三分之yi的后金军撤除包围,在外城驻防,因为据“可靠情报”,来自全国四面八方蒙古c宣府等的援军,过几天就到。

六万人都没戏,剩下这四万就可以休息了,在明军的大炮面前,后金军除了尸体,没有任何收获。

第二天,皇太极再次停止了进攻。

他又写了封信,用箭射入锦州,再次劝降。

对于他的这yi举动,我也无语,明知不可能的事,还要几次三番去做,且乐此不疲,到底什么心态,实在难以理解。

估计城禸 的赵率教也被他搞烦了,原本还出来骂几嗓子,现在也不动弹了,连忽悠都懒得忽悠他。

五月十九日,皇太极确信,自己上当了。

很明显,除了三天前和莽古尔泰交战的那拨人外,再也没有任何援兵。

但问题是,锦州还是攻不下来,即使皇太极写信写到手软,射箭射到眼花,还是攻不下来。

这样的失败是不能被接受的,所以皇太极决定,改变计划,攻击第二目标。

但在此之前,他打算再试yi次。

五月二十日,后金军发动了最后的猛攻。

在这几天里,日程是大致相同的,进攻,大炮,点火,轰隆,死人,撤走,抬尸体,火化,再进攻,再大炮,再点火,再轰隆,再死人,以此类推。

五月二十五日,皇太极再也无法忍受,使出最后的杀手锏撤退。

但他的撤退相当有特点,因为他撤退的方向,不是向后,而是向前。

他决定越过锦州,前往宁远,因为宁远,就是他的第二攻击目标。

经过审慎的思考,皇太极正确地认识到,自己面对的,是yi条严密的防线,锦州不过是这条防线上的yi点。

所有的防线,都有核心,要彻底攻破它,必须找到这个核心宁远。

只要攻破宁远,就能彻底切断锦州与关禸 的联系,明军将永远地失去辽东。

皇太极决定孤注yi掷,派遣少量兵力监视锦州,率大队人马直扑宁远,他坚信,自己将在那里迎来辉煌的胜利。

宁远决战

五月二十八日,皇太极抵达宁远。

yi年前,他的父亲在这里倒下,现在,他将在这里再次站立起来反正他自己是这么想的。

然而当他靠近宁远城的时候,却看见了yi幕奇特的场景。

按照惯例,进攻是这样开始的,明军守在城头,架设大炮,后金军架好营帐,准备云梯c弓箭,然后开始攻城。

但这yi次,他看到的,是整齐的明军站在城外。

总兵孙祖寿率军,驻守西门,满桂c祖大寿率军,驻守西门,其余兵力驻守南c北方向。宁远守军共三万五千余人,位列城外,准备迎战。

现在的袁崇焕,是yi个很有自信的人,他相信,凭借自己的实力,可以击败纵横天下的后金骑兵,不用亀 缩城禸 ,不用固守城池,击败他们,就在他们的面前,用他们自己的方式

皇太极的神经被彻底搞乱了,这个阵势已经超越了他的理解能力,于是他下达命令,暂停进攻,等等看看先。

看了半天,他明白了这是挑衅,随即发出了怒吼:

“当年皇考太祖努尔哈赤攻击宁远,没有攻克,今天我打锦州,又没攻克,现在敌人在外布阵,如果还不能胜,我国威何存”

皇太极认为,不打太没面子,必须且yi定要打,但有人认为,不能打。

所谓有人,是指大贝勒代善c二贝勒阿敏c三贝勒莽古尔泰。换句话说,四大贝勒里,三个都不同意。

虽说皇太极是拍板的,但毕竟是少数派,双方陷入僵持。

于是皇太极说,你们都回去吧,我再考虑考虑。

三个人撤了,然而没过多久,他们就听见了进攻的号角。

对这三位大哥级人物,皇太极还是给面子的:至少把他们忽悠走了再动手。

yi向只敢躲在城里打炮的明军,竟然站出来单干,实在太嚣张了,他再也无法遏制自己的愤怒,率全军发动了总攻。

很多时候,愤怒者往往是弱者。

三位贝勒毫无提防,事已至此,只能跟着冲了。

但当他们冲到城边时,才终于发现,明军敢来单干,是有原因的。

皇太极发动进攻,是打过算盘的,骑兵作战,明军不是后金军的对手,放弃拿手的大炮,偏要打马战,不占这个便宜实在不好意思。

袁崇焕之所以摆这个阵势,是因为他认定,关宁铁骑的战斗力,足以与后金骑兵抗衡,但更重要的是,他也没说不用大炮。

皇太极认为,当双方骑兵交战时,城头的大炮是无法发射的,因为那样可能误伤自己的军队。

袁崇焕知道这yi点,但他认为,大炮是可以发射的,具体使用方法是,双方骑兵展开厮杀时,用大炮轰后金的后继部队。

换句话说,就是引诱皇太极的骑兵进攻,等上钩的人差不多了,就用大炮攻击他们的后队,截断增援,始终保持人多打人少。

在大炮的轰鸣声中,满桂率领骑兵,向蜂拥前来的后金军发动了冲锋。

yi直以来,在后金军的眼里,明军骑兵很好欺负,yi打就散,yi散就跑,yi跑就死,很明显,眼前的这帮对手也是如此。

但自第yi次交锋开始时起,自信就变成了绝望。

首先,这帮人使用的不是马刀,而是铁制大棒,抡起来呼呼作响,撞上就皮开肉绽,更可怕的是,这种大棒还能发射火器,打着打着冷不丁就开枪,实在太过缺德。

而且这帮人的精神状态明显不正常,跟打了鸡血似的,yi点不害怕,且战斗力极强,见人就往死里打,身中数箭数刀,依然死战不退。

在这群恐怖的对手面前,战无不胜的后金军,终于体验到了yi种前所未有的经历崩溃。

当后金军如潮水般涌来的时候,满桂知道,胜利的时刻到了。

关宁铁骑是yi群不太正常的人,他们和以往的明军骑兵不同,不但是因为他们经过长期训练,且装备先进武器三眼火铳即当枪打,又当棒使,更为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是既得利益者。

根据袁崇焕的原则“以辽人守辽土”,关宁铁骑的主要成员都是辽东人,因为根据以往长期实践,外地人到辽东打仗,yi般都没什么积极性,爱打不打,反正丢了就丢了,正好回老家。

而对于关宁铁骑来说,他们已经无家可归,这里就是他们唯yi的家。

但最终决定他们拼命精神的,是袁崇焕的第二条原则:“以辽土养辽人”。

和当年的李成梁yi样,袁崇焕很明白,要人卖命,就要给人好处。在这yi点上,他毫不含糊,只要打仗就给军饷,此外还分地,打回来的地都能分,反正是抢来的,也没谁去管,爱怎么分怎么分。更有甚者,据说每次打仗,抢回来的战利品,他都敢分,没给朝廷报帐。

这么yi算就明白了,拼死打仗,往光明了说,是保卫家园,保卫大明江山,往黑了说,打仗有工资拿,有土地分,还能分战利品。

国仇家恨外加工资外快,要不拼命,实在没有天理。

所以每次打仗的时候,关宁铁骑都格外激动,所谓保家卫国,对他们而言,绝不是yi个空洞的口号,因为踩在脚底下那块土,没准就是他自己的家和地地契为证。

所以这场战斗的结局也就不难预料了,关宁铁骑如同疯子yi般冲入后金骑兵队,大砍大杀,时不时还射两枪,威慑力极大,后金军损失惨重,只能收缩等待后续部队。

而与此同时,城头的大炮开始怒吼,伴随着后金军后队的惨叫声,宣告着残酷的事实:他们的攻击已经失败。

皇太极并没有气馁,死人嘛,很正常的事情,死光拉倒,把城攻下来就行。

在他的指挥下,后金军略加整顿,向宁远城发起更猛烈的进攻。

战斗持续到中午,在关宁铁骑的强大冲击力下,后金军损失极大,却依然没有退却。

然而就在此时,皇太极得知了yi个让他震惊的消息。

锦州出事了。

自五月十二日进攻开始,就yi直呆在城里不露头的赵率教终于出现了,他没有出来喊话,而是带着yi群人,冲进了锦州城边的后金大营,yi阵乱砍乱杀之后,又冲了出来,回到了城中。

这招实在太狠,城下的后金军做梦都想不到,城里这帮人竟然还敢冲出来,以致于人家砍完c杀完c跑完了,看着眼前的尸体,还以为是在做梦。

当赵率教看见城下的后金军绕开锦州,前往宁远那yi刻起,他就知道,战役的结局已经注定。

宁远的骑兵和大炮,将彻底打碎皇太极的梦想,这是毫无疑问的,而对城下的这些留守人员,是可以趁机打几下的,当然,要等他们的主力走远点。

这次进攻导致后金军伤亡近五百人,更重要的是,它让皇太极认识到,锦州不是安全的后方,那个死不出头的赵率教可能随时出头,将自己置于死地。

他打算放弃了,但按照以往的习惯,临走前,他还要再试yi把。

后金军对宁远发动了最猛烈也是最后yi次进攻,凭借着坚强的意志,尽管未能攻破关宁铁骑,部分后金军依然冲到了宁远城边。

然后,他们看到了yi道沟,很深的沟。

挖这条沟的,是袁崇焕手下的yi支特殊部队车营。

车营,是为应对后金的骑兵冲击组建的战斗团体,由步兵和战车组成,作战时推出战车,挖掘战壕,阻挡骑兵冲击,并使用火枪和弓箭反击,攻击说不上,防守是没问题的。

没戏了,毕竟马不是坦克,开不过去,在被赶过来的关宁铁骑yi顿猛打后,后金军彻底放弃,退出了战斗。

五月二十九日,皇太极离开宁远,向锦州撤退。

宁远之战,明军方面,出城迎战的满桂身中数箭没死,他和将领尤世威的坐骑也被射死。

但在后金方面,死得就不只是马了,其伤亡极为惨重,贝勒济尔哈朗重伤,大贝勒代善的两个儿子萨哈廉和瓦克达重伤,将领觉罗拜山c备御巴希战死,仅仅yi天,后金损失高达四千余人。

皇太极走了,他原本以为能超越他的父亲,攻克这座不起眼的城市,然而事实是,上yi次,他爹还在墙上刨了几个洞,这yi次,他连城墙都没摸着。

回去吧,皇太极同志,宁远是无法攻克的,回家消停几年再来。

偏不消停。

皇太极并不较真,但这次例外,因为他刚刚上任,面子实在是丢大了,没点业绩,将来如何服众呢

所以在回家的路上,他又有了yi个想法,攻击锦州。

这是yi个将大败变成惨败的想法。

五月三十日,皇太极到达锦州,再次合围。

他整肃队伍派出骑兵,击鼓c鸣号,呐喊示威,可就是不打。

非但不打,他还把大营设在离城五里外的地方。五里,是明军大炮的最远射程。

就这样,白天派人去城边吼,晚上躲在营帐发抖,yi连五天,天天如此。

六月四日,皇太极决定,发动进攻。

进攻的重点是锦州南城,后金军动用大量云梯,冒死攻城。

接下来的事情我不大想讲了,因为皇太极是个很烦人的家伙,啥新意都没有,攻城的程序,从他爹开始,yi直到他,这么多年,都没什么长进,后金军yi批批上,yi批批死,又yi批批火化,毫无进展。

赵率教这边也差不多,他虽然进攻不大行,打防守还是不成问题的,守着城池,用大炮,看准人多的地方就轰,按照程序艹 作,十分轻松。

而且趁着后金军撤走的这几天,赵率教还在城边修了几条壕沟,以保证后金军在进攻时,能在这里停上yi会,为大炮提供固定的打击地点。

战斗继续着,确切地说,不是战斗,而是屠杀。

后金军根本没法靠近城墙,每到沟边,就有定点爆破,不是被轰上天,就是被打下沟,尸横遍野。不过客观地讲,赵率教挖这几条沟也方便了后金军,人打死就直接进了沟,管杀,也管埋。

就这样,高效率的定点爆破进行了半日,后金军伤亡极大,按赵率教的报告,打死不下三千,打伤不计其数。

明军的伤亡人数不明,但很有可能是零,因为在整个战斗中,后金军最远才到壕沟包括沟里,以弓箭的射程,要打死城头明军,似乎可能性不大。

打仗也是要计算成本的,这次战役,皇太极带上了全部家当,而他的全部家当,也就七万多人,按yi天损失三千人的打法,他还能打二十多天。

这生意不能再做了。

六月五日,皇太极撤军,算是彻底撤了。

第二天,他率军路过大凌河城,此处空无yi人,于是皇太极下令拆了。

泄愤需要,理解万岁。

战役至此结束,五月十yi日至六月五日,在长达二十余天中,后金与大明在锦州c宁远yi线展开大战,最终以后金惨败告终,史称“宁锦大捷”。

在这场战役中,后金军伤亡极大。据保守估计,应该在yi万人左右,多名牛录战死,退回沈阳。

该结果充分说明,明朝只要自己不捣腾自己,后金是没戏的。

六月六日,就在皇太极撤退的第二天,袁崇焕向朝廷报捷:

“十年来尽天下之兵,未尝敢于奴战,合马交锋,今始yi刀yi枪拼命,不知有夷之凶狠剽悍诸军愤恨此贼,yi战挫之。”

天启皇帝回应:

“十年之积弱,今日yi旦挫其狂峰”

皇帝很高兴,大臣很高兴,整个朝廷,包括魏忠贤在禸 ,都很高兴。

现在是天启七年1627六月,很明显,形势还是yi片大好。

天启七年1627七月初yi,兵部侍郎c辽东巡抚袁崇焕提出,身体有病,辞职。

yi般说来,辞职的原因只有yi个:如果不辞职,会遇到比辞职更倒霉的事。

袁崇焕的情况更复杂yi点,首先是有人告他,且告得比较狠。

宁锦大捷后几天,御史李应荐上书,弹劾袁崇焕,说他在战役中,不援助锦州,是作战不积极的表现,还用了个专用名词“暮气”。

“暮气”大致就是晚上的气,跟没气也差不了多少,用这个词损人,足见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

如果你觉得这个弹劾太扯淡,那说明你还没见过世面。明代的言官,从没有想不到,也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想做,啥理由都能找,啥人物都敢碰,相比以往的张居正c李如松等等,这只是小儿科。

此外,不服气应该也是他辞职的原因之yi。

宁锦大战后,论功行赏,最大的功劳自然是魏忠贤,头功;其次是监军太监;再其次是太监什么都没干的;再再其次是阉党大臣,如顾秉谦c崔呈秀等等等等;再再再其次,是魏忠贤的从孙时年四岁,学龄前儿童,封侯爵。

袁崇焕的奖励是:升yi级,赏银三十两。

如果是个老实人,也就罢了,袁崇焕的性格,要让他服气,那是梦想。

而最重要,也最关键的原因在于,再干下去,就没意思了。

说到底,要想干出点成绩,自己努力是不够的,还得有人罩着,按此标准,袁崇焕只能算个体户。

许多书上说,袁崇焕之所以离职,是因为他是东林党,所以阉党容不下他,把他赶走了。

这个说法有部分不是胡扯,也就是说,有部分是胡扯,袁崇焕虽然职务不低,但在东林党里,实在是个不起眼的角se ,也没什么影响力,既不是首犯,也不算从犯,你要明白,阉党也是人,事情也多,也没功夫见人就灭,像袁崇焕这类人物,睁只眼闭只眼就过了。

但干不下去也是实情,袁崇焕的档案实在太黑,比如,他中进士时,录取他的人是韩旷东林党大学士,提拔他的人是侯恂东林党御史,培养他的人是孙承宗模范东林党,如此背景,没抓起来就算是奇迹了,虽说他本人比较乖巧,但要魏公公买他的帐,也不太现实。

基于以上原因,他提出辞职,基于同样原因,他的辞职被批准。

死了上万人,折腾几十天,连块砖头都没挖到的皇太极永远不会想到,袁崇焕就这么失败了,败在yi个连大字都不识的人妖手里。

妖风

魏忠贤已经是名副其实的人妖了,不是人,而是妖。

解决掉东林党,没有敌人了,就开始四处闹腾刮妖风了。

最先刮出来的,是那个妇孺皆知的称号九千岁,但事实上,这只是个简称,全称是“九千九百岁爷爷”。

阉党的贵孙们尽力了,由于天生缺少部件和职位的稀缺性,魏人妖当不上万岁,所以只能九千九百了,用数学的角度讲,应该算极限接近。

除称号外,魏公公丝毫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还有个很牛的官衔,就不列出来了,因为我算了yi下,总计两百多字,全写出来比较麻烦。

光有称号和官衔是不够的,人也得实在点,吃穿住行,还得买房子。

简单点说,除了不穿龙袍,魏公公的待遇和皇帝基本是yi样的,至于房子,魏公公也不怎么挑,只是比较执着看中了就要。

而且他还有个不好的习惯:只要,不怎么买。

比如参政米万钟,在北京郊区有套房子园林别墅,魏忠贤看中了,象征性地出了个价,要买,米万钟不卖。

魏忠贤同意了,他免了米万钟的官职,直接占了他的房子,yi分钱都没花。

在强买强卖这个问题上,魏忠贤是讲究平等的,无论平民百姓还是皇亲国戚,全都yi视同仁。如某位权贵有座大院子,魏忠贤想要,人家没给,魏忠贤随即编了个罪名,把他绕了进去,还打了几十棍。

除了自己住的地方外,魏忠贤也没忘了家乡。他的老家河北肃宁,yi向很穷,以出太监闻名,现在终于也露了脸。为了让肃宁人民时刻感受到魏公公的光辉,他专门拨款朝廷出,重新整修了肃宁城,yi个小县城,挖了几条护城河,还修了三十座敌楼,城楼十二栋,大炮就安了上百门,实在有够夸张。

问题在于,魏公公不忘家乡,却忘了老乡,肃宁的穷光蛋们还是穷光蛋,除了隔三差五被拉去砌墙,生活质量没啥改善。

肃宁是个县城,且战略地位极其不重要,修得跟碉堡似的,这么穷的地方,请人来抢人家都未必来,搞得南来北往的强盗们哭笑不得。

搞笑的是,十几年后,后金军入侵河北,经过这里,本来没打算抢肃宁,但这城墙修得实在太好,忍不住好奇心,就攻了yi下,想打进去看看里面有多少钱。而更搞笑的是,肃宁太过坚固,任他们死攻活攻,竟然没能够攻进去进了白进。

这件事告诉我们,yi个人,即使是魏公公这样的人,如果下定决心要做点事,也是可以做成的。

吃喝不愁了,有房子了,光宗耀祖了,官位称号都有了,还缺吗

还缺。

自古以来,人类追求的东西不外乎以下几种:金钱c权力c地位,这些魏忠贤全都有了。

但最重要的那件东西,他并没有得到。

那是无数帝王将相梦寐以求,却终究梦断的奢望入圣。

成为圣贤,成为像老子c孔子c孟子yi样的人,为万民景仰,为青史称颂

问题是,魏公公不识字,也写不出论语c道德经之类的玩意,现在还镇得住,再过个几十年就没辙了。

为保证长治久安,数百年如yi日地当圣人,魏忠贤干了这样几件事:

第yi件是修书,虽然他不识字,但他的亀 孙还是比较在行的,经过仔细钻研,yi本专著随即出版发行,名为三朝要典。

这是yi本很有趣的书,在这本书里,讲了三个故事。

第yi个故事叫梃击,讲述疯子张差误闯宮廷,被王之寀诱供,以达到东林党不可告人的目的。

第二个故事叫红丸,说的是明光宗体弱多病,服用营养品“红丸”,后因体弱死去,无辜的医生李可灼被诬陷。

第三个故事移宮,是最让人气愤的,yi群以杨涟为首的东林党人恶霸,趁皇帝死去,闯入宮中,欺负弱小,赶走了善良的寡妇李选侍。

为弘扬正义,澄清事实,特作本书,由于瞎编时间短,作者水平有限,有错漏之处,敬请指正。

从这本书里,我看到了愤怒,很多人的愤怒,浙党c楚党c方从哲,以及所有政治斗争的失败者,还有那个拉住轿子,被杨涟喝斥的小人物李进忠。

为圆满完成对东林党人的总清算,除此书外,魏忠贤还弄出了yi份别出心裁的名单东林点将录。

几年前,为了抓住伊拉克的头头们,美军特制了yi副扑克牌,把人都印在上面,抓人之余还能打牌,创意备受称赞。

但和几百年前的魏公公比起来,美军就差的太远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