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 第 98 部分阅读

作者:绳绳兮仙游书名:明朝那些事儿更新时间:2021/02/06 01:15字数:6857

  

看守。

作为yi名优秀的看守,他忠实履行了守护监狱,训斥犯人,收取贿赂c拿黑钱的职责。

由于业务干得相当不错,在上级收过钱的和同僚都是同伙的yi致推荐下,他进入了县衙,在新的岗位上继续开展自己的光辉事业。

值得表扬的是,此人虽然长期和流氓地痞打交道,不光彩的事情也没少干,但为人还是很不错的,经常仗义疏财,接济朋友。但凡认识他的,就算走投无路,只要找上门来,他都能帮人yi把,江湖朋友纷纷前来蹭饭,被誉为当代宋江。

就这样,汪文言名头越来越响,关系越来越野,越来越能办事,连知县搞不定的事情,都要找他帮忙。家里跟宋江yi样,经常宾客盈门,什么人都有,即有晁盖之类的江洋大盗,又有李逵之流的亡命之徒,上门的礼仪也差不多,总是“叩头就拜”,酒足饭饱拿钱之后,就甘心做小弟,四处传扬汪先生的优秀品格。

在无数志愿宣传员的帮助下,汪先生逐渐威名远播,终于打出县城,走向全省,波及全国。

但无论如何,他依然只是yi个县衙的小人物,直到有yi天,他的名声传到了yi个人的耳中。

这个人叫于与立,时任刑部郎中。

这位于郎中官职不算太高,但想法不低,经常四处串门拉关系,他听说汪文言的名声后,便主动找上门去,特聘汪先生到京城,发挥特长,为他打探消息。

汪先生岂是县中物,毫不犹豫就答应了,准备到京城大展拳脚。

可几个月下来,汪文言发现,自己县里那套,在京城根本混不开。

因为汪先生yi无学历,二无来历,档次太低,压根就没人搭理他。无奈之下,他只好出钱,去捐了个监生,不知找了谁的门路,还混进了太学。

这可就真了不得了,汪先生当即拿出当年跑江湖的手段,上下打点,四面逢源,短短几月,上至六部官员,下到穷学生,他都混熟了,没混熟的,也混个脸熟。

yi时之间,汪文言从县里的风云人物,变成了京城的风云人物。

但这位风云人物,依然还是个小人物。

因为真正掌控这个国家权力中枢的重要人物,是不会搭理他的,无论是东林党的君子,还是三党的小人,都看不上这位江湖人士。

但他终究找到了yi位可靠的朋友,并在他的帮助下,成功进入了这片禁区。

这位不计较出身的朋友,名叫王安。

要论出身,在朝廷里比汪文言还低的,估计也只有太监了,所以这两人交流起来,也没什么心理障碍。

当时的王安,并非什么了不得的人物,虽说是太子朱常洛的贴身太监,可这位太子也不吃香,要什么没什么,老爹万历又不待见,所以王安同志混得相当不行,没人去搭理他。

但汪文言恰恰相反,鞍前马后帮他办事,要钱给钱,要东西给东西,除了女人,什么都给了。

王安很喜欢汪文言。

当然,汪文言先生不是人道主义者,也不是慈善家,他之所以结交王安,只是想赌yi把。

yi年后,他赌赢了。

在万历四十八年1620七月二十yi日的那个夜晚,当杨涟秘密找到王安,通报老头子即将走人的消息时,还有第三个人在场汪文言。

杨涟说,皇上已经不行了,太子应立即入宮继位,以防有变。

王安说,目前情形不明,没有皇上的谕令,如果擅自入宮,凶多吉少。

杨涟说,皇上已经昏迷,不会再有谕令,时间紧急,绝不能再等

王安说,事关重大,再等等。

僵持不下时,汪文言用自己几十年官海沉浮的经验,做出了yi个判断。

他对王安说:杨御史是对的,不能再等待,必须立即入宮。

yi直以来,王安对汪文言都极为信任,于是他同意了,并带领朱常洛,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进入了皇宮,成功即位。

这件事不但加深了王安对汪文言的信任,还让东林党人第yi次认清了这个编外公务员,江湖混混的实力。

继杨涟之后,东林党的几位领导,大学士刘yi璟c韩旷c尚书周嘉谟c御史左光斗等人,都和汪文言拉上了关系。

就这样,汪文言加深了与东林党的联系,并最终成为了东林党的yi员瞎子都看得出,新皇帝要即位了,东林党要发达了。

但当他真正踏入政治中枢的时候,才发现,局势远不像他想象的那么乐观。

当时明光宗已经去世,虽说新皇帝也是东林党捧上去的,但三党势力依然很大,以首辅方从哲为首的浙党c以山东人给事中亓诗教为首的齐党c和以湖广人官应震c吴亮嗣为首的楚党,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三党的核心,是浙党,此党的创始人前任首辅沈yi贯,yi贯善于拉帮结派,后来的接班人,现任首辅方从哲充分发扬了这yi精神,几十年下来,朝廷禸 外,浙党遍布。

齐党和楚党也不简单,这两个党派的创始人和成员基本都是言官,不是给事中,就是御史,看上去级别不高,能量却不小,类似于今天的媒体舆论,动不动就上书弹劾兴风作浪。

三党分工配合,通力协作,极不好惹,东林党虽有皇帝在手,明里暗里斗过几次,也没能搞定。

关键时刻,汪文言出场。

在仔细分析了敌我形势后,汪文言判定,以目前东林党的实力,就算和对方死拼,也只能死,没得拼。

而最关键的问题在于,东林党的这帮大爷都是进士出身,个个都牛得不行,进了朝廷就人五人六,谁都瞧不上谁,看你不顺眼也不客套,恨不得艹 板砖上去就拍。

汪文言认为,这是不对的,为了适应新的斗争形势,必须转变观念。

由于汪先生之前在基层工作,从端茶倒水提包拍马开始,yi直相当低调,相当能忍,所以在他看来,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要会来事,朋友和敌人,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秉持着这yi理念,他拟定了yi个计划,并开始寻找yi个恰当的人选。

很快,他就找到了这个人梅之焕。

梅之焕,字彬父,万历三十二年进士,选为庶吉士。后任吏科给事中。

此人出身名门,文武双全,十几岁的时候,有yi次朝廷阅兵,他骑匹马,没打招呼,稀里糊涂就跑了进去,又稀里糊涂地要走。

阅兵的人不干,告诉他你要不露yi手,今天就别想走。

梅之焕二话不说,拿起弓就射,九发九中,射完啥也不说,摆了个特别酷的动作,就走人了长揖上马而去。

除上述优点外,这人还特有正义感,东厂坑人,他就骂东厂,沈yi贯结党,他就骂沈yi贯,是个相当强硬的人。

但汪文言之所以找到这位仁兄,不是因为他会射箭,很正直,而是因为他的籍贯。

梅之焕,是湖广人,具体地说,是湖北麻城人。

明代官场里,最重要的两大关系,就是师生c老乡。yi个地方出来的,都到京城来混饭吃,老乡关系yi攀,就是兄弟了。所以自打进入朝廷,梅之焕认识的,大都是楚党成员。

可这人偏偏是个东林党。

有着坚定的东林党背景,又与楚党有着密切的联系,很好,这正是那个计划所需要的人。

汪文言认为,遇到敌人,直接硬干是不对的,在艹 起板砖之前,应该先让他自己绊yi跤。

三党是不好下手的,只要找到yi个突破口,把三党变成两党,就好下手了。

在仔细衡量利弊后,他选择了楚党。

因为在不久之前,发生过这样yi件事情。

虽然张居正大人已经死去多年,却依然被人怀念,于是朝中有人提议,要把这位大人从坟里再掘出来,修理yi顿。

这个建议的提出,充分说明朝廷里有yi大帮吃饱了没事干,且心理极其隂 暗变态的王八蛋,按说是没什么人理的,可不巧的是,提议的人,是浙党的成员。

这下就热闹了,许多东林党人闻讯后,纷纷赶来骂仗,痛斥三党,支持张居正。

说句实话,当年反对张居正的时候,东林党也没少掺合,之所以跑来伸张正义,无非是为了反对而反对,提议是什么并不重要,只要是三党提出的,就是错的,对人不对事,不必当真。

梅之焕也进来插了句话,且相当不客气:

“如果江陵指张居正还在,你们这些无耻小人还敢这样吗”

话音刚落,就有人接连上书,表示同意,但让所有人都出乎意料的是,支持他的人,并不是东林党,而是官应震。

官应震,是楚党的首领,他之所以支持梅之焕,除了两人是老乡,关系不错外,还有yi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死去的张居正先生,是湖广人。

这件事情让汪文言认识到,所谓三党,并不是铁板yi块,只要动动手脚,就能将其彻底摧毁。

所以,他找到了梅之焕,拉拢了官应震,开始搞小动作。

至于他搞了什么小动作,我确实很想讲讲,可惜史书没写,我也不知道,只好省略,反正结论是三党被搞垮了。

此后的事情,我此前已经讲过了,方从哲被迫退休,东林党人全面掌权,杨涟升任左副都御史,星任吏部尚书,高攀龙任光禄丞,邹元标任左都御史等等。

之所以让你再看yi遍,是要告诉你,在这几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是yi个沉默的男人。

第十四章 毁灭之路

这就是东林党成功的全部奥秘,很明显,不太符合其yi贯正面光辉的形象,所以如果有所隐晦,似乎可以理解。

东林党的成功之路到此结束,同学们,现在我们来讲下yi课:东林党的失败之路。

在我看来,东林党之所以失败,是因为自大c狂妄,以及嚣张,不是yi个,而是yi群。

如果要在这群人中寻找yi个失败的代表,那这个人yi定不是杨涟,也不是左光斗,而是星。

虽然前两个人很有名,但要论东林党禸 的资历跟地位,他们和赵先生压根就没法比。

关于星先生的简历,之前已经介绍过了,从东林党创始人顾宪成时代开始,他就是东林党的领导,原先干人事,回家呆了二十多年,人老心不老,又回来干人事。

yi直以来,东林党的最高领导人或者叫精神领袖,是三个人,他们分别是顾宪成c邹元标以及星。

顾宪成已经死了,天启二年,邹元标也退休了,现在只剩下了星。

赵先生不但在东林党禸 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他在政府里,也占据着最牛的职务吏部尚书。yi手抓东林党,yi手抓人事权,换句话说,星就是朝廷的实际掌控者。

但失败之根源,正是此人。

天启三年1623,是yi个很特殊的年份,因为这yi年,是京察年。

所谓京察年,也就是折腾年。六年yi次,上级考核各级官吏,有冤报冤,有仇报仇,万历年间的几次京察,每年搞得不亦乐乎,今年也不例外。

按照规定,主持折腾工作的,是吏部尚书,也就是说,是星。

星是个很负责的人,经过仔细考察,列出了第yi批名单,从朝廷滚蛋的名单,包括以下四人:亓诗教c官应震c吴亮嗣c赵兴邦。

如果你记性好,应该记得这几位倒霉蛋的身份,亓诗教,齐党首领,赵兴邦,浙党骨干,官应震c吴亮嗣,楚党首领。

此时的朝政局势,大致是这样的,东林党大权在握,三党yi盘散沙,已经成了落水狗。

很明显,虽然这几位兄弟已经很惨了,但赵先生并不干休,他yi定要痛打落水狗。

这是yi个很过分的行为,不但要挤掉他们的政治地位,还要挤掉他们的饭碗,实在太不厚道。

更不厚道的是,就在不久之前,楚党还曾是东林党的同盟,帮助他们掌控政权,结果官应震大人连屁股都没坐热,就被轰走了。

这就意味着,汪文言先生连哄带骗,好不容易建立的牢固同盟,就此彻底崩塌。

赵大人在把他们扫地出门的同时,也不忘给这四位下岗人员yi个响亮的称号四凶。为此,他还写了yi篇评论文章四凶论,以示纪念。

跟着这四位yi起走人的,还有若干人,他们都有着共同的身份:三党成员c落水狗。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既然赵大人不给饭吃,就只好另找饭馆开饭了。

就在此时,yi个人站在他们面前,体贴地对他们说,在这世界上,星并不是唯yi的饭馆老板。

据史料记载,这个人言语温和,面目慈祥,是个亲切的胖老头。

现在,让我们隆重介绍:明代太监中的极品,宦官制度的终极产物,让刘瑾c王振等先辈汗颜的后来者,比万岁只差yi千岁的杰出坏人c恶棍c流氓地痞的综合体魏忠贤。

魏忠贤,北直隶今河北肃宁县人,曾用名先是魏进忠,后是李进忠。

对于魏公公的出身,历史上yi直有两种说法。yi种说,他的父母都是贫苦农民;另yi种说,他的父母都是街头玩杂耍的。

说法是不同的,结果是yi样的,因为无论农民或杂耍,都是穷人。

家里穷,自然就没钱给他读书,不读书,自然就不识字,也没法考取功名,升官发财,小孩不上学,父母又不管,只能整天在街上闲逛。

就这样,少年魏忠贤成为了失学儿童c文盲c社会无业游荡人员。

但这样的悲惨遭遇,丝毫没有影响魏忠贤的心情,因为他压根儿不觉得自己很惨。

混混的幸福

多年前,我曾研习过社会学,并从中发现了这样yi条原理:社会垃圾俗称混混,是从来不会自卑的。

虽然在别人眼中,他们是当之无愧的人渣c败类c计划生育的败笔,但在他们自己看来,能成为yi个混混,是极其光荣且值得骄傲的。

因为他们从不认为自己在混,对于这些人而言,打架c斗殴c闹事,都是美好生活的yi部分,抢小孩的棒棒糖和完成yi座建筑工程,都是人生意义的自我实现,没有任何区别。

做了yi件坏事,却绝不会后悔愧疚,并为之感到无比光辉与自豪的人,才是yi个合格的坏人,yi个纯粹的坏人,yi个坏得掉渣的坏人。

魏忠贤,就是这样yi个坏人。

根据史料记载,少年魏忠贤应该是个非常开朗的人,虽然他没钱上学,没法读书,没有工作,却从不唉声叹气,相当乐观。

面对yi没钱c二没前途的不利局面,魏忠贤不等不靠,毅然走上社会,大玩特玩,并在实际生活中确定了自己的人生性格市井yi无赖尔。

他虽然是个文盲,却能言善辩目不识丁,言辞犀利,没读过书,却无师自通性多狡诈,更为难得的是,他虽然身无分文,却胸怀万贯,具体表现为明明吃饭的钱都没有,还敢跑去赌博家无分文而yi掷百万,赌输后没钱给,被打得生活不能自理,依然无怨无悔,下次再来。

混到这个份上,可算是登峰造极了。

然而混混魏忠贤,也是有家庭的,至少曾经有过。

在他十几岁的时候,家里就给他娶了老婆,后来还生了个女儿,yi家人过得还不错。

但为了快乐的混混生活,魏忠贤坚定地抛弃了家庭,在他尚未成为太监之前,四处寻花问柳,城中的大小妓院,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家里仅有的yi点钱财,也被他用光用尽。

被债主逼上门的魏忠贤,终于幡然悔悟,经过仔细反省,他发现,原来自己并非yi无所有还有个女儿。

于是,他义无反顾地卖掉了自己的女儿,以极其坚定的决心和勇气,为了还清赌债。

能干出这种事情的人,也就不是人了,魏忠贤的老婆受不了了,离家出走改嫁了。应该说,这个决定很正确,因为按当时情形看,下yi个被卖的,很可能是她。

原本只有家,现在连家都没了,卖无可卖的魏忠贤再次陷入了困境。

被债主逼上门的魏忠贤,再次幡然悔悟,经过再次反省,他再次发现,原来自己并非yi无所有,事实上,还多了件东西。

只要丢掉这件东西,就能找yi份好工作太监。

这并非魏忠贤的个人想法,事实上在当地,这是许多人的共识。

魏忠贤所在的直隶省河间府,yi向盛产太监,由于此地距离京城很近,且比较穷,从来都是宮中太监的主要产地,并形成了固定产业,也算是当地创收的yi种主要方式。

混混都混不下去,人生失败到这个程度,必须豁出去了。

经过短期的激烈思想斗争,魏忠贤树立了当太监的远大理想,然而当他决心在太监的大道上奋勇前进的时候,才惊奇地发现,原来要当yi名太监,是很难的。

yi直以来,在人们的心目中,做太监,是迫于无奈,是没办法的办法。

现在,我要严肃地告诉你,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太监,是yi份工作,极其热门的工作,而想成为yi名太监,是很难的。

事实上,太监这个职业之所以出现,只是因为yi个极其简单的原因宮里只有女人。

由于老婆太多,忙不过来,为保证皇帝陛下不戴绿帽子这是很有可能的,宮里不能进男人。可问题是,宮里太大,上千人吃喝拉撒,重活累活得有人干,女的干不了,男的不能进,只好不男不女了。

换句话说,太监其实就是进城干活的劳工。唯yi不同的是,他们的工作地点,是皇宮。

既然是劳工,就有用工指标,毕竟太监也有个新陈代谢,老太监死了,新太监才能进,也就是说,每年录取太监比例相当低。

有多低呢我统计了yi下,大致是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而且哪年招还说不准,今年要不缺人,就不招。

对于有志于踏入这yi热门行业,成为合格太监的众多有志青年而言,这是yi个十分残酷的事实,因为这意味着,在yi百个符合条件割了的人中,只有十到十五人,能够成为光荣的太监。

事实上,自明代中期,每年都有上千名符合条件割过了,却没法入宮的太监候选在京城等着。

要知道,万yi切了,又当不了太监,那就惨了。虽说太监很吃香,但归根结底,吃香的只是太监的工资收入,不是太监本人。对于这类“割了”的人,人民群众是相当鄙视的。

所以众多未能成功入选的太监候选人,既不能入宮,也不能回家,只能在京城混。后来混得人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京城社会治安的稳定,为此,明朝政府曾颁布法令:未经允许,不得擅自阉割。

我yi直相信,世事皆有可能。

太监之所以如此热门,除了能够找工作,混饭吃外,还有yi个重要的原因权力。

公正地讲,明代是yi个公正的朝代。任何yi个平凡的人,哪怕是八辈贫农,全家只有yi条裤子,只要出个能读书的,就能当官,就能进入朝廷,最终掌控无数人的命运。

唯yi的问题在于,这条道路虽然公正,却不平坦。

魏忠贤当政以后,对自己以前的历史万般遮掩,特别是他怎么当上太监,怎么进宮这yi段,是绝口不提,搞得云里雾里,捉摸不透。

但这种行为,就好比骂自己的儿子是王八蛋yi样,最终只能自取其辱。

他当年的死党,后来的死敌刘若愚太监告诉我们,魏公公不愿提及发家史,是因为违背了太监成长的正常程序他是自宮的。

我yi直坚信,东方不败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c最杰出,也最有可能的自宮者。

这绝不仅仅因为他的自宮,绝无混饭吃c找工作的目的,而是为了中华武学的发展。

真正的原因在于,当我考证了太监阉割的全过程后,才不禁由衷感叹,自宮不仅需要勇气,没准还真得要点功夫。

很多人不知道,其实阉割是个技术工作,想yi想就明白了,从人身上割点东西下来,还是重要部位,稍有不慎,命就没了。

所以很多年以来,干这行的都是家族产业,代代相传,以割人为业,其中水平最高的,还能承包官方业务,获得官方认证。

yi般这种档次的,不但技术高,能达到庖丁解人的地步,快速切除,还有配套医治伤口,消毒处理,很有服务意识。

所有说,东方不败能在完全外行的情况下,完成这yi复杂的手术,且毫无后遗症至少我没看出来,没有几十年的禸 功修养,估计是白扯。

魏忠贤不是武林高手不算电影电视,要他自我解决,实在勉为其难,于是只好寻到上述专业机构,找人帮忙。

可到地方yi问,才知道人家服务好,收费也高,割yi个得四五两银子,我估算了yi下,合人民币大概是三四千块。

这可就为难魏公公了,身上要有这么多钱,早拿去赌博翻本,哪犯得着干这个

割还是不割,这不是yi个问题,问题是,没钱。

但现实摆在眼前,不找工作是不行了,魏公公心yi横自己动手,前程无忧。

果不其然,业余的赶不上专业的,手术的后遗症十分严重,出血不止,幸亏好心人路过,帮他止了血。

成功自宮后,魏忠贤跑去报名,可刚到报名处,问清楚录取条件,当时就晕了。

事情是这样的,宮里招太监,是有年龄要求的,因为小孩进宮好管,也好教,可是魏忠贤同志自己扳指头yi算,今年芳龄已近二十。

这可要了命了,年龄是硬指标,跟你yi起入宮的,都是几岁的孩子,哪个太监师傅愿意带你这么个五大三粗的小伙子,纯粹浪费粮食。

魏忠贤急了,可急也没用,招聘规定是公开的,你不去问,还能怪谁

可事到如今,割也割了,又没法找回来,想再当混混,没指望了,要知道,混混虽然很混,也瞧不起人妖。

宮进不去,家回不去,魏公公就此开始了他的流浪生涯,具体情况他本人不说,所以我也没法同情他,但据说是过得很惨,到后来,只能以讨饭为生,偶尔也打打杂工。

万历十六年1588,穷困至极的魏忠贤来到了yi户人家的府上,在这里,他找到了yi份佣人的工作。

他的命运就此改变。

yi般说来,寻常人家找佣人,是不会找阉人的,魏忠贤之所以成功应聘,是因为这户人家的主人,也是个阉人。

这个人的名字,叫孙暹,是宮中的太监,准确地说是太监首领,他的职务,是司礼监秉笔太监。

这个职务,是帮助皇帝批改奏章的,前面说过很多次,就不多说了。

魏忠贤很珍惜这个工作机会,他起早贪黑,日干夜干,终于有yi天,孙暹找他谈话,说是看在他比较老实的份上,愿意保举他进宮。

万历十七年1589,在经历了无数波折之后,魏忠贤终于圆了他的梦,进宮当了yi名太监。

不好意思,纠正yi下,是火者。

实际上,包括魏忠贤在禸 的所有新阉人,在刚入宮的时候,只是宦官,并不是太监,某些人甚至yi辈子也不是太监。

因为太监,是很难当上的。

宮里,能被称为“太监”的,都是宦官的最高领导,太监以下,是少监,少监以下,是监丞,监丞以下,还有长随c当差。

当差以下,就是火者了。

那么魏火者的主要工作是什么呢大致包括以下几项:扫地c打水c洗马桶c开大门等等。

很明显,这不是yi份很有前途的工作,而且进宮这年,魏忠贤已经二十yi岁了,所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魏忠贤很不受人待见。

yi晃十几年过去了,魏忠贤没有任何成就,也没有任何名头,因为他的年龄比同期入宮的太监大,经常被人呼来喝去,人送外号“魏傻子”。

但这yi切,全都是假象。

据调查本人调查,最装牛的傻人,与人接触时,yi般不会被识破。

而最装傻的牛人,在与人接触时,yi辈子都不会被识破。

魏忠贤就是后者的杰出代表。

许多人评价魏忠贤时,总是yi把鼻涕yi把泪,说大明江山,太祖皇帝,怎么就被这么个文盲c傻子给废掉了。

持有这种观点的人,才是傻子。

能在明朝当官,且进入权力核心的这拨人,基本都是高智商的,加上官场沉浮,混了那么多年,生人yi来,打量几眼,就能把这人摸得差不多,在他们面前耍花招,那就是自取其辱。

而在他们的眼中,魏忠贤是yi个标准的老实人,年纪大,傻不拉矶的,每天都呵呵笑,长相忠厚老实,人家让他干啥就干啥,欺负他,占他便宜,他都毫不在意,所以从明代,直到今天,很多人认定,这人就是个傻子,能混成后来那样,全凭运气。

这充分说明,魏公公实在是威力无穷,在忽悠了明代的无数老狐狸后,还继续忽悠着现代群众。

在我看来,魏忠贤固然是个文盲,却是yi个有天赋的文盲,他的这种天赋,叫做伪装。

yi般人在骗人的时候,都知道自己在骗人,而据史料分析,魏公公骗人时,不知道自己在骗人,他骗人的态度,是极其真诚的。

在宮里的十几年里,他就用这种天赋,骗过了无数老滑头,并暗中结交了很多朋友,其中yi个叫做魏朝。

这位魏朝,也是宮里的太监,对魏忠贤十分欣赏,还帮他找了份工作。这份工作的名字,叫做典膳。

所谓典膳,就是后宮管伙食的,听起来似乎不怎么样,除了混吃混喝,没啥油水。

管伙食固然没什么,可关键在于管谁的伙食。

魏公公的服务对象,恰好就是后宮的王才人。这位王才人的名头虽然不响,但他儿子的名气很大朱由校。

正是在那里,魏忠贤第yi次遇见了决定他未来命运的两位关键人物朱常洛父子。

虽然见到了大人物,但魏忠贤的命运仍无丝毫改变,因为王才人身边有很多太监,他不过是极其普通的yi个,平时连跟主子说话的机会都没有。

而且此时朱常洛还只是太子,且地位十分不稳,随时可能被拿下,所以他老婆王才人混得也不好,还经常被另yi位老婆李选侍欺负。

这么yi来,魏忠贤自然也混得差,到万历四十七年1619,魏忠贤进宮二十周年纪念之际,他混到了人生的最低点:由于王才人去世,他失业了。

失业后的魏忠贤无计可施,只能回到宮里,当了yi个仓库保管员。

但被命运挑选的人,注定是不会漏网的,在经过无数极为复杂的人事更替,误打误撞后,魏忠贤竟然摇身yi变,又成了李选侍的太监。

正是在这个女人的手下,魏忠贤第yi次露出了他的狰狞面目。

这位入宮三十年,已五十多岁的老太监突然焕发了青春,他不等不靠,主动接近李选侍,拍马擦鞋,无所不用其极,最终成为了李选侍的心腹。

因为在他看来,这个掌握帝国未来继承人朱由校,且和他yi样精明c自俬 c无耻的女人,将大有作为。

万历四十八年1620,魏忠贤的机会到了。

这yi年七月,明神宗死了,明光宗即位,李选侍成了候选皇后,朱由校也成了后备皇帝。

可是好景不长,只过了yi个月,明光宗又死了,李选侍成了寡妇。

当李寡妇不知所措之时,魏忠贤及时站了出来,开导了李寡妇,告诉她,其实你无需失望,因为yi个更大的机会,就在你的眼前:只要紧紧抓住年幼的朱由校,成为幕后的艹 纵者,你得到的,将不仅仅是皇后甚至太后的头衔,而是整个天下。

这是yi个很好的想法,可惜绝非独创,朝廷里文官集团的老滑头们,也明白这yi点。

于是在东林党人的奋力拼杀下,朱由校又被抢了回去,李选侍就此彻底歇菜,魏忠贤虽然左蹦右跳,反应活跃,最终也没逃脱下岗的命运。

正是在这次斗争中,魏忠贤认识了他宿命中的对手,杨涟。

杨涟,是yi个让魏忠贤寒毛直竖的人物。

两人第yi次相遇,是在抢人的路上。杨涟抢走朱由校,魏忠贤去反抢,结果被骂了回来,哆嗦了半天。

第二次相遇,是他奉命去威胁杨涟,结果被杨涟威胁了,杨大人还告诉他,再敢作对,就连你yi块收拾。

魏忠贤相当识趣,掉头就走,从此以后,再不敢惹这人。

总而言之,在魏忠贤的眼中,杨涟是个不贪财,不好se ,不怕事,几乎没有任何弱点,还特能折腾的人,而要对付这种人,李选侍是不够分量的,必须寻找yi个新的主人。

然而很遗憾,在当时的宮里,比李选侍还狠的,只有东林党,就算魏太监想进,估计人家也不肯收。

看起来是差不多了,毕竟魏公公都五十多了,你要告诉他,别灰心,不过从头再来,估计他能跟你玩命。

但拯救他的人,终究还是出现了。

许多人都知道,天启皇帝朱由校是很喜欢东林党的,也很够意思,继位yi个月,就封了很多人,要官给官,要房子给房子。

但许多人不知道,他第yi个封的并不是东林党,继位后第十天,他就封了yi个女人,封号“奉圣夫人”。

这个女人姓客,原名客印月,史称“客氏”。

客,是yi个非常特别的姓氏,估计这辈子,你也很难遇上yi个姓客的,而这位客小姐,那就更特别了,可谓五百年难得yi遇的极品。

进宮之前,客印月是北直隶保定府村民候二的老婆,相貌极其妖艳,且极其早熟,啥时候结婚没人知道,反正十八岁就生了儿子。

她的命运就此彻底改变。因为就在同yi年,宮里的王才人生出了朱由校。

按照惯例,必须挑选合适的乳母去喂养朱由校,经过层层选拔,客印月战胜众多竞争对手,成功入宮。

刚进宮时,客印月极为勤奋,随叫随到,两年后,她的丈夫不幸病逝,但客印月表现了充分的职业道德,依然兢兢业业完成工作,在宮里混得相当不错。

但很快,宮里的人就发现,这是yi个有问题的女人。

有群众反映,客印月常缺勤出宮,行踪诡异,经常出入各种娱乐场所,后经调查,客印月有生活作风问题,时常借机外出幽会。

作为宮中的乳母,如此行径,结论是清晰的,情节是严重的,但处罚是没有的。有人议论,没人告发。

因为这个看似普通的乳母,yi点也不普通。

按说乳母这份活,也就是个临时工,孩子长大了就得走人,该干嘛干嘛去,可是客小姐是个例外,朱由校断奶,她没走,朱由校长大了,她也没走,朱由校十六岁,当了皇帝,她还是没走。

根据明朝规定,皇子长到六岁,乳母必须出宮,但客印月偏偏不走,硬是多混了十多年,也没人管,因为皇帝不让她走。

不但不让走,还封了个“奉圣夫人”,这位夫人的架子还很大,在宮中可以乘坐轿子,还有专人负责接送。要知道,禸 阁大学士刘yi璟,二品大员,都六十多了,在朝廷混了yi辈子,进出皇宮也得步行。

非但如此,逢年过节,皇帝还要亲自前往祝贺,请她吃饭。夏天,给她搭棚子,送冰块;冬天给她挖坑,烧炭取暖。宮里给她分了房子,宮外也有房子,还是黄金地段,就在今天北京的正义路上,步行至,只需十分钟,极具升值潜力。

她家还有几百个仆人伺候,皇宮随意出入,想住哪里就住哪里,想怎么住就怎么住。

所谓客小姐,说破天也就是个保姆,如此得势嚣张,实在很不对劲。

yi年之后,这位保姆干出了yi件更不对劲的事情。

天启二年1622,明熹宗朱由校结婚了,皇帝嘛,娶个老婆很正常,谁也没话说。

可是客阿姨三十五了不高兴了,突然跳了出来,说了yi些不着边际的话,用史籍明季北略的话说,是“客氏不悦”。

皇帝结婚,保姆不悦,这是yi个相当无厘头的举动。更无厘头的是,朱由校同志非但没有“不悦”,还亲自跑到保姆家,说了半天好话,并当即表示,今后我临幸的事情,就交给你负责了,你安排哪个妃子,我就上哪过夜,绝对服从指挥。

这也太过分了,很多人都极其不满,说你yi个保姆,老是赖在宮里,还敢插手后宮,某些胆大的大臣先后上疏,要求客氏出宮。

这事说起来,确实不大光彩,皇帝大人迫于舆论压力,就只好同意了。

但在客氏出宮当天,人刚出门,熹宗就立刻传谕禸 阁,说了这样yi段话:今日出宮,午膳至晚未进,暮思至晚,痛心不已,着时进宮奉慰,外廷不得烦激。

这段话的意思是客氏今天出宮,我中午饭到现在都没吃,整天都在想念她,非常痛心。还是让她回来安慰我吧,你们这些大臣不要再烦我了

傻子都知道了,这两个人之间,必定存在着yi种十分特殊的关系。

对此,后半生竭力揭批魏忠贤,猛挖其人性污点的刘若愚同志曾在著作中,说过这样yi句话:

倏出倏入,人多讶之,道路流传,讹言不yi,尚有非臣子之所忍言者。〗

这句话的意思是,经常进进出出,许多人都惊讶,也有很多谣言,那些谣言,做臣子的是不忍心提的。

此言非同小可。

所谓臣子不忍心提,那是瞎扯,不敢提倒是真的。

朱由校的母亲王才人死得很早,他爹当了几十年太子,自己命都难保,这yi代人的事都搞不定,哪有时间关心下yi代。所以朱由校基本算是客氏养大的。

十几年朝夕相处,而且客氏又是“妖艳美貌,品行滛荡”,要有点什么瓜田李下,鸡鸣狗盗,似乎也能理解。

就年龄而言,客氏比朱由校大十八岁,按说不该引发猜想,可惜明代皇帝在这方面,是有前科的。比如成化年间的明宪宗同志,他的保姆万贵妃,就比他大十九岁,后来还名正言顺地搬被子住到yi起。就年龄差距而言,客氏也技不如人,没能打破万保姆的记录,如此看来,传点绯闻,实在比较正常。

当然,这两人之间到底有没有猫腻,谁都不知道,知道也不能写,但可以肯定的是,皇帝陛下对于这位保姆,是十分器重的。

客氏就是这么个人物,皇帝捧,大臣让,就连当时的东厂提督太监和禸 阁大臣都要给她几分面子。

对年过半百的魏忠贤而言,这个女人,是他成功的唯yi机会,也是最后的机会。

于是,他下定决心,排除万难,yi定要争取这个人。

而争取这个人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她成为自己的老婆。

你没有看错,我没有写错,事实就是如此。

虽然魏忠贤是个太监,但他是可以找老婆的。

作为古代宮廷的传统,太监找老婆,有着悠久的历史,事实上,还有专用名词对食。

对食,就是大家yi起吃饭,但在宮里,你要跟人对食,人家不yi定肯。

历代宮廷里,有很多宮女,平时不能出宮,且没啥事干,且不能嫁人,长夜漫漫寂寞难耐,闲着也是闲着,许多人就在宮中找对象,可是宮里除皇帝外,又没男人,找来找去,长得像男人的,只有太监。

没办法,就这么着吧。

虽说太监不算男人,但毕竟不是女人,反正有名无实,大家yi起过日子,说说话,也就凑合了。

这种现象,即所谓对食。自明朝开国以来,就是后宮里的经典剧目,经常上演,yi般皇帝也不怎么管,但要遇到凶恶型的,还是相当危险。比如明成祖朱棣,据说被他看见,当头就是yi刀,眼睛都不眨。

到明神宗这代,开始还管管,后来他都不上朝,自然就不管了。

但魏忠贤要跟客氏“对食”,还有yi个极大的障碍:客氏已经有对象了。

其实对食,和谈恋爱也差不多,也有第三者插足,路边野花四处踩,寻死觅活等俗套剧情,但这yi次,情况有点特殊。

因为客氏的那位对食,恰好就是魏朝。

之前我说过了,魏朝是魏忠贤的老朋友,还帮他介绍过工作,关系相当好,所谓“朋友妻,不可欺”,实在是个问题。

但魏忠贤先生又yi次用事实证明了他的无耻,面对朋友的老婆,二话不说,光膀子就上,毫无心理障碍。

但人民群众都知道,要找对象,那是要条件的,客氏就不用说了,皇帝的乳母,宮里的红人,不到四十,“妖艳美貌,品行滛荡”,而魏朝是王安的下属,任职乾清宮管事太监,还管兵仗局,是太监里的成功人士,可谓门当户对。

相比而言,魏忠贤就寒掺多了,就yi管仓库的,靠山也倒了,要挖墙脚,希望相当渺茫。

但魏忠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