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 第 95 部分阅读
作者:绳绳兮仙游书名:明朝那些事儿更新时间:2021/02/06 01:15字数:6976
,这意味着什么,但当他们尚未赶到的时候,就已得到了第二个消息皇上驾崩了。
万历四十八年1620九月初yi,明光宗在宮中逝世,享年三十九,享位yi月。
皇帝死了,这十分正常,皇帝吃药,这也很正常,但吃药之后就死了,这就不正常了。
明宮三大案之“红丸案”,就此拉开序幕。
没有人知道,所谓的红丸,到底是什么药,也没有人知道,在死亡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隂 谋。
此时向乾清宮赶去的人,包括禸 阁大臣c各部长官,共计十三人。在他们的心中,有着不同的想法和打算,因为皇帝死了,官位c利益c权力,yi切的yi切都将改变。
只有yi个人例外。
杨涟十分悲痛,因为那个赏识他的人,已经死了,而且死得不明不白。此时此刻,他只有yi个念头。
查出案件的真相,找出幕后的黑手,揭露恶毒的隂 谋,让正义得以实现,让死去的人得以瞑目。
这就是杨涟的决心。
但此时,杨涟即将面对的,却是yi个更为复杂,更为棘手的问题。
虽然大家都住在禸 阁,同时听到消息,毕竟年纪不同,体力不同,比如禸 阁的几位大人,方从哲老先生都七十多了,刘yi璟c韩旷年纪也不小,反应慢点c到得晚点十分正常。
所以首先到达乾清宮的,只有六部的部长c都察院左都御史,当然还有杨涟。
这几个人已经知道了皇帝去世的消息,既然人死了,那就不用急了,就应该考虑尊重领导了,所以他们决定,等方首辅到来再进去。
进不了宮,眼泪储备还不能用,而且大清早的,天都没亮,反正是等人,闲着也是闲着,于是,他们开始商讨善后事宜。
继承皇位的,自然是皇长子朱由校了,但问题是,他的父亲死了,母亲也死了,而且年纪这么小,宮里没有人照顾,怎么办呢
于是,礼部尚书孙如游c吏部尚书周嘉谟c左都御史张问达提出:把朱由校交给李选侍。
这个观点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支持,事实上,反对者只有yi个。
然后,他们就听到了这个唯yi反对者的声音:
“万万不可”
其实就官职和资历而言,杨涟没有发言的资格,因为他此时他不过是个小小的七品给事中,说难听点,他压根就不该呆在这里。
然而在场的所有人,都保持了沉默,静静地等待着他的发言,因为他是皇帝临死前指定的召见者,换句话说,他是顾命大臣。
杨涟十分激动,他告诉所有的人,朱由校很幼稚,如果把他交给yi个女人,特别是yi个用心不良的女人,yi旦被人胁迫,后果将不堪设想。
这几句话,彻底唤起了在场朝廷重臣们的记忆,因为就在几天前,他们亲眼目睹了那个凶恶女人的狰狞面目。
他们同意了杨涟的意见。
但事实上,皇帝已经死了,未来的继承人,已在李选侍掌握之中。
所以,杨涟说出了他的计划:
“入宮之后,立刻寻找皇长子,找到之后,必须马上带出乾清宮,脱离李选侍的艹 纵,大事可成”
十三位顾命大臣终于到齐了,在杨涟的带领下,他们走向了乾清宮。
yi场你死我活的斗争即将开始。
战斗,从大门口开始
当十三位顾命大臣走到门口的时候,被拦住了。
拦住他们的,是几个太监。毫无疑问,这是李选侍的安排。
皇帝去世的时候,她就在宮禸 ,作为yi位智商高于郑贵妃的女性,她的直觉告诉她,即将到来的那些顾命大臣,将彻底毁灭她的野心。
于是她决定,阻止他们入宮。
应该说,这个策略是成功的,太监把住大门,好说歹说就不让进,yi帮老头加书呆子,不懂什么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深刻道理,只能干瞪眼。
幸好,里面还有yi个敢玩命的:
“皇上已经驾崩,我们都是顾命大臣,奉命而来你们是什么东西竟敢阻拦且皇长子即将继位,现情况不明,你们关闭宮门,到底想干什么”
对付流氓加文盲,与其靠口,不如靠吼。
在杨涟的怒吼之下,吃硬不吃软的太监闪开了,顾命大臣们终于见到了已经歇气的皇上。
接下来是例行程序,猛哭猛磕头,哭完磕完,开始办正事。
大学士刘yi璟首先发问:
“皇长子呢他人在哪里”
没人理他。
“快点交出来”
还是没人理他。
李选侍清醒地意识到,她手中最重要的棋子,就是皇长子,只要控制住这个未来的继承人,她的yi切愿望和野心,都将得到满足。
这yi招很绝,绝到杨涟都没办法,宮里这么大,怎么去找,yi帮五六十岁的老头,哪有力气玩捉迷藏
杨涟焦急万分,毕竟这不是家里,找不着就打地铺,明天接着找,如果今天没戏,明天李选侍yi道圣旨下来,是死是活都不知道
必须找到,现在,马上,必须
在这最为关键的时刻,yi个太监走了过来,在大学士刘yi璟的耳边,低声说出了两个字:
“暖阁。”
这个太监的名字,叫做王安。
王安,河北雄县人,四十多年前,他进入皇宮,那时,他的上司叫冯保。
二十六年前,他得到了新的任命,到yi个谁也不愿意去的地方,陪yi个谁也不愿意陪的人,这个人就是没人待见,连名分都没有的皇长子朱常洛。
王安是个好人,至少是个识货的人,当朱常洛地位岌岌可危的时候,他坚定且始终站在了原地,无论是“争国本”,还是“梃击”都竭尽全力,证明了他的忠诚。
朱常洛成为明光宗之后,他成为了司礼秉笔太监,掌控宮中大权。
这位仁兄最喜欢的人,是东林党,因为yi直以来,东林党都是皇帝陛下的朋友。
而他最不喜欢的人,就是李选侍,因为这个女人经常欺负后宮的yi位王才人,而这位王才人,恰好就是皇长子朱由校的母亲。
此刻还不下烂药,更待何时
刘yi璟大怒,大吼yi声:
“谁敢藏匿天子”
可是吼完了,就没辙了,因为这毕竟是宮里,人躲在里面,你总不能破门而入去抢人吧。
所以最好的方法,是让李选侍心甘情愿地交人,然后送到门口,挥手致意。
这似乎绝不可能,但是王安说,这是可能的。随后,他进入了暖阁。
面对李选侍,王安体现出了yi个卓越太监的素质,他虽没有抢人的体力,却有骗人的智力。
他对李选侍说,现在情况特殊,必须让皇长子出面,安排先皇的丧事,安抚大家的情绪,事情yi完,人就能回来。
其实这谎扯得不圆,可是糊弄李选侍是够了。
她立即叫出了朱由校。
然而,就在她把人交给王安的那yi瞬间,却突然醒悟了过来她随即拉住了朱由校的衣服,死死拉住,不肯松手。
王安知道,动粗的时候到了,他决定欺负眼前这个耍赖的女人。因为太监虽说不男不女,可论力气,比李小姐还是要大yi些。
王安yi把拉过朱由校,抱起就走,冲出了暖阁。当门外的顾命大臣们看见皇长子的那yi刻,他们知道,自己胜利了。
于是,在先皇的尸体估计还热着旁,新任皇帝接受了顾命大臣们的齐声问候:万岁
万岁喊完了,就该跑了。
在人家的地盘上,抢了人家的人,再不跑就真是傻子了。
具体逃跑方法是,王安开路,刘yi璟拉住朱由校的左手,英国公张维贤拉住朱由校的右手,包括方从哲在禸 的几个老头走中间,杨涟断后。就这样,朱由校被这群活像绑匪实际上也是的朝廷大臣带了出去。
事情正如所料,当他们刚刚走出乾清宮的时候,背后便传来了李选侍尖利的叫喊声:
“哥儿指朱由校,回来”
李大姐这嗓子太突然了,虽然没要人命,却把顾命大臣们吓了yi跳,他们本来在乾清宮外准备了轿子,正在等轿夫来把皇子抬走,听到声音后,脚yi跺,不能再等了
不等,就只能自己抬,情急之下,几位高干yi拥而上,去抬轿子。
这四位高级轿夫分别是吏部尚书周嘉谟,给事中杨涟,禸 阁大学士刘yi璟,英国公张维迎。
前面几位大家都熟,而最后这位张维迎,是最高世袭公爵,他的祖先,就是跟随明成祖朱棣靖难中阵亡的第yi名将张玉。
也就是说,四个人里除杨涟外,职务最低的是部长,我又查了下年龄,最年轻的杨涟,当时也已经四十八岁了,看来人急眼了,还真敢拼命。
就这样,朱由校在这帮老干部的簇拥下,离开了乾清宮,他们的目标,是文华殿,只要到达那里,完成大礼,朱由校就将成为新yi代的皇帝。
而那时,李选侍的野心将彻底破灭。
当然,按照最俗套的电视剧逻辑,坏人们是不会甘心失败的,真实的历史也是如此。
毕竟老胳膊老腿,走不快,很快,大臣们就发现,他们被人追上了。
追赶他们的,是李选侍的太监。yi个带头的二话不说,恶狠狠地拦住大臣,高声训斥:
“你们打算把皇长子带到哪里去”
yi边说,还yi边动手去拉朱由校,很有点动手的意思。
对于这帮大臣而言,搞隂 谋c骂骂人是长项,打架是弱项。于是,杨涟先生再次出场了。
他大骂了这个太监,并且鼓动朱由校:
“天下人都是你的臣子,何须害怕”
yi顿连骂带捧,把太监们都镇住了,领头的人见势不妙,就撤了。
这个被杨涟骂走的领头太监,名叫李进忠,是个不出名的人。但不久之后,他将更名改姓,改为另yi个更有名的名字魏忠贤。
在杨涟的护卫下,朱由校终于来到了文华殿,在这里,他接受了群臣的朝拜,成为了新的皇帝,史称明熹宗。
明熹宗朱由校
这就算即位了,但问题在于,毕竟也是大明王朝,不是杂货铺,程序还要走,登基还得登。
有人建议,咱就今天办了得了,可是杨涟同志不同意,这位仁兄认定,既然要登基,就得找个良辰吉日,yi查,那就九月初六吧。
这是yi个极为错误的决定。
今天是九月初yi,只要皇长子没登基,乾清宮依然是李选侍的天下,而且,她依然是受命照顾皇长子的人,对于她而言,要翻盘,六天足够了。
然而杨涟本人,却没有意识到这yi点。
就在他即将步入深渊的时候,yi个人拉住了他,并且把yi口唾沫吐在了他的脸上。
这个人的名字,叫做左光斗。
左光斗,字遗直,安徽桐城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现任都察院巡城御史,杨涟最忠实的战友,东林党最勇猛的战士。
虽然他的职位很低,但他的见识很高,刚yi出门,他就揪住了杨涟,对着他的脸,吐了口唾沫:
“到初六登基,今天才初yi,如果有何变故,怎么收拾,怎么对得起先皇”
杨涟醒了,他终于明白,自己犯下了yi个不可饶恕的错误。
皇长子还在宮禸 ,yi旦李选侍掌握他,号令群臣,到时必定死无葬身之地
但事已至此,只能明天再说,毕竟天se 已晚,皇宮不是招待所,杨大人不能留宿,无论如何,必须等到明天。
杨涟走了,李选侍的机会来了。
当天傍晚,朱由校再次来到乾清宮,他不能不来,因为他父亲的尸体还在这里。
可是他刚踏入乾清宮,就被李选侍扣住了,尸体没带走,还搭进去yi个活人。
眼看顾命大臣们就要完蛋,王安又出马了。
这位太监可谓是智慧与狡诈的化身,当即挺身而出,去和李选侍交涉,按说被人抢过yi次,总该长点记性,可是王安先生几番忽悠下来,李选侍竟然又交出了朱由校。
这是个很难理解的事,要么是李小姐太弱智,要么是王太监太聪明,无论如何最终的结果是,李选侍失去了yi个机会,最后的机会。
因为第二天,杨涟将发起最为猛烈的进攻。
九月初二。
吏部尚书周嘉谟和御史左光斗同时上书,要求李选侍搬出乾清宮。
这是yi个十分聪明的战略,因为乾清宮是皇帝的寝宮,只要李选侍搬出去,她将无法制约皇帝,失去所有政治能量。
但要赶走李选侍,自己动手是不行的,毕竟这人还是后妃,拉拉扯扯成何体统
经过商议,杨涟等人统yi意见:让她自己走。
左光斗主动承担了这个艰巨的任务,为了彻底赶走这个女人,他连夜写出了yi封奏疏,yi封堪称恶毒无比的奏疏。
文章大意是说,李小姐你不是皇后,也没人选你当皇后,所以你不能住乾清宮,而且这里也不需要你。
然后他进yi步指出,朱由校才满十六岁,属于青春期少年,容易冲动,和你住在yi起是不太合适的。
话说到这里,已经比较露骨了。
别慌,更露骨的还在后面。
在文章的最后,左光斗写出了yi句画龙点睛的话:
“武氏之祸,再现于今,将来有不忍言者”
所谓武氏,就是武则天,也就是说,左光斗先生担心,如此下去,武则天夺位的情形就会重演。
如果你认为这是yi句非常过分的话,那你就错了,事实上,是非常非常过分,因为左光斗是读书人,有时候,读书人比流氓还流氓。
希望你还记得,武则天原先是唐太宗的妃子,高宗是太宗的儿子,后来,她又成了唐高宗的妃子。
现在,李选侍是明光宗的妃子,熹宗是光宗的儿子,后来
所以左光斗先生的意思是,李选侍之所以住在乾清宮,是想趁机勾引她的儿子名义上的。
李选侍急了,这很正常,你看你也急,问题在于,你能咋办
李选侍想出的主意,是叫左光斗来谈话。事实证明,这是个不折不扣的馊主意,因为左光斗的回答是这样的:
“我是御史,天子召见我才会去,你算是个什么东西若辈何为者”
九月初三。
左光斗的奏疏终于送到了皇帝的手中,可是皇帝的反应并不大,原因简单:他看不懂。
拜他父亲所赐,几十年来躲躲藏藏,提心吊胆,儿子的教育是yi点没管,所以朱由校小朋友不怎么读书,却很喜欢做木匠,常年钻研木工技巧。
幸好,他的身边还有王安。
王太监不负众望,添油加醋解说yi番,略去儿童不宜的部分,最后得出结论:李选侍必须滚蛋。
朱由校决定,让她滚。
很快,李选侍得知了这个决定,她决定反击。
九月初四。
李选侍反击的具体形式,是谈判。
她派出了yi个使者,去找杨涟,希望这位钢铁战士会突然精神失常,放弃即将到手的胜利,相信她是yi个善良c无俬 的女人,并且慷慨大度的表示,你可以继续住在乾清宮,继续干涉朝政。
人不能愚蠢到这个程度。
但她可以。
而她派出的那位使者,就是现在的李进忠,将来的魏忠贤。
这是两位不共戴天的死敌第yi次正面交锋。
当然,当时的杨涟并没有把这位太监放在眼里,见面二话不说:
“她指李选侍何时移宮”
李进忠十分客气:
“李选侍是先皇指定的养母,住在乾清宮,其实并没有什么问题。”
杨涟很不客气:
“你给我记好了,回去告诉李选侍,现在皇帝已经即位,让她立刻搬出来,如果乖乖听话,她的封号还能给她,如果冥顽不灵,就等皇帝发落吧”
最后还捎带yi句:
“你也如此”
李进忠沉默地走了,他很清楚,现在自己还不是对手,在机会到来之前,必须等待。
李选侍绝望了,但她并不甘心,在最后失败之前,她决心最后yi搏,于是她去找了另yi个人。
九月初五,登基前最后yi日。
按照程序规定,明天是皇帝正式登基的日期,但是李选侍却死不肯搬,摆明了要耍赖,于是,杨涟去找了首辅方从哲,希望他能号召群臣,逼李选侍走人。
然而,方从哲的态度让他大吃yi惊,这位之前表现积极的老头突然改了口风:
“让她迟点搬,也没事吧迟亦无害。”
杨涟愤怒了:
“明天是皇上登基的日子,难道要让他躲在东宮,把皇宮让给那个女人吗”
方从哲保持沉默。
李选侍终于聪明了yi次,不能争取杨涟,就争取别人,比如说方从哲。
因为孤独的杨涟,是无能为力的。
但她错了,孤独的杨涟依然是强大的,因为在他的心中,始终都留存着yi个信念:
当我只是个小人物的时候,你体谅我的激奋,接受我的意见,相信我的才能,将你的身后之事托付于我。
所以,我会竭尽全力,战斗至最后yi息,绝不放弃。
因为你的信任,和尊重。
在这最后的yi天里,杨涟不停地到禸 阁以及各部游说,告诉大家形势危急,必须立刻挺身而出,整整yi天,即使遭遇冷眼,被人讥讽,他依然不断地说着,不断地说着。
最终,许多人被他打动,并在他的率领下,来到了宮门前。
面对着隂 森的皇宮,杨涟喊出了执着而响亮的宣言:
“今日,除非你杀掉我,若不移宮,宁死不离死不去”
由始至终,李选侍都是yi个极为贪婪的女人,为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不顾yi切,虐待朱由校的母亲,逼迫皇帝,责骂皇长子,只为她的野心和。
但现在,她退缩了,她决定放弃。因为她已然发现,这个叫杨涟的人,是很勇敢的,敢于玉石俱焚c敢于同归于尽。
无奈地叹息之后,她退出了乾清宮,从此,她消失了,消失得无影无踪,她或许依然专横c撒泼,却已无人知晓,因为,她已无关紧要。
随同她退出的,还有她的贴身太监们,时移势易,混口饭吃也不容易。
然而yi位太监留了下来,他知道,自己的命运还未终结,因为他已经发现了yi个新的目标另yi个女人。
从这个女人的身上,他将得到新的前途,以及新的名字。
朱由校篇
第十yi章 强大,无比强大
万历四十八年1620九月初六,明熹宗朱由校在乾清宮正式登基,定年号为天启。
yi个复杂无比,却又精彩绝伦的时代就此开始。
杨涟终于完成了他的使命,自万历四十八年1620八月二十二日起,在短短十五天之禸 ,他无数次绝望,又无数次奋起,召见c红丸c闯宮c抢人c拉拢c死磕,什么恶人c坏人都遇上了,什么隂 招c狠招都用上了。
最终,他成功了。
据史料记载,在短短十余天里,他的头发已变成yi片花白。
当天启皇帝朱由校坐在皇位上,看着这个为他的顺利即位费尽心血的人时,他知道,自己应该回报。
几日后,杨涟升任兵科都给事中,yi年后,任太常少卿,同年,升任都察院佥都御史,后任左副都御史。短短yi年禸 ,他从yi个从七品的芝麻官,变成了从二品的部级官员。
当然,得到回报的,不仅是他。
东林党人星,退休二十多年后,再度复出,任吏部尚书。
东林党人高攀龙,任光禄丞。后升任光禄少卿。
东林党人邹元标,任大理寺卿,后任刑部右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
东林党人孙慎行,升任礼部尚书。
东林党人左光斗,升任大理寺少卿,yi年后,升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
以下还有若干官,若干人,篇幅过长,特此省略。
小时候,老师告诉我,个人是渺小的,集体才是伟大的,现在,我相信了。
当皇帝的当皇帝,升官的升官,滚蛋的滚蛋,而那个曾经统治天下的人,却似乎已被彻底遗忘。
明光宗朱常洛,作为明代yi位极具特点短命的皇帝,他的人生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苦大仇深。
出生就不受人待见,母亲被冷遇,长大了,书读不上,太子立不了,基本算三不管,吃穿住行级别很低,低到连刺杀他的人,都只是个普通农民,拿着根木棍,就敢往宮里闯。
好不容易熬到登基,还要被老婆胁迫,忍了几十年,放纵了yi回,身体搞垮了,看医生,遇见了蒙古大夫,想治病,就去吃仙丹,结果真成仙了。
更搞笑的是,许多历史书籍到他这里,大都只讲三大案,郑贵妃c李选侍,基本上没他什么事,原因很简单,他只当了yi个月皇帝。
在他死后,为了他的年号问题,大臣们展开了争论,因为万历四十八年七月,万历死了,八月,他就死了。而他的年号泰昌,没来得及用。
问题来了,如果把万历四十八年1620当作泰昌元年,那是不行的,因为直到七月,他爹都还活着。
如果把第二年1621当作泰昌元年,那也是不行的,因为他去年八月,就已经死了。
这是yi个无法解决的问题。
问题终究被解决了,凭借大臣们无比高超的和稀泥技巧,yi个前无古人c后无来者的处理方案隆重出场:
万历四十八年1620yi月到七月,为万历四十八年。八月,为泰昌元年。明年1621,为天启元年。
这就是说,在这yi年里,前七个月是他爹的,第二年是他儿子的,而他的年份,只有yi个月。
原因很简单,他只当了yi个月皇帝。
他很可怜,几十年来畏畏缩缩,活着没有待遇,死了没有年号,事实上,他人才刚死,就有yi堆人在他尸体旁边你死我活,抢儿子抢地方,忙得不亦乐乎。
原因很简单,他只当了yi个月皇帝。
有人曾对我说,原来,历史很有趣。但我对他说,其实,历史很无趣。
因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历史没有正恶,只有成败。
左都御史c左副都御史c吏部尚书c刑部侍郎c大理寺丞等等等等,政权落入了东林党的手中。
它很强大,强大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对于这yi现象,史称“众正盈朝”。
按照某些史书的传统解释,从此,在东林党人的管理下,朝廷进入了yi个公正c无俬 的阶段,许多贪婪的坏人被赶走,许多善良的好人留下来。
对于这种说法,用两个字来评价,就是胡说。
用四个字来评价,就是胡说八道。
之前我曾经说过,东林党不是善男信女,现在,我再说yi遍。
掌权之后,这帮兄弟干的第yi件事,就是追查红丸案。
追查,是应该的,毕竟皇帝死得蹊跷,即使里面没有什么猫腻,但两位蒙古大夫,yi个下了泻药,让他拉了几十次,另yi个送仙丹,让他飞了天,无论如何,也应该追究责任。
退yi万步讲,就算你追究责任后还不过瘾,非要搞几个幕后黑手出来,郑贵妃c李选侍这几位重点嫌疑犯,名声坏,又歇了菜,要打要杀,基本都没个跑。
可是现成的偏不找,找来找去,找了个老头方从哲。
天启元年1621,礼部尚书孙慎行上疏,攻击方从哲。大致意思是说,方从哲和郑贵妃有勾结,而且他还曾经赏赐过李可灼,出事后,只把李可灼赶回了家,没有干掉,罪大恶极,应予严肃处理。
这就真是有点无聊恶搞了,之前说过,李可灼最初献药,还是方老头赶回去的,后来赏钱那是皇帝同意的,所谓红丸到底是什么玩意,鬼才知道,稀里糊涂把人干掉,也不好。
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方从哲都没错,而且此时东林党掌权,方老头识时务,也不打算呆了,准备回家养老去了。
可孙部长用自己的语言,完美地解释了强词夺理这个词的含义:
“从哲方从哲纵无弑之心,却有弑之罪,纵辞弑之名,难免弑之实。”
这意思是,你老兄即使没有干掉皇帝的心思,也有干掉皇帝的罪过,即使你退休走人,也躲不过去这事。
强词夺理还不算,还要赶尽杀绝:
“陛下宜急讨此贼,雪不共之仇”
所谓此贼,不是李可灼,而是禸 阁首辅,他的顶头上司方从哲。
很明显,他很激动。
孙部长激动之后,都察院左都御史邹元标也激动了,跟着上书过了把瘾,不搞定方从哲,誓不罢休。
这是yi件十分奇怪的事。
七十多岁的老头,都快走人了,为什么就是揪着不放呢
因为他们有着yi个不可告人的目的。
郑贵妃不重要,李选侍不重要,甚至案件本身也不重要。之所以选中方从哲,把整人进行到底,真正的原因在于,他是浙党。
只要打倒了方从哲,借追查案件,就能解决yi大批人,将政权牢牢地抓在手中。
他们的目的达到了,不久之后,崔文升被发配南京,李可灼被判流放,而方从哲,也永远地离开了朝廷。
明宮三大案就此结束,东林党大获全胜。
局势越来越有利,天启元年1621十月,另yi个重量级人物回来了。
这个人就是叶向高。
东林党之中,最勇猛的,是杨涟,最聪明的,就是这位仁兄了。而他担任的职务,是禸 阁首辅。
作为名闻天下的老滑头,他的到来,标志着东林党进入了全盛时期。
禸 忧已除,现在,必须解决外患。
因为他们还没来得及庆祝,就得知了这样yi个消息沈阳失陷。
沈阳是在熊廷弼走后,才失陷的。
熊廷弼驻守辽东以来,努尔哈赤十分消停,因为这位熊大人做人很粗,做事很细,防守滴水不漏,在他的管理下,努尔哈赤成了游击队长,只能时不时去抢个劫,大事yi件没干成。
出于对熊廷弼的畏惧和愤怒,努尔哈赤给他取了个外号:熊蛮子。
这是yi个名副其实的外号,不但对敌人蛮,对自己人也蛮。
熊大人的个性前面说过了,彪悍异常,且yi向不肯吃亏,擅长骂人,骂完努尔哈赤,还不过瘾,yi来二去,连兵部领导c朝廷言官也骂了。
这就不太好了,毕竟他还归兵部管,言官更不用说,平时只有骂人,没有被人骂,索性敞开了对骂,闹到最后,熊大人只好走人。
接替熊廷弼的,是袁应泰。
在历史中,袁应泰是个评价很高的人物,为官廉洁,为人清正,为政精明,只有yi个缺点,不会打仗。
这就没戏了。
他到任后,觉得熊廷弼很严厉,很不近人情,城外有那么多饥民主要是蒙古人,为什么不放进来呢就算不能打仗,站在城楼上充数也不错嘛。
于是他打开城门,放人入城,亲自招降。
yi个月后,努尔哈赤率兵进攻,沈阳守将贺世贤拼死抵抗,关键时刻,之前招安的蒙古饥民开始大肆破坏,攻击守军,里应外合之下,沈阳陷落。贺世贤战死,七万守军全军覆没。
这yi天,是天启元年1621三月十二日。
袁应泰没有时间后悔,因为他只多活了六天。
攻陷沈阳后,后金军队立刻整队,赶往下yi个目标辽阳。
当年,辽阳的地位,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沈阳,是辽东地区的经济c文化c军事中心,也是辽东的首府。此地历经整修,壕沟围绕,防守严密,还有许多火炮,堪称辽东第yi坚城。
守了三天。
战斗经过比较简单,袁应泰率三万军队出战,被努尔哈赤的六万骑兵击败,退回坚守,城禸 后金j细放火破坏,大乱,后金军乘虚而入,辽阳陷落。
袁应泰看见了城池的陷落,他非常镇定,从容穿好官服,佩带着宝剑,面向南方,自缢而死。
他不是yi个称职的大明将领,却是yi个称职的大明官员。
辽阳的丢失,标志着局势的彻底崩溃,标志着辽东成为了后金的势力范围,标志着从此,他们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想抢哪里,就抢哪里。
局势已经坏得不能再坏了,所以,不能用的人,也不能不用了。
天启元年1621七月,熊廷弼前往辽东。
在辽东,他遇见了王化贞。
他不喜欢这个人,从第yi次见面开始。因为他发现,这人不买他的帐。
熊廷弼此时的职务是辽东经略,而王化贞是辽东巡抚。从级别上看,熊廷弼是王化贞的上级。
角se 并不重要,关键在于会不会抢戏。
小品演员陈佩斯〗
王化贞就是yi个很会抢戏的人,因为他有后台,所以他不愿意听话。
关于这两个人的背景,有些历史书上的介绍大概如此:熊廷弼是东林党支持的,王化贞是阉党支持的。最终结局也再次证明,东林党是多么地明智,阉党是多么地愚蠢。
胡扯。
不是胡扯,就是装糊涂。
因为最原始的史料告诉我们,熊廷弼是湖广人,他是楚党的成员,而在大多数时间里,楚党是东林党的敌人。
至于王化贞,你说他跟阉党有关,倒也没错,可是他还有个老师,叫做叶向高。
天启元年的时候,阉党都靠边站,李进忠还在装孙子,连名字都没改,要靠这帮人,王化贞早被熊先生赶去看城门了。
他之所以敢嚣张,敢不听话,只是因为他的老师,是朝廷首辅,朝中的第yi号人物。
熊廷弼是对的,所以他是东林党,或至少是东林党支持的,王化贞是错的,所以他是阉党,或至少是阉党赏识的。大致如此。
我并非不能理解好事都归自己,坏事都归别人的逻辑,也并不反对,对某些坏人yi棍子打死再踩上yi只脚的行为,我只是认为,做人,还是要厚道。
王化贞不听熊廷弼的话,很正常,因为他的兵,比熊廷弼的多。
当时明朝在辽东的剩余部队,大约有十五万,全都在王化贞的手中。而熊廷弼属下,只有五千人。
所以每次王化贞见熊廷弼时,压根就不听指挥,说yi句顶yi句,气得熊大人恨不能拿刀剁了他。
但事实上,王化贞是个很有能力的人。
王化贞,山东诸城人。万历四十yi年进士。原先是财政部的yi名处级干部主事,后来不知怎么回事,竟然被调到了辽东广宁今辽宁北宁。
此人极具才能,当年蒙古人闹得再凶,到他的地头,都不敢乱来。后来辽阳c沈阳失陷,人心yi片慌乱,大家都往关禸 跑,他偏不跑。
辽阳城里几万守军,城都丢了,广宁城禸 ,只有几千人,还是个破城,他偏要守。
他非但不跑,还招集逃兵,整顿训练,居然搞出了上万人的队伍,此外,他多方联络,稳定人心,坚守孤城,稳定了局势。所谓“提弱卒,守孤城,气不慑,时望赫然”,天下闻名,那也真是相当的牛。
熊廷弼也是牛人,但对于这位同族,他却十分不感冒,不仅因为牛人相轻,更重要的是,此牛非彼牛也。
很快,熊大人就发现,这位王巡抚跟自己,压根不是yi个思路。
按他自己想法,应该修筑堡垒,严防死守,同时调集援兵,长期驻守。
可是王化贞却认定,应该主动进攻,去消灭努尔哈赤,他还说,只要有六万精兵,他就可以yi举荡平。
熊廷弼觉得王化贞太疯,王化贞觉得熊廷弼太熊。
最后王化贞闭口了,他停止了争论,因为争论没有意义。
兵权在我手上,我想干嘛就干嘛,和你讨论,是给你个面子,你还当真了
yi切都按照王化贞的计划进行着,准备粮艹 ,艹 练士兵,寻找禸 应,调集外援,忙得不亦乐乎。
忙活到yi半,努尔哈赤来了。
天启二年1622正月十八日,努尔哈赤亲率大军,进攻广宁。
之前半年,努尔哈赤听说熊廷弼来了,所以他不来。后来他听说,熊廷弼压根没有实权,所以他来了。
实践证明,王巡抚胆子很大,脑子却很小,面对努尔哈赤的进攻,他摆出了yi个十分奇怪的阵型,先在三岔河布阵,作为第yi道防线,然后在西平堡设置第二道防线,其余兵力退至广宁城。
就兵力而言,王化贞大概是努尔哈赤的两倍,可大敌当前,他似乎不打算“yi举荡平”,也不打算御敌于国门之外,因为外围两道防线的总兵力也才三万人,是不可能挡住努尔哈赤的。
用最隂 暗的心理去揣摸,这个阵型的唯yi好处,是让外围防线的三万人和努尔哈赤死拼,拼完,努尔哈赤也就差不多了。
事实确实如此,正月二十日,努尔哈赤率军进攻第yi道防线三岔河,当天即破。
第二天,他来到了第二道防线西平堡,发动猛烈攻击,但这yi次,他没有如愿。
因为西平堡守将罗yi贯,是个比较yi贯的人,努尔哈赤进攻,打回去,汉j李永芳劝降,骂回去,整整yi天,后金军队毫无进展。
王化贞的反应还算快,他立即派出总兵刘渠c祁秉忠以及他的心腹爱将孙得功,分率三路大军,增援西平堡。
努尔哈赤最擅长的,就是围点打援。所以明军的救援,早在他意料之中。
但在他意料之外的,是明军的战斗力。
总兵刘渠c祁秉忠率军出战,两位司令十分勇猛,亲自上阵,竟然打得后金军队连连败退,于是,作为预备队的孙得功上阵了。
按照原先的想法,孙得功上来,是为了加强力量,可没想到的是,这位兄弟刚上阵,却当即溃败,惊慌之余,孙大将还高声喊了yi嗓子:
“兵败了兵败了”
您都兵败了,那还打什么
后金军随即大举攻击,明军大败,刘渠阵亡,祁秉忠负伤而死,孙得功逃走,所属数万明军全军覆没。
现在,在努尔哈赤面前的,是无助c毫无遮挡的西平堡。
罗yi贯很清楚,他的城池已被团团包围,不会再有援兵,不会再有希望,对于胜利,他已无能为力。
但他仍然决定坚守,因为他认为,自己有这个责任。
正月二十二日,努尔哈赤集结所属五万人,发动总攻。
罗yi贯率三千守军,拼死守城抵抗。
双方激战yi天,后金军以近二十倍的兵力优势,发起了无数次进攻,却无数次败退,败退在孤独却坚定的罗yi贯眼前。
明军凭借城堡大量杀伤敌军,后金损失惨重,毫无进展,只得围住城池,停止进攻。
但出乎他们意料的是,城头突然陷入了死yi般的寂静,没有了呐喊,没有了杀声。
因为城禸 的士兵,已经放出了最后yi支弓箭,发射了最后yi发火炮。
在这最后的时刻,罗yi贯站在城头,向着京城的方向,行叩拜礼,说出了他的遗言:
“臣力竭矣”
然后,他自刎而死。
这是努尔哈赤自起兵以来,损失空前惨重的yi战,据史料记载,和西平堡三千守军yi同阵亡的,有近七千名后金军。
罗yi贯尽到了自己的职责,王化贞也准备这样做。
得知西平堡失陷后,他连夜督促加强防守,并对逃回来的孙得功既往不咎,鼓励守城将士众志成城,击退后金军队。
然后,他就去睡觉了。
王化贞不是个怕事的人,当年辽阳失守,他无兵无将都敢坚守,现在手上有几万人,自然敢睡觉。
但还没等他睡着,就听见了随从的大叫:
“快跑”
王化贞跑出卧房。
他看见无数百姓和士兵丢弃行李兵器,夺路而逃,原本安静祥和的广宁城,已是yi片混乱,彻底的混乱。
而此时的城外,并没有努尔哈赤,也没有后金军,yi个都没有。
这莫名其妙的yi切,起源于两个月前的yi个决定。
王化贞不是白痴,他很清楚努尔哈赤的实力,在那次谈话中,他之所以告诉熊廷弼,说六万人yi举荡平,是因为他已找到了努尔哈赤的弱点。
这个弱点,叫做李永芳。
李永芳是明朝叛将,算这yi带的地头蛇,许多明军将领跟他都有交情,毕竟还是同胞兄弟,所以在王化贞看来,这是yi个可以争取的人。
于是,他派出了心腹孙得功,前往敌营,劝降李永芳。
几天后,孙得功回报,李永芳深明大义,表示愿意归顺,在进攻时作为禸 应。
王化贞十分高兴。
两个月后,孙得功西平堡战败,惊慌之下,大喊“兵败”,导致兵败。
是的,你的猜测很正确,孙得功是故意的,他是个叛徒。
孙得功去劝降李永芳,却被李永芳劝降,原因很简单,不是什么忠诚c爱国c民族c大同之类的话,只是他出价更高。
为了招降李永芳,努尔哈赤送了yi个孙女,yi个驸马额驸的头衔,还有无数金银财宝,很明显,王化贞出不起这个价。
努尔哈赤从来不做赔本买卖,他得到了极为丰厚的回报。
孙得功帮他搞垮了明朝的援军,但这还不够,这位誓把无耻进行到底的败类,决定送yi份更大的礼物给努尔哈赤广宁城。
因为自信的王化贞,将城池的防守任务交给了他。
接下来的事顺理成章,从被窝里爬起来的王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