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风云五千年 第二十六章 魏国 一

作者:天下正好书名:华夏风云五千年更新时间:2023/02/27 10:36字数:1418

  

战国时代

七雄争霸

齐楚燕韩赵魏秦

各有独到之处

各国之间又交相纵横

在接下去的部分

我会先分国家讲述故事

在国家之间有交集的时候

尽量做到以一个国家为主线

给大家一个清晰的战国格局

战国烽烟起

群雄逐鹿忙

先声夺人者

唯我大魏王

魏国开国国君魏文侯

一个贤明的君主

深知国家发展

在于人才

他广招天下英才于麾下

礼贤下士知人善任

是魏国强大首功之人

魏国有一个叫段干木的人

此人目光远大

才识广博

名声在外

但是

轻富贵傲王侯

喜欢过着超然洒脱的隐居生活

不是隐于深山老林种田打猎

不是隐于湖海沿岸打渔捕虾

而是隐在一条僻静的小巷

做点小买卖维持生活

魏文侯听说段干木的大名

就想见上一面

请教治国之道

安邦之法

为了表示诚意

魏文侯亲自坐着车子去段干木家拜访

没想到段干木听到门口有车马声响

居然做出了一个翻墙的动作

逃之夭夭

魏文侯吃了个翻墙越户闭门羹

只好打道回府了

明君就是有明君风范

魏文侯一次拜访未遂

就接着来了第二次

第三次第四次

但是段干木依旧很执着

保持良好的一致性

就是不见

魏文侯有点没招了

可又心有不甘

就每次出门

不管去哪里

哪怕是去宮口买点东西

也要让车从段干木家门口绕上一圈

再回到宮门买上东西回家

每次路过段干木门口

还要贱兮兮的站立起来

扶着马车的车栏

伫立仰望

表示自己对端木干的敬意

这时间一长

车夫都有点不乐意了

大王

您喜欢这段巷子的风景啊

我没意见

多走点路

那也是应该的

但是您每次都在那个家伙门口站立行礼

也太有失身份了吧

再者来说

您这一趟趟的走

谁都知道您是什么意思了

他不肯见您

是他不识抬举

这样的人

何必对他如此客气

魏文侯摇了摇头

你是不知道

段干木先生不是一般人啊

他不趋炎附势贪图富贵

品德高尚学识渊博

这样的人

我就是再多来行几次礼

也是应该的

车夫被魏文侯的真诚感动了

大王

您要是这么说

我给您出个主意

他家住的那么偏僻

房子又那么破旧

您每次乘坐华丽的马车过来

就算是来的次数再多

他也不会觉得被尊重的

您啊

不如下次走路过来

说不定他就见你了

要不怎么说劳动人民心贴心那

还是车夫了解端木干的心

魏文侯亲自走路到段干木家拜访

这回满满的诚意推开了段家的大门

段干木把魏文侯请进了院子

两个人坐着小木凳就唠上了

先生

我想让魏国富裕起来

您看该怎么做

你只需要如此这般

这般如此

高明

那我想让魏国军事强大起来

您看该怎么办

你只需要如此这般

这般如此

一番交谈下来

魏文侯一种感觉油然而生

别说走着来

这趟就是爬着来

都值啊

先生啊

我想拜您为相国

辅佐我治理国家

您意下如何

大王太客气了

我实在对当官没兴趣

相国就免了

如果大王看得起我

以后有事情

可以来找我商量

能帮上忙的

我尽量帮忙

就这样

魏文侯拜了段干木为师

经常去拜访请教

这件事很快就传遍了魏国

扩散到了各个诸侯国

很多能人异士

不得志的高人

纷纷投奔魏国

这正是

魏文侯礼贤下士

不辞苦徒步而行

盼英才天下知晓

众贤人揽入囊中

这么一来二去啊

魏文侯招揽到了很多人才

李悝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位

李悝和端木干一样

同为孔子再传弟子

因为才干突出

被任命为相国

有那么一天

魏文侯找李悝谈话

想知道怎么样才能招揽到更多的人才

李悝没有正面回答

反问道

主公啊

您觉得这个世袭制度

怎么样啊

这个问题魏文侯早就想过

随口就答

世袭制是祖上传下来的

贵族的地位和俸禄

子子孙孙可以世代继承

可大多数贵族的后代

都是吃喝玩乐之辈

为国家不能立半寸之功

国家还要丰厚待遇养着他们

对国家确实是沉重负担啊

李悝看魏文侯上道了

接着说

主公说的太对了

世袭制度的害处很大

但是您只说出了一点

这些贵族后代

没有本事

还要占据职位

领取俸禄

给国家造成负担

只是一小方面

更严重的后果是

他们站着茅坑不拉屎

让有才之人不能上位

他们拿着不该拿的俸禄

让有本事的人赚不到钱

这就是您这么求贤若渴

还是缺少人才的根本原因

魏文侯一拍脑门

哎呀

说的太对了

那我该怎么办

怎么办

好办

两个字

改革

李悝就把自己胸中的改革方案

向魏文侯娓娓道来

第一

废除贵族的职位继承权和工资继承权

就算你老子当了再大的官

拿过再多的工资

你老子退休了

对不起

你想在宮里当官

要看你的本事

你想在国家领俸禄

对不起

要看你的贡献

要是你没有本事

不好意思

回家吃你老子去吧

国家不养你了

第二

现在已经继承祖宗职位拿工资的人

听好了

国家要进行考核了

有能力胜任现在工作的

继续留在岗位之上

工资照发

能力不够的

对不起

下岗

第三

从今往后

凡是有能力的人

不管你是贵族

还是给贵族看门放马的人

都可以来应聘

考察通过的

上岗就业

拿国家工资

魏文侯非常满意

一字不改

原文通过

昭告天下

即日生效

政治改革顺利通过

成效显著

李悝乘热打铁

提出了经济改革方案

李悝给魏文侯算了一笔账

按照当前魏国情况

一个五口之家

种一百亩地

每年收获的粮食

除去交税填肚子

就剩不下几粒米了

要是遇上个婚丧嫁娶

天灾人祸

国家摊派

就有家破人亡之灾了

老百姓过得不安生

绝对不是国家的福分

针对这些

应该做出如下措施

第一

国家出资兴修水利

发展试验田

改进耕作办法提高粮食产量

第二

丰收之年

国家要按平价收购民间粮食

灾荒之年

国家要平价发售粮食

保证百姓最基本的生活平衡

如此以来

老百姓日子过的安稳了

国家的税收也得到了保障

魏文侯同样批准

政治改革成功

经济改革效果明显

精力旺盛的李悝

开始着手编纂一部法典

要把这些改革成果

用法律的形式稳定下来

这也是改革家的矛盾之处

自己就是要革那些落后制度的命

却想把自己的制度千秋万代延续下去

李悝搜集整理了各国刑典

结合本国实际情况

一本集大成的封建法典《法经》诞生了

具体禸 容比较繁杂

这里就不详细解析了

反正是通过魏文侯授权

《法经》在魏国颁布实施

多年之后商鞅带着这部法典来到了秦国

以此为据制定了《秦律》

而后《汉律》又继承秦律

李悝之功

光耀千秋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眼前的事情是

魏国在李悝的改革下

很快就强大起来

俗话说得好

自己强不算强

找个对手来较量

魏文侯就想拿中山国来验证一下

上卿翟璜推荐了一个人

自己的门客乐羊

说此人文武全才

善于用兵打仗

有人反对

因为乐羊的儿子乐舒在中山国为官

父子分两国对立

恐乐羊念儿女俬 情

不能尽全力

而误魏国大事

听说有这么一回事

魏文侯有点犹豫了

就把乐羊叫于宮中

当面询问

乐羊陈述

臣之子确实在中山为官

之前也屡次送书信叫臣去中山效忠

我以为中山国君荒婬 无道

叫犬子早早脱离中山

奈何犬子不听

今主公若允我带兵攻打中山

必当肝脑涂地

以报主公知遇之恩

魏文侯马上下令

乐羊兵发中山

再说乐羊

真是个将才

一路过关斩将

连下数城

就打到了中山的都城之下

中山国君大为惊慌

一面加紧防御

一面叫乐舒劝父亲罢手返魏

意料之中

乐羊大骂儿子

让他给中山国君带信

早日投降

乐羊几次攻城

都没有进展

料想城禸 民心还是向着中山

就有了围而不攻

等待时机

收买民心之意

恰逢乐舒送来消息

要父亲宽限几月

乐羊顺水推舟

就摆下阵势

对中山都城围而不攻

这一来二去就传到魏文侯耳朵里了

魏文侯心里有点没底

就找翟璜商量

你这个门客到底可靠不

会不会真的是念及父子之情

到时候再倒了戈

可就麻烦了

大王

您尽管把心放到肚子里

这么和你说吧

我相信乐羊胜过相信我自己

这么一说

魏文侯算是吃下定心丸了

不但不派人催乐羊攻城

还在魏国都城给乐羊修盖豪宅

那意思

你老哥慢慢打

我在后面给你准备一个温暖的家

乐羊一看主公如此

去他大爷的

儿子不要了

加紧攻城

中山国君也急眼了

把乐舒杀掉

人头挂在城头之上

这下子激怒了乐羊

他对着儿子人头大骂

这就是你给昏君提鞋的下场啊

没有了牵绊的乐羊

一鼓作气就把都城攻了下来

平定了中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