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厂督公 第七百八十章 水师(二章合一)
作者:碑塔城主书名:东厂督公更新时间:2023/01/17 10:50字数:2080
笔趣阁 www.18xxs.com,最快更新东厂督公最新章节!
且说秦书淮回府以后,在家休息了一日,第二日忽然想起还有件事没办。
出征前他说过,如果凯旋归来,就一定要登门去谢曹化淳的壮行酒。
于是当即叫来赖三儿、陈敬两人,轻车简行地出发。
却不想刚刚走到半道,就遇见了红着眼快马而来的李大梁。
李大梁见到秦书淮,急忙问道,“督公可是要出门?可否允属下半个时辰?”
秦书淮见他火急火燎的样子,问道,“李掌刑有何急事?”
李大梁道,“督公,曹督……曹先生快不行了!他一月前就躺床上起不来了,但是为了等你凯旋归来才拼命拖着一口气。可到了昨晚他就真不行了,就是咱们给他输真气都续不了命!督公可否,可否去见他一面?曹先生说,你一定会去看他的!”
李大梁说到这里已经下马,往地上噗通一跪说道,“属下斗胆……”
不等他说完,秦书淮就用马鞭狠狠地抽了下马屁股,说道,“本公正是去曹公府上!”
哒哒哒、哒哒哒,快马加鞭!
一路上秦书淮五味杂陈。
如果说在穿越前,他只知道曹化淳是个有节艹 的太监而已,那么现在,他知道这个太监虽然身体残缺,但却是一等一的好汉子。
真正的、怀着一腔报国热血的好汉子!
这等人物,他怎么可能不敬重?
曹化淳的府邸就在京郊二十余里外,秦书淮生怕他挺不住,因而不断快马加鞭。
两刻多钟后,终于到达了曹化淳府上。
曹府门口两个下人正要上前去问客从何来,却听李大梁在后面大喊道,“他就是国公爷,快快请进去!”
那两个下人顿时眼睛一红,忙上来迎道,“国公爷,曹先生等你等得好苦哇!”
秦书淮指了指里头,说道,“带路!”
两人几乎是跑着把秦书淮引入了曹化淳的榻边。
秦书淮眼见床榻上的曹化淳枯瘦如柴,皮肤蜡黄,无神的眼睛看着天花板,嘴里似只有进气没有出气了。
心中不禁酸楚。
当初,这个提督东厂、威震武林的人物是何等的威风凛凛,一身绝世神功是何等的磅礴精深?
犹记得,那日在山谷之中曹化淳面对赫连巴泰,扬天大笑说道,“建州小奴,你爷爷的命硬着呢!”
犹记得,那日西征魔教之时,曹化淳对自己大笑道,“咱家亲率东厂,但凭侯爷驱驰!”
何等热血、何等豪迈的汉子!
如今却已行将就木。
他走到曹化淳榻边坐下,轻声道,“曹督公,我来了。”
曹化淳无神而浑浊的眼睛微微动了下,然后似乎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才缓缓地侧了个身。
他终于瞧见秦书淮了。
他的嘴动了两下,似乎从喉咙底部发出了什么声音。
但是没人听的清楚。
曹化淳努力地发音,努力到浑身微抖。
终于,一丝丝细微而沙哑的声音汇成了两个字。
“胜了?”
秦书淮点点头,“胜了。小子有罪,昨日竟没先来督公府上,劳督公久候。”
曹化淳的嘴角微微动了动,看样子是做出个笑脸。
过了会,他又道,“皇上……东厂……国公……”
秦书淮又点了点头,“小子明白督公的意思。你放心……皇上永远是皇上,本公永远是本公!”
曹化淳的嘴角终于向上扬了扬,这回的幅度很大,甚至直接能看出这是一丝笑意。
随后,他重重地吐出一口气。
似乎把这一生的心事,都吐了出来。
嘴角依然扬着,他缓缓地闭上了眼睛。
屋子里一片寂静。
未己,曹化淳收养的那个小童大声哭了出来。
“曹爷爷,曹爷爷,你怎么?你快起来看看我啊!”
所有人,包括赖三儿等人在禸 ,无不鼻子微酸。
一代督公,就此停止了呼吸。
李大梁面无表情,却两行热泪在眼中不住的翻滚。
曹化淳对于他们这些东厂老人来说,是如兄如父的存在。
他们曾一起为了共同的理想去搏命,去厮杀,而如今眼看他们要的天下即将到来,却猛然发现,一路上已经失去了太多的弟兄。
秦书淮起来,拍了拍李大梁的肩,轻声道,“节哀。”
李大梁点了点头,然后对秦书淮作揖道,“多谢督公……来送最后一程。”
……
曹化淳升天,崇祯亦是悲痛,不仅下旨予以厚葬,并亲手书写了挽诗一对,用时下令由礼部筹划曹化淳葬礼。
但大明前进的脚步,不会因此而停止。
三天后,正在海关衙门任协理大臣的郑芝龙接到圣旨,要他即刻启程,前往位于青岛威海卫的芝龙水师大学堂接任总教习一职。
接到圣旨的郑芝龙欣喜若狂,他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这一切都如他的所料!
朝廷已经平了西域、蒙古、鞑子,接下去就要平南洋了!
在这种时候,不用他难道还会用别人吗?
的确,秦书淮和崇祯也想不到比他更合适的人选。
在秦书淮看来,现在郑芝龙叛变的理论基础都已经不存在了。
历史上郑芝龙投降大清,图的就是闽浙总督一职,为了这个高官,他甚至能赌上自己和全家人的性命。
当时他有退路吗?当然有!他的儿子郑成功不就退到台湾去了?
如果退到台湾,他还是海大王,甚至台湾王。
可郑芝龙明明有退路也要冒死博一个闽浙总督,可见他想当大官的愿望是何等的迫切,也可见他是多留恋中原故土的繁华。
而如今,只有大明可以给他这些。更何况,他的家属全在京城。
这样的郑芝龙会反?除非他脑子生锈了。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在朝廷的大力支持下,如今的芝龙水师大学堂已有学员两千名,这些人都是从沿海的渔民子弟中选拔过来的,他们比谁都了解大海。
大学堂里除了几个老学究教识字,其他人一半是从原郑芝龙部调过来的,另一半则是从原大明水师调来的。
不过论素质,大明水师完全不能和郑芝龙的部下比,所以大部分的教学还是郑芝龙手下在完成。
不过这群大老粗哪会正儿八经地讲课?
别忘了水师大学堂刚刚组建没多久,连教学的课本都是现凑的,你让那群大老粗穿上长衫去当先生,简直开玩笑。
不过没关系,朝廷在威海卫的港口里,足足安排了十五艘教练船。
从两三层楼高的大船到半人高的小快船都有。
至少百分之八十的时间,都是在教练船上进行实艹 演练。
虽然讲课不在行,但是要论摆弄这些船只和穿上的战炮,大老粗们可比谁都轻车熟路!
照他们的话说,论大洋上干架,老子就是爷爷!
什么风用多少角度的帆开最快,什么船用什么炮弹轰最爽,什么航向什么阵型才能对敌船形成优势,他们绝对门儿清。
还有,哪里的港口最富庶,水深多少,船该怎么停,他们更是门儿清。
至于天上、海上什么征兆会出现什么天气,他们更是如数家珍。
要什么课本?那他娘都是老学究读的!
要想练好在海上干架的本事,那还是得坐船漂在海上讲!
郑芝虎、郑芝豹这一年多可没闲着,两人每天都挖空心思地想如何把这些学生兵带好。除了把以前在自家船队里的那些一股脑儿都教出来以外,他们还结合明军水师提出的一些建议,生生地请学堂里的老学究编了一本《海训实录》,里头有字有画的特别好懂,去年崇祯生日那会儿他们还将此作为贺礼送到宮中,让崇祯龙颜大悦,不但下旨褒奖了一番,还赏了好些个东西呢。
他们何以这么努力?
没别的,他们的身家前途可都系在这个学堂上。
要是连这个学堂都办不好,朝廷还会高看他们一眼?
估计郑家这辈子都甭想翻身了!
而这,正是秦书淮需要的。
秦书淮这次在家足足呆了一个月,终于把接下去要做的事情理清楚了。
崇祯七年四月十八,秦书淮上疏崇祯,详细地阐述了接下去要重振水师,并且备战明缅战争的战略方针。
崇祯在接到奏章的第二日,立即召秦书淮进宮询问。
“秦兄,这几年大明四处用兵,眼下朝鲜的阿敏尚未完全平定,若是再对缅蛮、西夷红毛用兵,是不是有些艹 之过急了?”
在崇祯看来,现在提这个有点急了。
毕竟这几年仗打下来,虽说大明赢了,但精锐已经所剩不多了。
算上东征朝鲜的李定国部,现在最精锐的部队也就七万人,这还包括随时可能回去的魔教一万余人马。
次精锐的部队,那也就是袁崇焕手上的关宁军和京城附近的宣府军、大同军等,满打满算也就七八万部队。
算上甘肃还能打的四五万,这么全部加起来,也就是十六七万。
大明的主力全在这了,其他的卫军虽号称百万,那基本就是吓唬人的——当然也许经过这两年的整军,稍稍比以前能好点。
但是在这个时候再往外用兵,是不是太急躁了点?
崇祯当然有开疆拓土的想法,他当然也咽不下大明几十万里的土地被缅甸蛮人占去的这口气,但是他想缓一缓节奏。
孙承宗也是这个想法。
与民生息,再图大业,这是他自北伐以后的一贯主张。
如果这个建议是其他人提的,恐怕崇祯当即就要下旨申饬其“穷兵黩武”了,不过鉴于这是秦书淮的提议,崇祯就不得不召他入宮询问一下。
没有别的原因,就因为秦书淮没有错过。
这是信任一个人到了极致的表现。不止崇祯,包括孙承宗在禸 ,也觉得秦书淮是不是有什么考虑,是他们没想到的。
秦书淮料到崇祯一定会这么说。
说道,“皇上且看历朝历代开疆拓土最居大者,是不是都在开朝立国之时?每一朝的开辟,都必然是经历数年到数十年甚至上百年战乱的,然而这些开国之主为何没有一取天下就止兵罢戈了呢?他们为何要继续征伐开疆拓土呢?”
崇祯想了想,好像是这个理。
就说大明朝,大部分的国土不都是在开国初期打下来的么?
秦书淮又道,“因为士气可用啊皇上!那些开国之主手下都是骄兵悍将,他们的强大前所未有,而建功立业的渴望同样前所未有!甚至,在夺取天下的过程中,他们不断的胜利,这种自信心和荣耀感更是前所未有!这种时候如果不去征服四方,更待何时呢?”
“可是秦兄,朕还是觉得有些不妥。”
“皇上,虽然皇上不是开国之主,但如今大明万象更新,全军上下士气正盛,百姓又安居乐业,甚至连武林、魔教都来相助,这等条件怕是连开国之君都不曾有的。皇上若不趁此机会一举征服缅蛮,击败西夷制霸南洋,奠定千秋基业,更待何时?”
不得不说,秦书淮的话很有煽动力,尤其是他过往战无不胜的履历摆在那,天底下没有人可以忽视他的话。
崇祯又沉吟了下,说道,“可是秦兄,如今我大明可用之兵有多少你是知道的。依你之见,如果现在与缅蛮、红毛开战,胜算几何?可能要打多久?伤亡和糜耗军资又是多少?”
秦书淮道,“没错,如今我们的可用精锐不多,而且如果与红毛人海战,战舰数量和质量也占优势不大。不过,咱们最多只需要准备一年时间,一年之后臣认为,定然能碾压他们!”
崇祯皱了皱眉,“一年?”
顿了顿,又道,“秦兄,朕听说那缅蛮现在很是强盛,缅蛮王目前至少拥兵数十万,而那红毛人船坚炮利,在海上横行已久,咱们仅仅战备一年就能打得过他们了么?”
秦书淮淡淡一笑,说道,“皇上,你别忘了大明有二万万子民呢!咱们想造船、造炮,什么原料都有,只要民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这个效率是超出我们的想象的。甚至船炮这种东西我们可以跟佛郎机人(葡萄牙)买,想必他们是很乐意卖给我们的。而红毛人的国度远在数万里之外,就算有援军也要半年才到。所以臣以为,打红毛人不是问题。”
话锋一转,他又说道,“至于缅蛮乃至甸蛮,只要咱们控制了海上,臣就有足够把握征服他们,一报数十年来他们夺我国土欺我百姓之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