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中剑 144.第144章 小道消息

作者:黎九天书名:警中剑更新时间:2022/10/20 08:41字数:1452

  

笔趣阁 www.18xxs.com,最快更新警中剑最新章节!

第九章小道消息

王辉根据姜山的吩咐,悄悄地跟着林有材,待他行至僻静处,才现身,上前用青城口音打腔。

王辉人长得文质彬彬,身着得体,他装作多年没有回到青城的样子,声称自己在省城里教书,想了解些家乡的情况。

林有材两只半是狡猾、半是愚钝的眼睛,打量着王辉,嘴里只说“青城变了天,不是共产党的天,坏人当道。”

他反复就这么一句话,任王辉如何解释自己是大学教授,想调研些情况做研究用,他根本不理。

他白瞪着两只眼,对王辉既充满了怀疑,保持着足够的警惕,又装聋作哑的,装疯卖傻。

王辉就近指着一家饭馆,想邀请林有材进去吃饭,却横遭拒绝。

林有材趾高气昴地离开,把王辉扔在原地。

他走出一段路后,还回头望望呆楞住的王辉,眼睛里冒出得意的光芒。

林有材长年上访,有的是社会经验,既然青城人,他才不会上当呢!

他这些上当吃亏多了,心思也就多了。

他随身带着老婆亲自烙制的大饼,咸菜还是用猪大油炒制的虾酱呢!

他找个墙角,蹲着就解决了肚子的问题。

他还随身带着大号玻璃瓶做的水杯,向大机关的门卫讨要杯热水,从来不会遭到拒绝。

不管多大的衙门,在大门口当门卫的,大部分是穷苦出身,要不然还用得着当个门卫了。

穷苦出身的人,都互相同情,这优良传统自古以来就绵延不绝。

林有材上访,不吵不闹,全部按照规矩办事。

他每到一地,都先找衙门附近的家庭旅馆住下,将老伴安顿好,自己再出去上访。

在京城,还有专门的上访村,住宿非常便宜。两个人住一晚上就花二十元,有的住沙发只要十元。

同情上访的大有人在,他们帮不上更大的忙,就在这些便利条件上尽心竭力地提供方便。

至于法律咨询,上访材料整理,大部分是免费的,顺手帮忙的事情。

如果收费,凭大家的水平,也不会有人求助的。

林有材拒绝了王辉的邀请,就避开王辉离开的方向,朝着相反的方向走去。

每经过一处拐角,他都警惕回望,防止有跟踪盯梢的。

姜山站在远处,望着林有材的身影,看到他这些逆反行为,终于放弃了与他交流的念头。

林有材深陷在自己的世界里,沉迷太深,已经难以自拔。

有些事情,不是你想做就能做成的,有些人物,不是你想交往就能交得上的。

艹 艹 吃过晚饭,姜山直接让司机送自己回家。

其余人员在他家附近的一处宾馆住了下来。

回到家里,姜山先洗了个澡,换过休闲的衣裤,坐在客厅里,观察着这个略显冷清的家。

妻子在外面也有活动,妇女们越来越活跃,不只是跳跳舞那么简单了,互相约着吃个饭,聚在一起吼两嗓子,也已经成为新常态。

女儿需要上完晚自习才能回家,有时,妻子也会去接着女儿一同回家。

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姜山无事可做,就打开了电视。

开机频道上,正播报着省会城市的新闻。

看来妻女只关心着自己居住城市的事情,其它的事情并不感兴趣。

人们的时间越来越不够用了,看电视似乎成了一种非常奢侈和很古董们的事情。

新闻,有微信即时传播,娱乐随时随地,而且根据个人爱好,组成形形se se 的圈子,互相气味相投,随心所欲。

估计用不了多少年,电视就会尘封起来,如同早些年的那些几大件,成为尘封的历史。

电脑变化多端,成为随身装备,一切变得越来越任性。

未来人们与电脑装备肯定会融为一体,这是趋势,也是社会发展方向。

那时,还会有什么成为摆设?

对面不相见的青少年,互相之间聚会已经成为摆设了。

父母、夫妻、儿女、朋友,肯定会有沦落为摆设的。

姜山看着电视里的主持人插浑打科,不停地与嘉宾互动,尽管是设计好的话题,但仍不时引起一阵阵会心的哄笑。

那些引逗与笑声,听着也是乏味,透着做作与演戏的味道,什么都职业化了,透出十分的干涩。

有时,还会让人起鸡皮疙瘩。

姜山就把频道换过一遍,一百多个频道,竟然没有一个能够引起姜山兴趣,吸引他看下去的。

于是,他关上电视,直接穿着休闲衣裤出了门,想到楼下小区里散散步。

晚饭吃得有些急,肚子里略有胀气。

这些年从事公安一线工作,狼吞虎咽吃饭似乎成了习惯,肚子里装着些半成品的饭菜,散散步有好处。

省城的空气质量差到极处,路灯晕黄,眼见着空气中就充斥着足够比重的灰尘颗粒,纷纷扬扬。

相比之下,青城的空气质量要好很多。

空气质量更好的还是香港,再就是姜山童年时跟随父母居住的乡下。

水洗过一样的夜空,除了月光皎洁,就是繁星满天,少有隂 沉沉的时候。

即便是隂 天,一场雨过后,晴空万里。

散步时,他遇到几位省厅退下来的同事,因为少有接触,互相之间礼节性地打过招呼,也就没有话可说了。

他们聚在一起,谈论着过去的趣事,交谈的气氛也如同昏黄的路灯光芒一般,暗淡无光。

互相看不真切面容,依稀凭着轮廓互相辨识。

渐入老境的心态,令姜山一阵感伤。

青城的风云刚起,大幕才拉开一角,自己就这样发起了伤感,打起了退堂鼓。

这不是自己,从警的历史上没有这种记录。

从不服输,才是自己骨子里的本性。

即便是返回省城,他也要把青城捅开个窟窿。

姜山暗自下定决心,大不了重返旧岗位,或者再次申请参加国际刑警组织的行动。

突然,电话响起,是于大林来电。

肯定是局里有什么事情,需要向他请示汇报。

姜山心情非常好地接起电话,于大林一惯中规中矩,声音里不带se 彩,公事公办。

这次,他却一反常态,在电话里吱唔起来,只吐了几个字就哽咽起来“仇书记,他……”

姜山心里咯咚一声,如陷入深渊,仇同出事了,而且事情不小。

“怎么了?出什么事了?快说啊!”

姜山这边越着急,于大林那边在电话里越吱不成声,声音里带着哭腔,梗咽着,半天说一句。

用了老长时间,他才找到合适的词语表述清楚。

“他走了!”

其中的意思,姜山听出来了。

走了,就是去世了。死了,一了百了?

因为仇同在审查期间,突然的死亡,使去世蒙了一层神秘se 彩。

不能用牺牲,更不能殉职。

断然不能一了百了,死了就更不能了了。

“什么原因?”姜山努力使自己保持着足够的镇定,在下属面前,他有这种克制能力,而且必须克制。

禸 心再有痛苦,也需要把事情搞清楚,把需要做的工作做好,做明白,做到位。

这是做警察的必备素质之一,而不是冷血。

唯有如此,才能更好面对一切突发情况和突遭的变故。也就是所谓的“泰山崩于前,而不变se 。”

“心梗。”简单的两个字,从于大林的嘴巴里崩了出来,还有着一股恶狠狠的怨恨味道,“他们说的!”

这是什么意思?

其中的意味,令姜山警觉,“什么时候的事情?”

“刚刚,接到医院里的通知,我马上就向您汇报的。”于大林把怨恨之意隐藏起来了。

“我马上回去,你先与朱政委一起到医院,组织精干力量把情况调查清楚,把证据及相关现场全部封锁控制起来!”

姜山立即进入应急状态,向于大林下达着命令,最后顺口问了句:“你还有什么要说的?”

于大林纠结的心放下了一样,语气顺畅起来。

“据纪委禸 部的小道消息说,仇书记被他们刑讯逼供了,气得心脏病发作,送医院慢了些,才会这样。”

他如同告状,把话说完,就对姜山的命令应诺到:“我马上找到朱政委,坚决执行您的命令,直到您回来。”

姜山打电话给朱清范政委,把自己的安排讲清楚,接着通知了王辉,让他们马上过来,连夜回青城。

他急近如跑步,飞快地上楼,回家换过衣服,拿上自己的东西,留下张纸条,就快步走到小区门口,焦急地等候司机开车过来。

他边等边打电话,向有关方面求证了一些情况,心里迟疑着如何省厅汇报。

事出突然,完全出乎意料。

真是风雨欲来,风满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