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断九州 第一百九十九章 拒用

作者:冰临神下书名:谋断九州更新时间:2021/02/13 14:08字数:1632

  

谭无谓扶剑站立,像是一名骄傲而固执的窃贼,即使被人贼俱获,也不肯低头认错或是供出同伙。

徐础笑道:二哥这是在想什么呢

谭无谓像是没听到,良久之后才长叹一声,唉,想不到我也有今日。

今日怎么了二哥不愿意留在我这里

谭无谓摇头,长吁短叹,与被俘之后的曹神洗倒有几分相似。

晋王知道你为我出谋划策了徐础猜道,他想不出还有什么理由能让沈耽将谭无谓当成礼物送过来。

怪我多嘴,我劝晋王择机出战,他不肯,我就说了一句若非听我的主意,吴王也不会夺得东都,结果就成了这样。

早知如此,我一开始就该公布此事,好让二哥来我这边。

唉,可叹我苦等多年,原因为机缘已至,没想到唉。

我正指望二哥继续给我出谋划策,咱们一块大展身手呢。

不行。

为什么不行二哥已经给我出过主意,再往前一些,在晋阳的时候,二哥还曾提议与我一同去往江东。

此一时彼一时,在晋阳,我是无主之客,待价而沽,只为择一善主。晋阳起兵,我就是沈家之臣,怎可再改换门庭至于偷袭东都其实我没安好心,吴王能够夺下东都,当然很好,夺不下来,也能引走官兵,减轻晋军压力。

徐础笑道:还好,我夺下东都,无论怎样,这仍是二哥之功。

谭无谓还是叹息,你若早当吴王就好了,我可以随意选择,或许能归吴王,现在我是晋臣,即使被贬,也只有默默思过,别无它想,我再也不会替吴王出主意。

即便是不安好心的主意也不肯说

谭无谓摇头,表示不肯。

徐础也不勉强,好吧,二哥随意。既然晋王将你留下,你总得从命,在我身边当名卫兵吧。

谭无谓勉强点头。

二哥不会一心效忠晋王,准备刺杀我吧如今的刺客可有点多,防不胜防。徐础想起费昞,虽未受伤,仍心有余悸。

兵者,诡道;臣者,直道。若在战场上,我当会无所不用其极,战场以外,莫说我当刺客,便是晋王想派刺客,我也会劝他放弃。如果刺客能够解决问题,群雄何必招兵买马如果只凭匕首就能夺得天下,还学什么兵法还读什么文章

徐础自己当过刺客,听到这番话,心中有些羞愧,二哥所言极是,刺客虽常有,却非正道,自古没有依靠刺客定天下者。

谭无谓打量徐础,即便吴王与晋王同日起兵,我十有也会选择晋王。

因为我曾经刺杀过万物帝

嗯。

二哥以为万物帝不该杀

万物帝该杀,但是杀之者不祥。好比茅厕坑底的一块金子,虽然值钱,取出者必遭耻笑。

二哥的比方真是别致。

吴王刺驾,显然是个急躁之人,刺驾之后逃亡,显然计划不周,只有第一步,没有第二步。这是我不会投靠吴王的原因。

谭无谓的话虽然不动听,却很真实,徐础想了一会,有办法改变大家对我的看法吗

有,可吴王做不到。

二哥说来听听,反正这又不算是给我出主意,只是闲聊而已。

很简单,摒计谋弃险招,专行正道,宁可仁义过头,不可见利而忘义。但是我说吴王做不到,因为群雄方起,比的就是隂 谋诡计,吴王恰恰以此见长,怎可弃己之长

徐础大笑,他当然不会放弃,再等等吧,至少我得保住自己的性命,才有机会行仁义。

若无舍生取义之心,谁会相信吴王的仁义

二哥怎么突然讲起仁义来了徐础笑问道。

是你问我如何去除往日污名。

若说污名,晋王也有吧,二哥劝他行仁义之道了

晋王有何污名

二哥真以为沈牧守是沈聪派人所杀

我之论仁义,非卫道之士的仁义,而是计谋之仁义,吴王刺驾之名天下皆知,吴王自己也没否认过,因此需要以仁义清洗,晋王弑父之名是非难定,信者寡少,刻意正名反落人口实,所以无需清洗。

徐础竟然无言以对,知道谭无谓此时终不肯为己所用,点点头,二哥高论,咱们改日再谈。随我去巡营吧。

谭无谓轻拍剑柄,先说清楚,我这柄剑虽然长大,但是比较脆,一击便断,杀不得人,我给吴王当卫兵可以,但你别指望我能保护你。

徐础大笑,出门叫上其他卫兵,巡营一圈,回到广陵王府的前厅,这里已被改造成中军幕府,徐础在这里处理军务。

诸王说是奉他为军主,其实各自拥兵,真需要请示的事情并不多,只有蜀王每事必问,梁王与晋王决裂之后,也经常派人过来,宁王只会要人要物,晋王则极少派人询问。

徐础很快处理完手头事务,遣散众人,留下雷大钧与戴破虎,与二将商议,如何送晋王突围。

雷戴二人受宠若惊,甚至没问晋王为何要突围,但是想不出奇计,说来说去无非是诈降硬闯两策,徐础分析利弊:硬闯肯定不行,冀州骑兵众多,追亡逐败正是其所长,晋王即使闯过第一关,以后也是步步艰难,到不了并州就得耗尽兵马。诈降稳妥些,就是不知能否骗过官兵

让晋王先往南去,绕道回并州呢戴破虎建议道,我可以派荆州将士给晋王带路。

嗯,这倒也是一个办法。徐础点点头,咱们再想一想,务必要让晋王安全返回并州。

三人你一言我一语,议论多时,还是没脱离硬闯与诈降两个办法。

谭无谓以卫兵的身份在一边听着,先是无动于衷,渐渐地露出不屑,最后已是急不可奈,几次欲言又止,徐础看在眼里,只当不知道。

半个时辰过去,徐础让两将先去吃午饭,让我再好好考虑一下。

两将一走,谭无谓终于忍不住,现成的计策摆在眼前,吴王怎么想不到

有现成的计策吗不可能,若是真有,晋王为何不用

因为这条计策必须有吴王配合啊。

是吗二哥再多说一点,这是替晋王出主意,不是为我,不违背二哥的决定。

谭无谓想了一想,觉得是这个道理,不由得大松一口气,立刻道:吴王是军主,传令诸王轮番出击,如我之前给你出的计策,官兵必然疲于奔命。轮到晋军出击时,择机而动,官兵若是防备虚弱,晋王立刻带兵突围,吴王这边再命诸王四面出击,官兵自然没办法分兵追击晋王。

徐础其实早猜到这一招,若非如此,沈耽也不会放低身段,派刘有终来求助,甚至将谭无谓当成礼物。

他想了一会,摇头道:我虽是军主,权限不出中军与西城之军,宁王不会听我号令,梁王若是知道出击是帮晋王突围,他也不会同意。

吴王用不着向诸王道出实情,只说是疲兵之计就行了。

徐础笑道:二哥刚才还建议我摒计谋弃险招,现在却又要让我对诸王用计吗

谭无谓一呆,这个反正吴王也不打算接受我的建议,再用一次计谋无妨。

徐础摇摇头,并非我不愿用计,也非我不愿帮助晋王,而是另有打算,与二哥的建议截然不同。

击败官兵的打算没用,疲兵之计最为稳妥,不可能再有比这更好的打法。

我正犹豫不决,请二哥为我斟酌。有人对我说,冀州所恃者,无非骑兵,步兵多是临时征调。骑兵利平地,不利险地,因此可以诱兵入城,在街巷上将其击败。

谭无谓大摇其头,笑话,谁给吴王出的这个主意立刻杀了他,以惩效尤。他这分明是在陷害义军

此计虽非十拿九稳,但也不至于一无是处吧

不妥者有三:一是天时,官兵远道而来,以夺回东都为旗号,士气高昂,一旦入城,士气越发高涨,岂是险地所能阻挠二是地利,义军初占东都,未得人心,不熟街巷,进退失据,谁肯力战三是人和,诸王各怀异志,一方战败,全城溃散,所谓险地,是义军的险地,不是官兵的险地。

我若数计并用呢先是轮番出击,以疲敌兵,削其士气。然后晋王诈降,邀官兵进城,我以吴军设伏,身先士卒,督将士力战。与此同时,诸王依旧出城会战,禸 外无需配合,一方战败,另一方仍有机会,一方得胜,则全军胜。

谭无谓依然摇头,却没有开口反驳,好久之后才说:义军守城,吴王分兵抗敌,乃是兵家大忌。

非我分兵,诸王自分,与其勉强合之,不如各自为战。

谭无谓突然想起自己的决定,我不给你出主意,吴王自己决定吧,只要能让晋王顺利突围,别的我都不管。

这就是我的决定,请二哥回趟晋营,向晋王言明我的用意,晋王若无异议,我会尽快实施。

吴王真的这样决定

宁可做错,不可不做,二哥去吧,我意已决。

徐础心意已决,但这不是他的全部心意,他早已不信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