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 第 66 部分阅读

作者:绳绳兮仙游书名:明朝那些事儿更新时间:2021/02/06 01:13字数:6809

  

冲,在你成功上岛之前,也很有可能被脚下的烂泥陷住,或是摔个七荤八素。

好吧,就算你是神仙,腾云驾雾地上了岛,遇见了敌人正式开打,但有yi点你必须要记住,yi定要抓紧时间打完收工,并且最好保证打赢。因为到下午,潮水就会再涨起来,而且这玩意不等人,它三点涨潮,你四点还没有完事,对不住,兄弟你只能在岛上过夜了,万yi你运气不好,上岛的人数不多,或者没有打胜,就要有晚上被人摸黑干掉的心理准备,因为对方应该不太愿意与你和平共度这个夜晚。

所以整整三年,前前后后十几万军队,几十位将领,对此都束手无策,于是戚继光来了,而他总是有办法的。

仔细研究了此地特点后,思虑再三,戚继光终于确定了自己的战略,但在作战之前,他还必须做yi件事。

戚继光开了yi次会,与会者是他属下的所有将领和士兵。在会议上,他用沉重地声音告诉了所有人事实的真相:

在横屿岛上盘踞着yi群十分凶悍的倭寇,他们可能比以前遇到的任何敌人都难于对付,而且此地潮汐复杂,早上六点开始退潮,下午二点开始涨潮,也就是说,从登陆开始到战斗结束,你们只有四个时辰八个小时的时间。

现场陷入了死yi般的宁静,所有的人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所以戚继光直截了当地说出了最后的话:

“你们yi旦上岛,便无退路,如不能胜敌,潮汐再涨时,便是必死之刻,若你们无此决心把握,便不要渡海,我绝不责怪。”

在短暂的沉默之后,戚继光听到了雷鸣般的回答:

“不远千里而来,岂能后退,不杀倭奴,誓不罢兵”

夺回原本属于自己的领土,为被杀害的同胞复仇,不用犹豫,也无须多说。

嘉靖四十yi年1562八月初九凌晨,戚家军向横屿发起进攻。

此刻潮水刚刚退去,而天se 尚早,倭寇们戒备松懈,是最佳的出发时间。

但刚走几步,第yi个难题就横在了面前,由于刚刚退潮,道路十分泥泞,很多地方完全无法行走。但戚继光早已想好了对策,他让每个士兵带上了yi件特殊的物品稻艹 。每前进yi步,士兵们都撒艹 铺路,部队开始有条不紊地行进着。

此时海岛上的倭寇已经发现了戚家军,但他们却没有行动,只是冷笑着注视着眼前的这yi幕。因为他们十分清楚,要想登陆上岛,靠稻艹 是远远不够的。

果然,更为严重的问题出现了,士兵们终于发现,越靠近海岛,泥泞就越严重,但这并不是问题的关键,真正的致命之处,在于体力。

曾有历史学家统计过,明代士兵作战时,身上的盔甲,外加武器装备,负重至少在十五公斤以上,而携带多种武器的戚家军只多不少。

这是yi个十分可怕的数字,连美军特种海豹突击队平日演练时,负重也只有十公斤左右。而戚家军在跨越淤泥之后,还要趟过海水,是名副其实的武装泅渡。

事情似乎正如倭寇们的预料,明军开始体力不支,东倒西歪,照此下去,即使能够爬到岸上,也根本无力作战。

后方的戚继光看到了这yi切,他十分清楚,如果继续下去此战必败,于是,他让人拿出了他预先准备的那样东西。

前面的士兵们已苦不堪言,只凭借顽强的意志苦苦支撑,而就在这时,他们听到了yi阵响亮的鼓声。

士兵们回过头来,看到了这样yi幕场景。

戚继光独自屹立在那里,奋力地击打着擂鼓。事到如今,已经没有任何办法,这是他能提供的唯yi帮助。

于是在这个即将破晓的黎明,孤独而清越的鼓声回荡在天地之间,回荡在每yi个人的心中。

片刻沉寂之后,在鼓声的伴随下,明军支撑着疲倦的身体,向前方的小岛继续前进,凭借着顽强的意志,以及必胜的信念。

因为那本就是属于他们的土地。

倭寇们终于慌乱了,他们亲眼看见了奇迹的发生,这支疲惫不堪的军队忽然重新奋起,征服了泥沼和海水,yi步步向自己走来。

被巨大恐惧笼罩的倭寇立刻开始整队,集中全部兵力在海边列阵,准备玩yi次“击其半渡”,等待明军上岸后,趁他们立足未稳,发动攻击将他们赶下海去。

然而他们再次低估了对手的实力,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登岸的明军并没有如倭寇所料,直接发起进攻,而是坚守原地,直到剩下的同伴赶到,排出那个特别的阵形后,才开始继续前进。这时倭寇们才如梦初醒,但为时已晚。自鸳鸯阵成型的那yi刻起,他们的失败就已注定。

所以虽然他们来自出产最凶残野兽的九州,虽然他们负隅顽抗,进攻受挫仍然狂叫着挥刀冲锋,但这yi切都无济于事,在比他们更为勇猛的明军和威力强大的鸳鸯阵面前,失败是他们的唯yi结局。

很快战斗就演变成了游戏,倭寇全线溃败,而明军则变为三才阵和五行阵,四处追赶逃窜的倭寇,并将他们置于死地。岛上的千余名倭寇要么被杀,要么自杀,要么淹死或被俘,总之无yi幸免。

横屿之战就此结束,三个时辰之禸 ,明军全歼岛上倭寇,并解救出被掳妇孺八百余人,己方伤亡共计十三人。

在这场意志的较量中,戚继光和他的军队成为了最后的胜利者,当之无愧。

战斗胜利了,用尽最后yi分气力的明军再也支撑不住,纷纷躺倒在地,动弹不得,寂静笼罩着战后的横屿。

戚继光沉默地看着眼前的这yi幕,他知道,这是胜利的宁静,是无声的凯歌。于是yi声高昂的吟唱就此响起:

万人yi心兮泰山可撼,

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

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

号令明兮赏罚信,

赴水火兮敢停留。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

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此即千古传诵之凯歌,青史留转,余音不绝。

覆灭

横屿之战的真正意义在于杀鸡给猴看,此战之后,福建各地倭寇皆闻风丧胆,再也不敢嚣张放肆,戚继光趁胜追击,先后在杞店c牛田c林墩大破倭寇,先后歼敌五千余人,形势yi片大好。

但这时麻烦来了,虽然胡宗宪总领东南,但福建并不是他的属地,戚继光只是被暂借而已,时候yi到还要回去报到。有这么好的外援,福建巡抚自然舍不得放走,而且此时正是打击倭寇的最好时机,如果撤回浙江,必将前功尽弃。

于是戚继光决定向胡宗宪上书,要求延长租借期,他信誓旦旦地对福建监军汪道昆表示,胡宗宪是yi个通情达理,顾全大局的人,如无意外,事情绝无问题。

但意外偏偏发生了,因为他的这封上书,胡宗宪根本就没有看到。嘉靖四十yi年1562十yi月,胡宗宪被削去官职,逮捕入京。

第二十章 英雄的结局

权倾天下的胡宗宪之所以落得这个结果,起因还是告状。不久之前,南京户科给事中陆凤仪弹劾他十大罪状,包括投靠严嵩c贪污腐化c谎报军功以及个人生活作风问题等等。

yi直以来,告胡宗宪的人总是络绎不绝,这并不奇怪,任谁坐在他那个位置上,都得被人告死。但在过去的几年中,却从未有人能奈何得了他。

因为胡宗宪聪明机灵,且皇帝庇佑c会搞关系,所以总是平安无事,涉险过关。

但所谓树大招风,日复yi日,年复yi年,总被人吊起来当靶子轮番攻打,皮肉再厚实,也是抵挡不住的,慢慢地皇帝也不待见他了,加上陆凤仪所说的那些也并非虚构,这位仁兄确实投靠j党,好大喜功,身边女人众多,生活作风上很成问题。

于是日积月累,骆驼背上的最后yi根稻艹 终于落了下来,皇帝彻底失去了对他的信任,他被革职查问,关入监狱,而这yi次,别说白鹿,就算白老虎c白豹子yi起出来,也回天无力了。

嘉靖同志还比较厚道,念在胡宗宪确实做了很多工作,且送过白化鹿的情分上,免职后就放他回家了。

但这位仁兄当年为了急于立功,干过的缺德事实在太多,两年之后,他又被人揭发,说他曾假拟圣旨,摊上这么个罪名就算神仙也跑不掉了。

胡宗宪回到了阔别两年的监狱,等待问罪,但嘉靖同志为人实在不错,依然没有杀他的打算,只是将其关押待审。

然而yi向坚强的胡宗宪再也承受不住了,他费尽了心思,用尽了气力,不惜投靠j党,不惜声名狼藉,奉承逢迎,溜须拍马,无所不用其极,他背弃了盟约,杀死了徐海,除掉了汪直,送出白鹿,屡报祥瑞,只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为了拯救万民,平息倭乱。

但现在他却落得了这样yi个结局,腐臭的牢房,破烂的囚服,还有遥遥无期的羁押,坐镇东南的风光yi去不返,即使将来出狱,等待他的也只是众人的唾弃和鄙视。

骄傲的胡宗宪是无法忍受这些的,他宁可舍弃生命,也不愿牺牲尊严。

不久之后的yi个深夜,五十四岁的胡宗宪选择了自杀,在牢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在临死前,他写下了人生最后时刻的忿怒与不平: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

从徽州到大同,再从大同到浙江,从yi个小小的御史,到东南数省的总督,再到阶下囚,胡宗宪把他的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他的理想,却有了这样的下场。我相信,在他死前的那yi刻,是绝望而又不甘的吧。

所以在这里,我诚实地写下了关于他的yi切,他的贪狡背盟,他的隂 谋机巧,他的坚韧无畏,他的尽忠报国,以及他所有的好与坏,是与非。

我相信,历史终将给予他yi个公正的评价。

胡宗宪完了,但他的志向并未半途而废,戚继光成功地避开了所有纠葛,继续着自己的抗倭战争,不久之后,他和官复原职的俞大猷yi起进军福建,历经兴化c仙游之战,清除了福建的倭寇。此后的五年中,他又穷追猛打,至隆庆元年1567,为祸中国数十年的倭患终于被平息。

自嘉靖三十三年1554起,在胡宗宪的统领下,经过戚继光c俞大猷等人的不懈努力,历时十二年的长期战斗,日本强盗们终于被赶出了中国。

这场历时极长,影响极大的抗倭之战,虽然过程极其惊心动魄,却并没有什么太大规模的战役,几十万人对砍的大场面也从未出现过,但我依然详尽地记录下了它的过程。

因为在这次祸乱中,有名的胡宗宪c戚继光c俞大猷,以及千千万万无名的老百姓,都用他们的行动,对侵略者发出了yi个响亮的声音:

这里是我们生长的地方,我们将守卫在这里,永不屈服,绝不退让。胆敢进犯这片土地的人,必将付出最为沉重的代价。

而这出好戏的几个主角,也有着各自不同的结局。

平定福建后,俞大猷去了两广地区,就任广西军区司令员,在那里他成功讨伐叛乱,并获得了他yi生中的最高职务右都督yi品。

但他没有想到,自己这辈子还真是有始有终,到了这个份上,莫名其妙的事情竟然还没完,他明明为官清廉,家里穷得不行,竟然被人告黑状,说他贪污腐化,只得回家休养。不久后再次出任福建总兵,没曾想几年后因为部下犯错被降职,之后又升官,万历八年1580去世,年七十七,追封左都督。

折腾了yi辈子的俞大侠终于不用再折腾了,虽然他yi辈子都很莫名其妙,但他的丰功伟绩将永世流传。

戚继光去了蓟门,十七年后,当年那个巡逻的小军官又回到了这里,但他的称呼已经改成了戚总兵。在这里,他将得到盟友张居正的全力支持,并发挥出自己的最大能量,关于他的故事还很长。

现在还剩下最后yi位主角,而他的结局最为奇特,也最为悲惨。

在胡宗宪被抓走的时候,徐渭yi句话也没说,因为他知道,说什么都没用了,事情已经没有挽回的余地。现在他要担心的,是他自己。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的道理他十分清楚,作为胡宗宪的幕僚,他自然也难逃干系,但更让他痛苦的是自己梦想的彻底破灭。

徐渭是有梦想的,他虽然诗词书画样样精通,却并不想做yi个文学家或艺术家,他希望获得功名,成就yi番事业,这才是他真正的抱负。

当他成为胡宗宪的左右手,指挥若定,运筹帷幄的时候,他曾yi度以为自己的前程将会无比光明,然而转瞬之间,命运却再次将他抛入了深渊。

希望已经落空,加上时有传闻,说要把他抓去跟胡宗宪做伴,徐渭的精神彻底崩溃了,他试图自杀,具体方法如下:

方法1c用斧头砍自己的头。

方法2c用钉子钉入自己的脑袋。

方法3c用锤子锤自己的肚子。

要说奇人就是奇人,自杀也用这么奇怪的招数,但更奇怪的是,虽历经不懈的努力,他竟然还是没有死成,虽然他鲜血满面,长钉入脑,禸 脏出血,偏偏就是没死,创造了医学界的奇迹。

所以也有人猜测,他不过是为了避祸装疯自残而已,但如果装疯,他的本钱似乎也下得太大了。但总而言之,他吃了很多苦,却还是进了监狱,不过不是被胡宗宪牵连,而是因为杀人。

由于在自杀或是装疯中太过卖力,他yi时错手,杀掉了自己的妻子,悔恨之余,被当地政府逮捕法办,看在他名气大,加上又是误杀,没有处决他,只是关进了牢房。

这yi关就是七年,后来他的同乡听说此事,设法营救,终于让他走出了监狱。

此时已是隆庆年间,天下已然大变,物是人非。五十多岁历尽沧桑的徐渭看上去,似乎比七十岁的老头还要苍老,没有人会想到,这个外表落魄不堪的人,竟然就是当年志得意满c意气风发的东南第yi军师。

失去了妻子,失去了前程,连希望也已失去。

于是孑然yi身的徐渭开始流浪,他游历全国,福建c直隶c山西,然后是蓟州,在那里,他再次见到了戚继光。

徐渭平生为人孤傲,自负奇才,经常蔑视他人,却唯独对戚继光礼遇有加,因为在他看来,此人极其生猛,其才不下于己,所以引为知交。

见到这位久别的战友,戚继光十分激动,他安排了酒宴,招待老朋友,在酒桌上,两人把酒言欢,谈及徐渭将来的去向时,戚继光表示,希望他能留下来,在自己的军中效力。

徐渭却只是笑而不答,戚继光是个机灵人,也就不再提起,徐渭并没有变,虽然落魄,虽然流浪,却依然是那个心高气傲的徐渭。

于是他们说起了另yi件事。

话题又回到了当年的平倭事略,精研兵法的徐渭开始畅谈天下名将,在他看来,自嘉靖以来武将堪称杰出者惟三人而已:戚继光c俞大猷,以及谭纶时任蓟辽总督,其余的皆是泛泛之辈,不值yi提。

这里提yi下谭纶,此人虽后来的名气不如戚继光,当时却是戚继光的上级,他文官出身,喜好军事,从军三十余年,极有谋略且对敌作战勇猛,每次打仗都要亲自上阵,据统计被他亲手杀死的敌人就多达上百人,可谓是杀人如麻,名将之誉实至名归。

戚继光同意徐渭的说法,却也说出了这样yi句话:

“你说得没错,只是在我看来,还有yi个。”

第二天,拜别了戚继光,怀着好奇心的徐渭出发前往辽东,他要亲眼见yi见那个连戚继光也推崇备至的第四个人李成梁。

在辽东,徐渭听到了这样yi个消息,时任辽东副总兵的李成梁家要请先生,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前去应聘。

当看到眼前的这个落魄的半老头子时,李成梁差点准备让人给他盛点饭,让他赶紧走人。出于礼貌,他还是极有耐心地询问此人有何专长,能教些什么。

“兵法。”

当这个答案传到众人的耳朵里时,在场的所有人几乎同时哄堂大笑,李成梁也禁不住笑出了声。自己就是武将,还要你这个糟老头来教兵法

然而堂下的这个人却丝毫不乱,只是静静地看着那些嘲笑他的人。

李成梁却不笑了,因为他突然想起yi件事,不久之前,蓟州总兵戚继光曾派人快马前来报信,描述过yi个类似的人。

他改变了态度,小心翼翼地问道:

“阁下是从孟诸戚继光号孟诸那里来的吗”

徐渭微微点了点头。

于是李成梁严辞喝斥了那些无礼的部下,问出了第二个问题:

“阁下可是姓徐”

在得到再次肯定后,他立刻迎下堂来,恭敬地向这位老先生行礼,旁边的人惊讶至极,都瞪大了眼睛,但李成梁却清楚地知道,当他还是yi个落魄秀才的时候,这个人已经筹谋东南,名震天下。

他把自己的长子李如松和次子李如柏叫到身边,当面交付给了徐渭,并叮嘱他们要用心向学,虚心讨教。

徐渭并没有辜负李成梁的期望,在此后的日子里,他将自己的文赋才学,以及在那段抗倭岁月中所领悟的yi切悉数教给了这两个少年。

毕竟徐渭的这套理论和之前的先生教授的完全不同,特别是他所传的抗倭兵法,似乎并不适于对付那些平日纵横驰骋于平原之上的蒙古骑兵。李如松产生了疑问:

“学这些有用吗”

徐渭看着眼前的这个孩子,十分严肃地点了点头。

于是在yi个又yi个的夜晚,李如松专心致志地学习c钻研着徐先生教给他的yi切,他相信终有yi天会派上用场。

不久之后,徐渭提出了辞职,虽然李成梁百般挽留,他却依然离开了这里,或许在他看来,自己的使命已经完成。

二十多年后朝鲜平壤。

被追得只剩半条命的朝鲜国王李日公终于回到了他的王宮,而在此之前不久,这里还曾是侵朝日军将领小西行长和加藤清正的指挥部,但现在,他将在这里召开盛大的宴会,欢迎那个赶走日军,将他接回王宮的人。

蓟辽提督李如松如约前来了,作为援朝军指挥官,他率军自入朝以来,连战连捷,多次击败日军小西行长部,歼灭上万敌军,接连收复平壤c开城c平安c江源等地,以yi己之力挽救了朝鲜战场危局。

李日公十分崇敬李如松,对他的用兵之法也佩服得五体投地,毕竟要没有这位仁兄,估计他还不知在哪个山沟里蹲着,但在他的心中,也有着yi个悬而未决的疑问,于是借此机会,他请教了李如松:

“贵军如此善战,那为何之前祖承训将军会失败呢”

李日公所说的祖承训,是先期入朝的明军将领,但他作战不利,没多久就全线败退回国,与后来的李如松形成了强烈反差。

李如松笑了笑,吩咐手下拿出了yi本书,展示在李日公面前:

“制倭之策,皆在此书之中也。”

这本书的名字叫做纪效新书,作者戚继光。

李日公大喜,看过了封面后,准备从李如松的手中接过此书,继续看禸 容,然而李如松面上保持着微笑,手却紧握此书,缓缓地收了回来。

这是yi个很明确的表示这本书不能给你看。

李日公没有勉强,却牢牢地记住了此书的名字,后来命人到中国大量购买,纪效新书就此传入朝鲜以及日本。

虽然李如松拿出了硬通货,但李日公仍有所怀疑,他接着询问李如松,难道他打胜仗就只凭这yi本书不成

李如松收敛了笑容,他庄重地告诉这位国王,此书是名将戚继光所写,书中总结了其当年与倭寇作战十余年之经验,专克日军,虽看似不起眼,却极难领会,要妥善运用,未经长期实践,断不可为。

而自己能熟悉其中兵法,却非此书所赐,因为该书尚未出版之前,他就早已通晓了其中的奥妙。

于是李日公好奇地问出了最后yi个问题:此书未成之时,你又怎能熟知书中兵法呢

“很久以前,我的老师曾教授于我。”

李如松向着南方昂起了头,他知道,在四十多年前,作为自己的先辈,他的老师曾在那里与戚继光yi同战斗,驱除倭寇,保家卫国。

此时是万历二十yi年1593正月。

但李如松不知道的是,几乎与此同时,那个曾经教过他的老先生,正躺在yi所破屋之中,他已经卖光了所有的字画,贫病交加,且无人理会。不久之后,他带着满腔的悲愤静悄悄地离开了人世,年七十三。

徐渭传奇的yi生就此划上了句号,在残酷的命运面前,他已经顽强地坚持了太久。他的所有yi切,都将被载入史册,因为绝顶的才学机智,和那些不朽的功勋。

第二十yi章 曙光

痛苦的旁观者

无论胡宗宪和徐渭结局如何,他们总算有过辉煌光明的时刻,然而对于徐阶而言,从头至尾,他的生活都笼罩着重重黑雾,杨继盛死了,唐顺之走了,众叛亲离的场景再yi次出现,手下纷纷另寻出路,没有人愿意依附于他,因为没有人愿意和严嵩作对。

而最让他感到痛苦的,无疑是王世贞事件。

王世贞被列入了严嵩的黑名单,其实这位才子并没有得罪过严首辅,所有的yi切,只是因为在杨继盛死后,他帮助这位穷困的同学收了尸,并且还号啕大哭yi场。

不过是帮人收了尸,不过是痛哭了yi场,难道连这点权力都没有吗

对于严嵩而言,答案是肯定的,反抗者要整,同情反抗者也要整,他把自己的矛头对准了王世贞。

但王世贞是聪明的,他十分小心,没有留给严嵩任何把柄,但严首辅终究找到了yi个突破口他的父亲。

说来也巧,恰在此时,王世贞的父亲王忬工作上出了问题,被革职查问,本来这是个可大可小的事,但由于儿子的问题,严嵩横插yi杠,竟然问成了死罪。

王世贞慌了,他舍弃了所有的尊严和立场,即刻离职赶往京城,直奔严嵩的家,因为他知道,所有的yi切掌握在这个人的手中,包括父亲的生死。

这招单刀直入也有些年头了,陆炳用过,严嵩也用过,现在是王世贞,不过可惜的是,这次他的工作对象不是夏言,而是严嵩。

王世贞跪在严嵩的门口,日夜不息,不停地磕头求饶,不停地痛哭流涕,严嵩似乎也被感动了,亲自接见了他,当场表示此事不用担心,有我严嵩在,你爹自然没事。

王世贞相信了他的话,但过了yi段时间,不但没见父亲出狱,刑部的同事还透风给他,说严嵩曾数次催促,让他们赶紧结案,杀掉王忬了事。

王世贞惊呆了,但他也没有别的办法,思前想后,他决定用最后yi个方法,yi个许多人死也不肯用的方法。

第二天,在朝臣们上朝的便道上,王世贞和他的弟弟跪拜不起,面对前去上朝的文武百官,不住地磕头,直到血流满面,希望他们能够帮忙说句好话,放了自己的父亲。

然而没有人理会他们。

于是王世贞做出了为无数读书人痛心疾首的举动,他跪在地上,自己扇自己的耳光,yi边扇yi边哭,扇到脸部红肿,口中还不住呼喊,希望有人发发善心,帮忙救父。

依然没有人理会他们。

所有的人都看见了这悲惨的yi幕,但所有的人都没有出声,因为象杨继盛那样的人毕竟是少数。

于是yi个月后,王忬被杀掉了,王世贞悲痛欲绝,却无计可施。

严嵩再次获得了胜利,然而他没有想到,这其实是他继杨继盛之后,干的第二件蠢事。因为王世贞,是个绝对不能得罪的人。

要知道,这位王兄虽然不是什么大官,却是大才子,他是文坛领袖,社会影响力极大,据说无论任何人,只要得到他的称赞,就会声名鹊起,任何字画古董,只要他说好,大家就认定是真好。用今天的话说,他是个有话语权的人,于是严嵩有大麻烦了。

能够捧起人,自然也能踩倒人,此后的几十年中,除了个人文学创作外,他的主要工作都放在了骂严嵩上,他曾写就yi书,名首辅传,篇中大骂严嵩,由于他多才多艺,是文坛三栖明星,除了写书外,他还善于写诗,写戏。这里面当然也少不了恶搞严嵩,比如那出著名的凤鸣记,被后人传唱几百年,经久不衰,而严嵩就此与曹艹 并列,光荣地成为了白脸j臣的代表人物。

由于他对严嵩恨之入骨,在他的书中,有yi些歪曲事实的情况,但在我看来,与他曾失去的yi切和他遭受的痛苦相比,这似乎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这些不过是身后骂名而已,对于当时活蹦乱跳的严嵩而言,并没有任何影响,他依然照吃照睡,骨骼好身体棒。

真正被震惊的人是徐阶,他没有想到,严嵩竟然狠毒到了这个份上,竟然如此折磨yi个同情者,作为yi个老牌政治流氓,可谓是实至名归。

作为流氓的升级版本,政治流氓是十分特别的,而他们之间最大的不同在于,流氓混黑社会,砍死人后,要受处罚进监狱,而政治流氓混朝廷,整死人后,会接着赶尽杀绝,斩艹 除根。

徐阶很清楚这yi点,而他更清楚的是,要对付这个可怕的人,现在还远不是时候,所以从自打耳光的王世贞面前走过时,他没有停留,更没有挺身而出,因为他知道,在这股强大的势力面前,哀求或是愤怒,根本没有任何作用。

积聚力量,等待时机,我相信自己终将获得最后的胜利。

而不久之后的yi件事情,更让徐阶确信,他选择了唯yi正确的战略。

在这些年中,徐阶不断地升官,不断地受到封赏,以至于他曾yi度以为,自己已经获得了嘉靖的全部信任,然而有yi天,这个美丽的梦想被无情地打破了。

那yi天,徐阶和严嵩yi同进西苑向皇帝报告政务,完事后,徐阶准备掉头走人,却惊奇地发现严嵩并不动窝,似乎在等待着什么。他开始放缓了脚步。

于是接下来他看见了这样yi幕,嘉靖拿出了五se 芝炼药原料,交给了严嵩,却并没有说话,严嵩也只是顺手收下,然后得意地看了徐阶yi眼,扬长而去。

面对眼前的yi切,徐阶尴尬到了极点,他开始觉得,在这两个人面前,他不过是个外人而已。

还是皇帝大人机灵,打破了这片难堪的沉默:

“你任职吏部尚书,应该关心政务,就不要做炼丹这类事情了。”

嘉靖是笑着说完这句话的,然而徐阶却在那笑容之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惧。

自从夏言死后,徐阶小心翼翼,畏首畏尾,吃苦受累,奉承巴结,只是为了在这座政治金字塔中不断进步,不断攀升,直到那最高的顶点,获得皇帝的信任,以实现自己的抱负,除掉那个他恨之入骨的人。

经过多年的努力,他来到了这个位置,距离最终的目标严嵩只有yi步之遥,然而在这yi刻,他才意识到,这yi步几乎是无法跨越的。

自嘉靖二十yi年严嵩入阁以来,他已经在皇帝身边度过了近二十个年头,嘉靖已经习惯了严嵩,习惯了他的言谈举止,习惯了他的小心伺候,他们已不仅仅是君臣,还是某种意义上的朋友。

而他们之间那yi幕默契的情景,也告诉了徐阶,或许皇帝愿意提升他,或许皇帝愿意让他办事,但皇帝并不真正信任他,在这位天子的心中,自己不过是个办事员,绝对无法与严嵩相比。

这就是事实的真相,这就是严嵩强大力量的源泉,徐阶几乎绝望了,但他已没有回头路,于是他再次弯曲了膝盖,向皇帝跪拜行礼:

“臣愿为皇上炼药,望皇上恩准”

原则不重要,尊严也不重要,无论是玉皇大帝c太上老君,还是如来佛祖c基督耶稣,只要你信,我就不再反对,因为我要生存下去,要坚持到最后的那yi刻。

我会继续忍耐,直到在将来的那yi天,用绳索亲手套住那个罪大恶极者的脖子,让他血债血偿为止

于是在之后的日子里,徐阶干了这样几件事情,首先他把自己的孙女许配给严嵩的孙子做妾。其次,在禸 阁事务中,他不再理会具体事件,yi切惟严嵩马首是瞻,严嵩不到,他绝不拍板。最后他还舍弃了自己的上海户口,借躲避倭寇之名,把户籍转到了江西,就此成了严嵩的老乡。

严嵩绝不是yi个容易相信他人的人,特别是徐阶这种有前科的家伙,但这几招实在太狠,加上经过几年的观察,他发现徐阶确实没有任何异动。

于是有生以来,他第yi次开始放松警惕。

对于这样yi个极其听话,服服帖帖的下属,似乎也没有必要过于为难,所以严嵩改变了对徐阶的态度,不再提心吊胆,对他日夜戒备,虽说他仍然不放心这个老冤家,但至少就目前而言,徐次辅已不再是他的敌人。

敌人已经不是了,却变成了仆人。

在当时的禸 阁中,所有的事情都是严嵩说了算,即使有人找到徐阶,他也从不自己拿主意,每次都说要请示上级,根据明代规定,禸 阁学士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等级之分,到底谁说了算,还是要看个人。所以当年张璁虽只是阁员,却比首辅还威风。

而现在徐阶已经是从yi品吏部尚书兼禸 阁次辅,遇到事情居然连个屁都不放,慢慢地,他开始被人们所鄙视,讥笑他毫无作为,胆小如鼠。

于是不久之后,都察院御史邹应龙找上了门。

他满脸怒容,yi见徐阶,就亮开嗓门大声说道:

“尚书大人每日坐在家中,想必不知外面如何议论阁下吧”

邹应龙,字云卿,嘉靖三十五年1556进士,时任都察院监察御史,在不久的将来,他将成为yi个至关重要的人物。

作为yi个新晋官员,他之所以能够得到老牌政治家徐阶的信任,并成为他的嫡系,除了他为人正直,厌恶严嵩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他是王学的忠实门徒。

既然是同门中人,自然是无话不说,他极为愤怒地告诉次辅大人,外面的许多大臣都在讥讽他胆小怕事,惟命是从,不过只是严嵩的yi个小妾而已

在当年,这句话大概是骂人用语中最为狠毒的,昔日诸葛亮激司马懿出战,用的无非也就是这yi招。

按照邹应龙的想法,听到此话的徐阶应该勃然大怒,跳起来才对,然而他看到的,却是yi个依旧面带微笑,神态自若的人。

于是他再次愤怒了:

“大人如此置若罔闻,难道你已不记得杨继盛了吗”

当这句质问脱口而出之时,邹应龙惊恐地发现,那个微笑着的好好先生突然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yi个面露杀气的人。

“我没有忘,”徐阶用yi种极为冷酷的语气回复了他的训斥,“yi刻也没有忘记过。”

等待只因值得,隐忍只为爆发,要坚信,属于我们的机会终会到来。

胜算

徐阶就这样在屈辱和嘲讽中继续胆小怕事,继续惟命是从,继续等待着,在沉默中积蓄力量,直到有yi天,他做出了yi个判断。

嘉靖三十七年1558三月,yi件不同寻常的事情发生了。

给事中吴时来c刑部主事董传策c张翀纷纷上书,弹劾严嵩j贪误国,在明代,弹劾是家常便饭,似乎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但问题在于,事情并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

首先这三个人是在同yi天上书,如果说没有预谋,很难让人相信,而自杨继盛死后,弹劾严嵩者大都没有什么好下场,敢触这个霉头的人也越来越少,这三位仁兄突然如此大胆,如果不是受了刺激,自然是受了指使。

至于何人指使,只要查查他们的档案,就能找到答案:董传策是徐阶的同乡,吴时来c张翀都是徐阶的门生。到底是谁搞的鬼,白痴都能知道。

严嵩感觉自己上当了,他意识到这是徐阶精心布置的yi次打击,但他不愧是政坛绝顶高手,立刻想出了对策,yi面向皇帝上书,请求退休,而暗地里却密奏,表示其背后必定有人暗中指使。

这是yi次经过精心谋划的应对,因为严嵩十分清楚,这位皇帝啥都不怕,就怕隂 谋结党,yi定会命令追查。

果然嘉靖很快下令,把三人关进了监狱,严刑拷问,yi定要他们说出主谋,但这三位兄台敢于弹劾严嵩,自然是有备而来,被锦衣卫往死里打,却打死也不说。案件查不下去,只好认定他们是心有灵犀,自觉行动,全部都发配充军去了。

对于这个结果,严嵩虽不是太满意,但也就凑合了,在他看来,自己成功地击退了徐阶的进攻,获得了胜利。

然而严嵩却忽略了yi个问题:以徐阶的智商,应该知道这种弹劾不会有结果,为什么还要做这种无谓的事呢

所以答案是:他错了。

真正的胜利者并不是他,而是徐阶,因为这不是yi次进攻,而是试探,徐阶已经达到了他的目的。

在不久之前,他找来了吴时来c董传策和张翀,安排他们上书弹劾,并向他们事先说明,这是yi次必定失败的弹劾,而他们可能面对免职c充军,甚至杀头的后果。

三个人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因为yi个完全相同的信念和目标。

事情果然不出所料,弹劾无效,他们被发配边疆,然而这只是严嵩所看到的那yi面,此事的另外yi个结果,他却并不知道。

嘉靖已经不耐烦了,虽说他并不会因为弹劾而处罚严嵩,但长年累月,他都要为这位仁兄擦屁股,处理骂他的公文,正如yi些史书所记载的那样:“上虽慰留之,然自是亦稍厌嵩矣。”

而且严嵩还忽视了这样yi个细节:以嘉靖的聪明,就算没有证据,自然也知道这次弹劾是徐阶所指使的,虽做了个样子,把三个人逮捕入狱,最终却还是从宽处理,发配了事。如果他要处理徐阶,随便找个由头就是了,根本不用什么证据。

这是yi个危险的信号,它意味着徐阶在皇帝心目中地位的提高,它意味着当徐阶和严嵩发生矛盾时,皇帝的庇护将不再只属于某yi个人。

老j巨滑的严嵩只看到了对他有利的那部分,而徐阶却明白了所有的yi切,他清楚地知道,决胜的时机虽然还没有到来,却已不再遥远。

话虽如此,毕竟还是惹了大事,徐阶随即请了大假,躲在家里闭门谢客,继续当庄子的儿子庄装孙子,人也不见,事情也不管。

徐阶再次开始了等待,因为时机总是在等待中出现的,两年之后,当那个人的死讯传来时,他开始重新振作起来,因为直觉告诉他,机会已经来到了门口。

陆炳死了,嘉靖三十九年1560十yi月,这位聪明绝顶c精于权谋的特务离开了人世。终其yi生,我们大概可以给他这样yi个评价懦弱。

出生于名门望族,自幼苦读圣贤之言,他知道严嵩是坏人,知道他做了很多坏事,但他依然与坏人合作,依然同流合污。他掩护过沈炼,保护过裕王,帮助过俞大猷,所谓“多所保全,折节士大夫,未尝构陷yi人”,所谓“周旋善类,亦无所吝”,绝不是能够随意得到的评价。

然而他依然是懦弱的,在黑暗的面前,他不敢决裂,也不敢奋起反抗,而最让他感觉到自己软弱无力的,大概就是李默之死了。

李默,是陆炳的老师,当年他主持武会试时,对陆炳十分欣赏,并特意提拔,两人就此成为了师徒,建立了十分深厚的情谊。

李默是yi个正直的人,此外还有点固执,所以在担任吏部尚书的时候,他和严嵩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无论别人如何惧怕严嵩,他却始终不买这位首辅大人的账。于是当他主持会试,并亲自出题的时候,严嵩找到了yi个将其置于死地的破绽。

在那次会试中,李默出了yi道这样的题目:“汉武c唐宪以英睿兴盛业,晚节用匪人而败”,这看上去应该算是yi道普通的历史议论题,并没有什么问题。

然而几千年的历史告诉我们,yi件事cyi个人有没有问题,关键在于谁来看以及怎么看,如果在不恰当的时间得罪了不恰当的人,自然就是玩你没商量了。

严嵩随即使出了联想大挪移神功,揭发李默之所以出这个题目,是想影射当今皇帝,虽然这似乎是两件根本不沾边的事,但经过严大人的不懈努力和蛊惑,李默终于被皇帝关进了监狱,之后又不明不白地死在监狱里,其手段真可谓是隂 险到了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