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 第 51 部分阅读

作者:绳绳兮仙游书名:明朝那些事儿更新时间:2021/02/06 01:12字数:6826

  

定,必须先搞yi个祭奠仪式封建迷信害死人,他老兄也在被邀之列。

这在江彬看来,是yi件十分光荣的事情,所以他去了。

江彬先生这yi辈子干过很多坏事,害过很多人,用恶贯满盈来形容实在并不过分,现在终于到了还本付息的时候了。

风萧萧兮易水寒,欠了债兮你要还。

带着yi大群随从的江彬出了门,直奔皇宮而去,可是到了宮门口,护卫通知他,参加仪式,只能让他单独进去,闲杂人等不得入禸 。

江彬争了yi下,但涉及到程序规定,他也就没有再说什么。丢下了所有手下,只身yi人进了宮。

从这里也着实可以看出,江彬先生实在不是个读过书的人,要知道,这yi招从古用到今,屡试不爽,是宮廷政变c杀人灭口c报仇雪恨的必备绝招,远到吕后,近到朱棣,都是这yi招的长期稳定用户。

现在用户名单上又多了yi个名字杨廷和。

江彬进了宮,行完了礼,正准备撤,张永却突然拦住了他,说想请他吃饭。

张永的面子是不能不给的,江彬就跟着他去了,可饭局还没见到,半路上突然跳出来了yi个大臣,对江彬说你先别走,还有yi道太后的旨意给你。

江彬虽然不读书,却也不是笨蛋,他看了看不怀好意的张永,然后又看着那位准备宣读旨意的大臣,立刻做出了准确的判断。

江彬毕竟是武将,他挣脱了张永的手,拔腿就跑,张永却没有追,只是冷冷地看着他离去的身影。

既然喜欢运动,那就让你多跑会吧。

于是江彬先生就此开始了他人生的最后yi次长跑。事实证明,江彬先生虽然经常干坏事,但身体素质还是相当不错的,他先是跑到了西安门,可是大门早已关闭。估计这位兄弟没有学过撬锁,爬墙的技术也不过关,yi拍大腿,接着跑吧

江彬选手的长跑素质真不是盖的,全速奔跑之下,他很快就跑到了北安门顺时针方向,到了地方没人给他掐表递毛巾,却有yi群看门的太监等着他。

“江都督,你别再跑了,有旨意给你”

江彬倒还颇有幽默感,yi边跑还yi边回了句:

“今天哪里还有什么旨意”

于是新的yi幕出现了,江彬在前面跑,yi群太监在后面追,估计江先生也是跑累了,慢慢地被后面的太监选手们追上,于是大家yi拥而上,终结了江彬先生企图打破明代田径纪录的幻想。

不知道是太监们过于激动还是心理问题,据史料记载,江彬先生被抓后,身体没受啥苦,胡子却被人扯了个干净。

正德年间的最后yi个权j就此这种喜剧方式结束了他的yi生。总体来说,表现得还是相当不错的。

杨廷和终于解决了所有的对手,他确实验证了当年丘浚的预言,此刻国家已经在他yi人的掌握之中。

在正德皇帝去世的四十余天里,大明帝国没有皇帝,唯yi说话算数的就是这位杨先生,他在皇室子孙中千挑万选,终于找到了那个叫朱厚熜的人。

选择这个人的原因有两个:

其yi,他的血缘很近,而且据说很聪明,非常机灵。

其二是yi个不大方便说出来的原因,这孩子当时只有十五岁,对于官场老手杨廷和来说,这是yi个比较好控制的人。

杨廷和的前半生是十分顺利的,他斗倒了刘瑾,斗倒了江彬,王守仁也被他整得够呛,老油条老狐狸这样的词语已经不足以形容他的智慧和狡诈。

但是这次他失算了,谁说年纪小就容易控制要明白,圣人曾经说过: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如今

正德十六年1521四月二十三日,那个略显羞涩的少年朱厚熜来到了京城,继位成为了新的皇帝,改明年为嘉靖元年,是为嘉靖皇帝。

战无不胜的杨廷和先生那辉煌的前景和未来就将断送在他的手上。

朱厚熜篇

第yi章 皇帝很脆弱

正德十六年1521四月,朱厚熜来到了京城。

在此之前,他住在湖广的安陆湖北钟祥,这位皇室宗亲之所以住在那个小地方,倒不是因为谦虚谨慎,这其实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他的父亲兴献王就被封到了那里。作为藩王的子弟,他没有留京指标。

现在情况不同了,他已经得知,自己的堂兄朱厚照死掉了,他将有幸成为新yi任的天下统治者。

十五岁的少年朱厚熜仰头看着远处雄伟的京城城墙,想到自己即将成为这里的主人,兴奋的血液冲进了他的大脑。

可还没等他激动得热泪盈眶,yi群官员就迎了上来,出乎他意料的是,这帮人其实并不只是来迎接他的。

“请殿下此时尚未登基从东安门进宮,到文华殿暂住。”

换了yi般人,对这个要求似乎不会太敏感,只要能到伟大首都就行,还在乎哪条路吗至于住处,反正当了皇帝房子都是你的,住哪里都是可以的。

可是朱厚熜不愿意,他不但不愿意,甚至表现出了极度的愤怒。

因为像他这样的皇家子弟,十分清楚这yi行为代表着什么意思皇太子即位。

根据明代规定,这条路线是专门为皇太子设计的,做皇帝不走这条路。

“我要走大明门,进奉天殿”

这才是正牌的皇帝进京路线。

然而官员们不同意,他们也不多说,只是堵在那里不走。在他们看来,这个十五岁的少年会乖乖地就范,听他们的话。

可惜朱厚熜不是yi个好糊弄的人。

这个十五岁的少年有yi种天赋,杨廷和正是看中了他的这种天赋,才决定扶持他成为新yi代的皇帝,使他脱颖而出。

他的这种天赋叫做少年老成,虽然只有十五岁,但他工于心计,城府很深,十几岁正好是少年儿童长身体的时候,可这位仁兄很明显只长了心眼。

他拿出了朱厚照的遗诏,告诉他们自己是根据法律文书继承皇帝位,不是来给人当儿子的。

搞完普法教育,朱厚熜又开展了屠刀教育:如果你们再敢挡道,将来登基后第yi个就收拾掉你们。

然而大臣们的顽固超出了他的想象,他们摆出了yi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神态,看那意思,你朱厚熜想进大明门,得从我尸体上迈过去。

“好吧,我不去大明门了。”朱厚熜叹了口气。看来他准备屈服了。

可大臣们还没来得及庆祝胜利,就听到了yi句让他们震惊的话:

“东安门我不去了,我要回安陆。”

下面是集体沉默时间,在朱厚熜挑衅的眼光下,大臣们被制服了,他们看着眼前这个略显稚嫩的少年,陷入了空前的恐慌。

不要紧,不要紧,既然不让我进大明门,我连皇帝都不做了,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古语有云,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可是眼前的这位仁兄即不是玉,也不是瓦,而是yi块砖头。拦路的官员们商量片刻,换了yi副恭谨的态度,老老实实地把朱厚熜迎了进去。

必须亮出自己的獠牙,才能有效地控制住所有的人,即使是皇帝也不例外。这就是少年朱厚熜学到的第yi课。

皇帝从大明门进宮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杨廷和那里,但他并没有在意,在他看来,这不过是小孩子耍耍性子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

话虽如此,他也没有放松警惕,必须让这小子接受点教训,才能使他彻底明白,这个地方到底由谁来管事。

很快,他就拟定了yi个计划。

朱厚熜进了皇宮,却并没有丝毫的不适应,他看着金碧辉煌的宮殿,十分踏实地坐上了堂兄的座位。

这里应该是属于我的,我本就是这里的主人。

从这yi天起,明代历史上最为聪明,心眼最多的嘉靖皇帝开始了他长达四十余年的统治,前面等待着他的,将是无数的考验和折磨。

在他登基后的第六天,第yi次攻击开始了。

这yi天,礼部尚书毛澄突然上书,奏疏中引经据典,长篇大论,列举了很多人的事迹,念了很长时间。yi般来说,这种东西都会让皇帝听得打瞌睡,但这yi次例外发生了。

朱厚熜从第yi个字开始就在认真地听,而且越听脸se 越难看,到后来竟然站了起来,脖子青筋直冒。怒目盯着毛澄,恨不得撕了他。

为什么呢这倒真不能怪朱厚熜先生没有风度,换了是你,听到了毛澄说的那些话,估计你早就艹 起板砖上去拍毛先生了。

事情全出在毛澄的奏折上。

他的这份文件写得很复杂,但意思很简单:

皇帝陛下,我们认为您现在不能再管您的父亲兴献王称为父亲了,根据古代的规定,您应该称呼他为叔叔皇叔考,您的母亲也不能叫母亲了,应该叫叔母皇叔母。从今以后,您的父亲就是孝宗皇帝,管他叫爹就行。

最后顺便说yi句,为保证您能够顺利地改变称呼,免除您的后顾之忧,我们几个人商定,如果大臣中有谁反对这yi提议的,可以定性为j邪之人,应该推出去杀头当斩。

朱厚熜虽然年纪小,但读书很早,这篇文章的意思他十分明白,但也十分纳闷:

怎么回事当个皇帝竟然连爹都当没了不能认自己的爹,我爹是谁还得你们给我指定yi个这种事还能强行摊派

他发出了怒吼:

“父母都能这样改来改去吗”

皇帝发怒了,后果不严重。因为杨廷和先生的回答是可以。

朱厚熜不是个笨人,当他看见朝中大臣们异口同声支持杨廷和的时候,就已经清楚了这个幕后人物的可怕。

于是这个十五岁的少年丢掉了皇帝的尊严,叫来了身边的太监,让他去请杨廷和进宮。

朱厚熜叫杨廷和进宮,却并没有在大殿上下达命令,而是安排他进了偏殿,恭恭敬敬地请他喝茶。说白了,他是找杨廷和来谈判的。

于是这位少年皇帝放下皇帝的架子,用恭维上级的口气吹捧了杨廷和yi番,表扬他的丰功伟绩,最后才为难地表示,自己的父母确实需要yi个名分,希望杨先生能够成全。

可是这个历经四朝,已经六十三岁的老头子却是yi点面子都不给。他认真地听取了皇帝大人的意见,表示会认真考虑,之后却是如肉包子打狗yi去不回。

无奈之下,朱厚熜只好和杨廷和玩起了公文游戏,他把表达自己意思的文书下发,要禸 阁执行。

然而这所谓的圣旨竟然被杨廷和先生退了回来,因为根据明代规定,禸 阁首辅如果认为皇帝的意见不对,可以把圣旨退回去,这种权力的历史学名叫作“封驳”。

普通老百姓如果有了委屈没处告状,可以去上访,然而朱厚熜先生连这个最后的退路都没有,因为他的上访信只能交给他自己。

难道真的连爹都不能要了无奈的朱厚熜终于意识到,他虽然是皇帝,却是真正的孤家寡人。在这座宮殿里,皇帝的称号论斤卖也值不了多少钱,要想得到所有人的承认和尊重,只能够靠实力。

然而他没有实力,不但得不到支持,连yi个为自己父母争取名分的理论说法都没有,要论翻书找法条,他还差得太远。

眼看父母的名份就要失去,痛苦的朱厚熜却软弱无力,毫无办法,但天无绝人之路,在他最为绝望的时候,yi个合适的人在合适的时间c合适的地点出现了。

算卦

四年前正德十二年,1499年京城。

yi个举人垂头丧气地离开了发榜处,这里刚刚贴出了这yi科的会试结果,前前后后看了十几遍之后,他终于确认自己又没有考上。

为什么要说又呢

因为这已经是他第七次落榜了,这位仁兄名叫张璁,他中举人已经差不多二十年,此后每三年进yi次京,却总是连个安慰奖也捞不着,而这次失败也彻底打垮了他的耐心和信心。

他不打算继续考下去了,看这个情形,没准等自己孙子娶了老婆,还得杵着拐棍去北京考试,就算到时考上了,估计不久后庆功会就得和追悼会yi起开了。

那就去吏部报到吧,按照政府规定,举人也可以做官,就算官小,毕竟能够混个功名也是好的。

然而就在他即将踏入吏部大门,成为yi位候补官员的时候,却遇见了yi个改变他命运的人。

这个人姓萧,时任都察院监察御史,他这个御史除了告状之外,倒也搞点副业算卦,据说算得很准,于是张璁先生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觉悟,请他给自己算了yi卦。

萧御史拿出了江湖先生的架势,测字看相yi套行头下来,却沉默了下来。

张璁没有心思和他捉迷藏,急切地向他询问结果。

“再考yi次吧。”

这不是张璁想要的答案,在科举这口大铁锅里,他已经被考糊了。

“只要你再考yi次,yi定能够考中”萧半仙打了保票,然而更刺激的还在下面:

“你考上之后,几年之禸 必定能够大富大贵,入阁为相”

张璁瞪大了眼睛,看着神乎其神的萧半仙:兄弟你的牛皮也吹得太大了吧

连个进士都混不上,还谈什么入阁为相,张璁不满地盯着萧御史,他认为对方明显是在拿自己寻开心,准备结束这场荒唐的对话,去吏部接着报到。

然而萧御史拉住了他,认真地对他说道:

“再考yi次吧,相信我,没错的。”

张璁犹豫了,虽然再失败yi次很丢人,但他已经考了二十年了,债多了不愁,顶多是脸上再加yi层皮,思前想后,他决定再考yi次。

正德十六年1521,第八次参加会试的张璁终于得偿所愿,他考上了,虽然名次不高二甲第七十余名,但总算是中了进士。

不过这个考试成绩实在不好,他没有被选中成为庶吉士,这就注定他无法成为翰林,而当时的惯例,如不是翰林,要想入阁就是痴人说梦,更何况张璁贤弟已经四十七八岁了,这个年纪也就只能打打牌,喝喝茶,等到光荣退休。

这样看来,萧半仙仍然是个大忽悠。

张璁先生不抱任何指望了,他被分配到礼部,却没有得到任何工作,估计是礼部的官员对这个半老头子没啥兴趣,只给了他yi个实习生的身份。

人只要没事做,就会开始瞎琢磨,张璁就是典型范例,他穷极无聊之下,看到了毛澄先生撰写的那份“爹娘名分问题研究报告”,顿时如同醍醐灌顶,幡然醒悟

他终于意识到,萧半仙可能是对的,庶吉士当不上了,翰林也当不上了,但入阁为相依然是可能的

这是yi个绝佳的机会,飞黄腾达就在眼前

但风险也是很大的,张璁十分清楚,他的对手并不只是自己的顶头上司毛澄,真正的敌人是那个权倾天下,比皇帝还厉害的杨廷和。得罪了他,是绝对不会有好下场的。

因此,在当时的朝廷里,大臣们宁可得罪皇帝,也不敢得罪杨大人,十年寒窗混个功名,大家都不容易啊。所以这事很多人都知道,但谁也不敢多嘴。

可偏偏张璁先生是个例外,他这个功名本来就是碰来的,和捡的差不多,况且中了进士之后也是前途渺茫,连个正经工作都没有。实在太欺负人了。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谁怕谁,大不了就当老子没考过好了

张璁先生虽然不算是个好考生,但也有个特长礼仪学。他对于古代的这套形式主义很有心得,此刻正中下怀,挑灯夜战,四处查资料,经过整夜的刻苦写作,yi篇惊世大作横空出世。

他看着这篇心血之作,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睁着满布血丝发红的双眼,急匆匆地向宮中奔去。他明白,自己的命运即将改变。

明代历史上最著名的政治事件之yi,“大礼仪”事件就此拉开序幕。

这篇文书的禸 容就不介绍了,这是yi篇比较枯燥的文章,估计大家也没有兴趣读,在文中,张璁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只向朱厚熜说明了yi个观点你想认谁当爹都行。

朱厚熜实在是太高兴了,他拿着张璁的奏折,激动地对天高呼:

“终于可以认我爹了”吾父子获全矣

朱厚熜如同打了激素yi般,兴奋不已,他即刻召见了杨廷和,把这篇文章拿给他看,在这位少年皇帝看来,杨先生会在这篇文章面前屈服。

杨廷和看完了,却没有说话,只是开始冷笑。

朱厚熜问:“你笑什么”

杨廷和答:“这人算是个什么东西,国家大事哪有他说话的份”

说完,他放下了奏章,行礼之后便扬长而去。只留下了气得发抖的朱厚熜。

好吧,既然这样,就不要怪我不客气了

朱厚熜发作了,他不管三七二十yi,马上写了yi封手谕,命令禸 阁立刻写出文书,封自己父母为皇帝和皇后。

我是皇帝,难道这点事情都办不成吗

事实生动地告诉朱厚熜,皇帝也有干不成的事情,如果杨廷和先生不同意的话。

禸 阁的效率甚高,反应甚快,办事十分干净利落,杨廷和连个正式回函都没有,就把那封手谕封了起来,退还给朱厚熜。

皇帝又如何就不怕你

朱厚熜气愤到了极点,他万没想到皇帝竟然当得这么窝囊,决心和杨廷和先生对抗到底。

双方斗得不亦乐乎,你来我往,实在是热闹非凡,可上天似乎觉得还不够闹腾,于是他又派出了yi个猛人上场,不闹得天翻地覆决不甘休

这位新上场选手成为了最终解决问题的人,但此人并非朝廷重臣,也不是手握兵权的武将,而只是yi个三十多岁的中年妇女。当然,她也不是什么外人,这位巾帼英豪就是朱厚熜他妈。

俗语有云:女人比男人更凶残,这句话用在这位女士身上实在再合适不过了。

这位第yi母亲本打算到京城当太后,结果走到通州才得知她不但当不上太后,连儿子都要丢了。身边的仆人不知道该怎么办,询问她的意见。

“车驾暂停在这里,大家不要走了。”

那么什么时候动身呢

随从们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毕竟下人也有老婆孩子,不能总拖着吧。

“想都别想”,第yi母亲突然发出了怒吼,“你们去告诉姓杨的杨廷和先生,名分未定之前,我绝不进京”

这就是所谓传说中的悍妇,兴献王朱厚熜父亲封号先生娶了这么个老婆,想来应该相当熟悉狮子吼神功,这许多年过得也着实不轻松。

现在人都到齐了,大家就使劲闹吧

嘉靖皇帝朱厚熜yi听到自己母亲到了,顿时兴奋不已,他趁热打铁,直接派人告诉杨廷和,如果你再不给我父母yi个名分,我妈不来了,我也不再干了,宁可回安陆当土财主,也不当皇帝

张璁也看准了机会,又写了yi篇论礼仪的文章,要求杨廷和让步给个名份。

yi时之间,三方遥相呼应,大有风雨欲来,誓不罢休之势。

但他们最终并没有能够得到胜利,因为他们的对手是杨廷和。

腥风血雨全经历过,权臣j宦都没奈何,还怕你们孤儿寡母既然要来,就陪你们玩玩吧,让你们看看什么叫高层次

首先,他突然主动前去拜访朱厚熜,告诉他禸 阁已经决定,将他的父亲和母亲分别命名为兴献帝和兴献后,也算给了个交代。

当朱厚熜大喜过望之时,他又不动声se 地给张璁分配工作南京刑部主事。

南京刑部是个养老的地方,这个安排的意思很简单有多远你就滚多远,再敢没事找事,就废了你。

最后是那位悍妇,他可不像他的儿子那么好打发,对于目前的称呼还不满意,非要在称号里加上yi个皇字。

研究这种翻来覆去的文字把戏,实在让人感到有点小题大做死心眼,但杨廷和却不认为这是小事,他用yi种极为简单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反对。

如果要加上那个字也可以,那我杨廷和就辞职回家不干了。

这yi招也算历史悠久,今天的西方政治家们经常使用,杨廷和先生当然不是真的想辞职,朝廷中都是他的人,如果他走了,这个烂摊子怎么收拾谁买你皇帝的帐

果然这招yi出,朱厚熜就慌乱了,他才刚来几天,禸 阁首辅就不干了,里里外外的事情谁应付

于是朱厚熜决定妥协了,他放弃了自己的想法,打算向杨廷和先生投降,当然了,是假投降。

第yi回合就此结束。杨廷和先生胜。

可能现代的很多人会觉得这yi帮子人都很无聊,为了几个字争来争去,丝毫没有必要,是典型的没病找抽型。

持这种观点的人并不真正懂得政治,yi位伟大的厚黑学政治家曾经用这样yi句话揭开了背后隐藏的所有秘密:

观点斗争是假的c方向斗争也是假的,只有权力斗争才是真的。

他们争来争去,只是为了yi个目的权力,几千年来无数人拼死拼活,折腾来折腾去,说穿了也就这么回事。

计划

张璁垂头丧气地去了南京,他明白这是杨廷和对他的惩罚,但既然是自己的选择,他也无话可说。

然而正是在南京,他遇见了另yi个志同道合的人,在此人的帮助下,他将完成自己的宏伟梦想入阁,这个人的名字叫做桂萼。

桂萼也是yi个不得志的人,他很早就中了进士,可惜这人成绩差,只考到了三甲,连张璁先生都不如,分配工作也不得意,只得了yi个县令,这人不会做人,得罪了上司,被发配到刑部,混了yi个六品主事。

当张璁第yi次与桂萼交谈,论及个人的悲惨遭遇和不幸经历时,桂萼已经认定,这位刑部同事将是自己yi生的亲密战友。

在无人理会c无所事事的南京,桂萼和张璁在无聊中打发着自己的时光,不断地抱怨着自己悲惨的人生,痛诉不公的命运,直到有yi天,他们握紧了拳头,决定向那个高高在上c不可yi世的人发起进攻。

但摆在他们面前的问题是很实际的,张璁是二甲进士,桂萼是三甲进士,而他们的对手杨廷和先生则是十三岁中举人c二十岁当翰林的天才。张璁和桂萼是刑部主事,六品芝麻官,杨廷和是朝廷第yi号人物,禸 阁首辅。

差生对优等生,小官对重臣,他们并没有获胜的希望。

但老天爷似乎注定要让萧半仙的预言兑现,他向这两位孤军奋战的人伸出了援手。

不久之后,yi个叫方献夫的人出现了,他站在了张璁桂萼yi边,为他们寻找与杨廷和作战的理论弹药。

此后,黄宗明c霍韬等人也加入了张璁的攻击集团。

这些人的名字就不用记了,之所以单列出来,只是因为他们有着yi个共同的老师王守仁。

此时王守仁先生已经不在朝廷里混了,他被杨廷和整顿后,改行当了老师,教起学生来。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他的学生参加这次政治斗争并非出自他的授意,但根由确实来源于他。

由于王守仁先生的专业是心学,yi向主张人性解放,学这门课的人见到不平之事yi般都会去管管闲事,就这么解放来,解放去,终于解放到了皇帝的头上。

嘉靖先生虽然是贵为天子,却被老油条杨廷和先生欺负,连父母都不能认,这件事情干得很不地道,当时许多人都看不过去,其中最为义愤填膺的就是心学的传人们。他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为打倒专横跋扈的杨廷和提供了理论依据。

由此我们得出了明代官场第yi魔咒:无论如何,千万不要去惹王守仁。

但王守仁先生的魔力还不止于此,他活着的时候,得罪他的没有好下场,在他死后,其精神力量依然光辉夺目,成为无数j邪小人的噩梦。

于是,在不久之后的yi天,张璁找到了桂萼,希望他干yi件事情上奏折向杨廷和开炮。

桂萼不干。

他虽然也算是个愤怒中年,但这种引火烧身的事情倒也不敢干,便又把矛头对准了张璁:

“这件事太过冒险,要干你自己去干。”

张璁胸有成竹地看着他:

“这是你扬名立万的机会,尽管放心,若此折yi上,我等必获全胜”

桂萼饶有兴致地等待着他如此自信的理由。张璁却只是笑而不答。

张璁的自信确实是有理由的,他得到了yi个重量级人物的支持,这位仁兄也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他就是杨yi清先生。

说来他也算是隂 魂不散,混了几十年,搞垮无数猛人,虽然原先他和杨廷和是同志关系,有过共同的革命战斗友谊对付刘瑾,但事情闹到这个地步,他也觉得杨廷和太过分了,杨先生向来帮理不帮亲,他调转了枪口,成为了张璁集团的幕后支持者。

张璁从未如此自信过,他做梦也想不到,自己这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竟然得到了如此大的支持。

很好,所有的yi切都已齐备,攻击的时刻到了。

第二章 大臣很强悍

嘉靖二年1523十yi月,张璁向那个看似坚不可摧的对手发动了进攻。

桂萼首先发难,他上书皇帝,表示现有称谓并不适宜,应该重新议礼。

这份文书呈上之后,嘉靖自然是十分高兴,他又叫来了杨廷和,问他的看法。为了对付这块硬骨头,嘉靖已经做了长时间的准备,然而这yi次,杨廷和的表现出乎他的意料。

老江湖杨廷和没有再表示反对,却也不赞成,只是淡淡地对皇帝行了礼,叹息yi声道:

“我已经老了,请陛下允许我致仕吧。”

嘉靖惊呆了,他不知道这位老江湖又打什么算盘,当时就愣住了。

杨廷和没有开玩笑,他确实是不想干了,对于这位六十四岁的老人来说,长达四十余年的勾心斗角c你来我往,他已经彻底厌倦了。

于是历经四朝不倒的杨廷和终于退休了,虽然无数人反对,无数人挽留,他还是十分绝然地走了。

第二回合,嘉靖胜。

嘉靖在高兴之余,又有几分纳闷,为什么这个权倾天下,无数次阻挠妨碍自己的老头子会突然自动投降呢

这是yi个萦绕他多年的谜团,直到四十多年后,他才找到了答案。

同样的疑问也困扰着另yi个人,这个人是杨廷和的儿子,叫作杨慎。

这位仁兄实在是个了不得的人物,他的知名度比他爹还要高,而且这个人还曾干过yi件更让人惊叹的事情他中过状元。

这件事情看起来没什么大不了的,毕竟中状元虽然难得,也不是什么新闻,最多只能说明他是个优等生,如此而已。但此事之所以十分轰动,是因为他中状元的年份有点问题。

杨慎先生是正德六年1511的状元,而在那yi年,他的父亲杨廷和已经是入阁掌控大权的重量级人物。

古人是讲面子的,像杨慎这种如果中了状元,不但不是个光彩的事情,反而会引发很多人的议论。可怪就怪在这件事情没有引发任何争议。

因为所有的人都认为杨慎是理所当然的状元,他少年时,学名已经传遍天下,这个人还有个著名的外号“无书不读”,由此可见他博学到了何等程度。

于是杨慎中状元就成了很正常的事情,他要是不中,反倒是新闻了。但事实可能并非如此,根据另外yi些资料记载,他的这个状元可能是潜规则的产物,也就是当年唐伯虎案件中的那个“约定门生”。

据说在那yi年殿试之前,曾有yi个人俬 底下找到了杨慎,向他透露殿试的问题,使得杨慎轻松夺得了状元。而那个人就是杨廷和的好同事,禸 阁第yi号人物李东阳。

但无论如何,杨慎先生确实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而当他的父亲执意要退休时,他也曾发出了同样的疑问你为什么要走

杨廷和笑了笑,告诉他这个年少气盛的儿子:到时候你自然会明白的。

可杨慎并没有仔细琢磨父亲的这句话,他只知道,张璁告了黑状,皇帝赶走了他爹,这个仇不能不报

于是杨慎强行从他父亲的手中接过了旗帜,成为了张璁的新对手。

可是还没等到他发起进攻,另yi帮人却先动手了。

嘉靖三年1524二月,禸 阁的最后反击开始。

杨廷和的离去触碰了最后的警报线,在禸 阁大臣的授意下,礼部尚书汪俊上书了,但他并非yi个人战斗,这位兄台深知人多力量大,发动了七十三个大臣和他yi起上书,奏折中旁征博引,大发感慨,这还不算,他的落款也是相当嚣张:声称“八十余疏二百五十余人,皆如臣等议”。

这意思就是,我现在上书还算是文明的,如果你再不听,还有八十多封奏折,二百五十多人等着你,不用奏折埋了你,口水也能淹死你

要换了yi年前,估计嘉靖就乖乖认错投降了,可是经过和杨廷和先生艰苦卓绝的斗争,这位少年皇帝不再畏惧任何人,因为他已然明白,这个世界只属于有实力的人。

但毕竟对手是yi大堆读书人,论学历论口才皇帝根本就不是这些应试教育奇才的对手,于是他下达了yi个命令召桂萼c张璁进京。

既然你们要闹,那就索性搞大yi点,开个辩论会,看看谁骂得过谁

禸 阁听到了风声,当时就慌乱了,他们十分清楚,如果张璁等人进京辩论,自己yi定会失败原因很简单,因为道理并不在他们yi边。

逼着皇帝不认自己的爹,这种缺德事情哪有什么道理好讲。

不过老油条就是老油条,汪俊等人见势不妙,马上找到了嘉靖皇帝:

“臣等考虑过了,皇上圣明,兴献帝后名号前应该加上皇字。”

这就是混了几十年的老官僚,眼见形势不妙,立刻见风使舵,水平高超,名不虚传。

嘉靖高兴地笑了,他苦苦追求的目标终于达到了。

当然了,妥协是要获取代价的。

“请陛下下令,无关官员不必再参与此事。”

所谓无关官员,就是张璁和桂萼。

其实嘉靖还是不满意的,因为到目前为止,他还有两个爹,yi个是明孝宗朱祐镗,他亲爹兴献帝只能排老二,而且名号也不好听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

后面的称呼倒是没有什么问题,关键是前面的那两个字本生。

这实在是个让人不快的称呼,因为将来嘉靖先生要介绍自己祖宗的时候,会比较麻烦,他必须指着孝宗皇帝牌位这是我爹,然后再指着兴献帝牌位这是我本生爹。

在目前的形势下,只要嘉靖能够坚持下去,就能够摆脱这种窘境,给自己父亲yi个恰当的名分,然而此时,他犯了糊涂。

因为这位皇帝虽然聪明,毕竟还是个孩子,本就没有什么更大的企图,爹娘有个名份就够了,事情到了这里,他也觉得差不多了,于是他答应了汪俊的要求,派出使者让张璁打道回府。

当使者见到张璁的时候,已经是嘉靖三年1524四月,张璁这位慢性子才刚刚走到凤阳。

他虽然走得慢,思维却yi点也不慢,yi听到嘉靖的旨意,就知道他被大臣们忽悠了,天理人情都在手中,认自己的父亲,有什么错谁能阻拦

他没有回去,而是立刻给嘉靖皇帝上了yi封奏折,此奏折言简意赅,值得yi提:

“皇上你被骗了礼官们怕我们进京对质,才主动提出让步的,并没有什么意义孝不孝不在皇,如果你不坚持下去,天下后世仍不会知道陛下亲生父亲是何许人也”

嘉靖被点醒了,他这才意识到自己中了大臣们的缓兵之计。他收回了命令,张璁c桂萼终于进入京城。

张璁看着四周熟悉的环境,不禁感叹万分,他终于回到了北京,回到了这个他当初曾饱受蔑视和侮辱的地方,在他看来,yi展抱负的时候来到了。

但他绝不会想到,在前方等着他的是yi次前所未有的考验,yi场最为猛烈的疾风暴雨即将到来。

左顺门的圈套

张璁进城了,禸 阁却保持了让人难以理解的平静,其实原因很简单,他们确实辩不过张璁,因为道理从来都不会站在强迫人家认爹的yi方。

大臣们彻底没辙了,但张璁先生离胜利仍然十分遥远,因为yi个更强的对手已经站在他的面前。

当时的禸 阁掌权者主要是蒋冕c毛纪这些老头子,他们饱经风雨,经验丰富,也知道这件事情干得不地道,准备就此了事。但事情的发展已经超出了他们的控制。

因为新yi代的青年官员已经崛起,而他们的领导者正是老同事的儿子杨慎。

在杨慎看来,张璁不过是个无耻小人,赶走了他的父亲,冒犯了自己的权威,对于这样的人,yi定要彻底消灭

但按照目前的形势,要公开辩论,恐怕很难驳倒对方,那该怎么办呢

杨慎不愧是,略yi思索,就想出了yi个绝妙的主意找人打死张璁。

文斗不行就改武斗,这种黑社会常用的手段竟然是杨慎的第yi选择,真不知道他这些年读的都是些什么书。

其实以杨慎的身份,要打死张璁这样的小官并不难,找几个打手埋伏起来,趁着夜深人静之时yi顿猛揍,张璁想不死都很难。到时候报个抢劫案件,最后总结yi下当前治安形势,提醒大家以后注意夜间安全,可谓神不知鬼不觉。

可是杨慎估计是当太子党的时间太长了,谁都不放在眼里,竟然想出了yi个耸人听闻的计划。他不但打算干掉张璁,还选择了yi处让人意想不到的行凶地点皇宮。

他要在皇帝的眼皮底下,文武百官面前,当众打死张璁

当然了,大明还是有法律的,打死人是要偿命的,杨慎并不是没有脑子的,他选择的那个行凶地点是yi个特殊的地方,在这里打死人是不用负责任的。

而这个天王老子也没法管的合法杀人地域叫做左顺门。

左顺门之所以能够得到死刑豁免权,那还是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的。因为在七十多年前,这里曾经打死过三个人,而且所有行凶者全部无罪释放。

这就是正统年间的左顺门事件,王振的三个同党在左顺门附近被大臣们yi顿海扁,全都做了孤魂野鬼。按说打死了也就打死了,可也出了个副作用,此后这个地方竟然成了yi些人心目中的圣地,每逢朝中出了个把小人,就有人到这里来拜,来骂,也没人去管。

久而久之,这里就成了打死j邪小人的指定地点,最后甚至发展到刑部官员也默认了此地的特殊意义,表示如果在这里打死人,可以按照前例不予追究。

换句话说,这就是个打死人不赔命的地方。

杨慎选择这个地方,可谓用心歹毒,这么yi来,张璁死后也只能做个糊涂鬼,连个伸冤的地方都找不到。

杨慎的主意得到了众人赞成,于是yi个合法杀人的犯罪计划就这样定下来了。杨慎理所当然地成为了集团头目。

杨头目的计划其实很简单,就是大家埋伏在左顺门附近,等到张璁走到地方,大家yi拥而出,乱拳将他打死,然后各自跑回家。

看上去似乎很完美,但事实证明,这实在是个烂得不能再烂的蹩脚计划。

因为杨头目虽然书读得好,却没有打架的经验,他忘记了两个很重要的问题,首先,皇宮不是菜市场,也不是监狱的放风场所,几十个衣冠楚楚的大臣不去上朝,却四处瞎转悠,只要张璁还没疯,就肯定知道事情不对。

其次,我们知道,但凡高水平的打群架斗殴,都有固定的行动计划,逃跑路线,事前统yi分发兵器如菜刀,木棍等,事后找人出来背黑锅,yi应俱全才开始行动。

杨头目啥也没有,就敢动手,实在是缺乏考虑,但就是这么个计划,还是差点把张璁和桂萼送进了鬼门关。

大臣们定下计划之后,就开始每天在左顺门闲逛,就等着张璁桂萼进京了。

可是他们等来等去,却始终不见张璁的踪影,按说这人应该进京了,偏偏就是不见踪影,难道他还长了翅膀

张璁没有翅膀,却有心眼,他在进京的路上已经得知有人想黑他,到了京城后没有马上晋见,却躲了起来,趁人不备才yi路小跑进了宮,杨慎等人得到消息的时候,张璁早就安全撤退了。

实现了胜利大逃亡的张璁终于定下了神,他拍了拍胸口,坐在家里开始安心喝茶,在他看来,事情已经结束了。

可是这位仁兄实在高兴得过了头,忘记了另yi个极为重要的人桂萼。

桂萼和张璁是皇帝的两大理论干将,本该同时进京,可偏偏他们是分头走的,张璁走得快,桂萼慢,张璁得到了消息,桂萼却还被蒙在鼓里,虽说当年桂萼没有手机,没法收到短信通知,但张璁实在应该派人给他报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