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 第 24 部分阅读

作者:绳绳兮仙游书名:明朝那些事儿更新时间:2021/02/06 01:10字数:6743

  

统yi指挥下诱敌深入,然后发动出其不意的攻击,yi举歼灭明军,重现蒙古的辉煌

马哈木并不是yi个只会空喊口号的人,他已经准备了yi个详尽的作战计划,并预设了决战的地点,他相信,只要明军被引入了这个圈套,他就yi定能够取得战役的胜利。

他几乎成功了。

敌人就在前方

自从瓦剌表示不服从明朝的调遣,不肯回到西蒙古领地后,朱棣就下定决心,要拔掉这yi颗钉子,自小以来,只有他抢别人的东西,别人乖乖听他的话,他不去欺负别人已经是谢天谢地,还没有谁敢欺负过他,而如今小小的瓦剌竟然敢于和他公开叫板,不教训yi下是不行了。

永乐十二年1414二月,他再次带领五十万大军远征,安定侯柳升等部将随同出征,大军浩浩荡荡,向瓦剌出发。

朱棣是yi个十分有经验的将领,他很清楚,自己的骑兵并不能在与蒙古骑兵的直接冲突中占到多少便宜,毕竟自己手下最精锐的骑兵还是蒙古人组成的朵颜三卫,而这些人还是拿钱的雇佣兵。如今要到瓦剌的土地上与他们作战,瓦剌的骑兵必然会全力以赴,其战斗力是很强大的。

骑兵战斗力上的差异不是yi朝yi夕可以解决的,全民作战的瓦剌也必然会充分利用这yi战斗兵种上的优点,加上深入敌境,敌军必有埋伏,如何应付这些问题呢

朱棣早已准备好了对策,他演练了全新的阵型,并带上了yi支特殊的军队,他相信,这支军队yi定会给马哈木意想不到的打击。

大军出发后,行军四个多月,yi路扫荡瓦剌势力,但让朱棣吃惊的是,即使在深入瓦剌境禸 后,他们也并未遇到过像样的抵抗。朱棣与邱福不同,他的直觉告诉他,瓦剌军队正在某个地方等待着他,进行yi场决战。

六月初三,明军前锋将领刘江到达康哈里海,无意之间发现了瓦剌军队,他立刻发动进攻,将全军击溃,并抓到了俘虏,据俘虏交待,马哈木就在此去百里的忽兰忽失温今蒙古图拉河,且毫无准备。

走了几个月的将领和士兵们都十分兴奋,他们已经走了很远的路,希望能够yi举打垮瓦剌,如今已经得到了确切敌情,正好可以给对方来yi个措手不及。但朱棣的反应却出乎每个人的意料。

朱棣在听到这个消息后,仔细分析了敌情,他也认为敌人就在附近,但这些敌人决不是毫无防备的,而是已经做好了决战准备,所以他下令军队不可轻动。

属下们听到这个消息都很沮丧,但他们毕竟不敢违背皇帝的军令,但出人意料的是,过了不久,朱棣又改变了主意,命令军队立刻兼程前进,将领们十分高兴,却又摸不着头脑,这位皇帝陛下打的是什么算盘

朱棣陷入了矛盾之中。

他长期以来的军事经验告诉他,从种种迹象看,瓦剌军队是有意识地诱敌深入,而刘江打败的先锋部队很明显是瓦剌故意放出来的诱饵,如果继续深入必然会遭到瓦剌的伏击。

最好的办法无疑是在此地等待瓦剌前来决战,但这是不可能的。

作为yi支深入敌境的军队,找到敌人主力速战速决才是关键,粮食就这么多,无论如何是耗不起的。

没办法了。

敌人就在前方等着我们,那就来吧,龙潭虎岤也要闯上yi闯

更何况,我也有自己的杀手锏。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前方百里,忽兰忽失温

此时的瓦剌首领马哈木在沉浸于喜悦之中,他看着部落的另两个首领太平和博罗,得意之情溢于言表。正是在他的周密策划之下,瓦剌保存了实力,并集结了部落最为强大的三万骑兵,在忽兰忽失温设下了圈套,等待着明军的到来。

马哈木之所以挑选忽兰忽失温为战场,是有着充分的考虑的,忽兰忽失温附近多山,有利于骑兵部队隐藏,而且将骑兵藏于山上还有着yi个很大的优势,那就是yi旦发现明军,可以借助山势直冲而下,以难挡之势yi举冲垮明军阵型,只要明军阵型yi乱,即使人再多也起不了任何作用,只能乖乖地仁自己宰割。

马哈木是对的,虽然他肯定没有学过物理,不会懂得势能这个概念,但将骑兵放在高处yi冲而下确实有着极强的冲击作用,如果明军没有什么别的办法,阵营必然会被截成几部分,到时首尾无法呼应,形成不了强大的战斗力,就是yi盘散沙。

这实在是马哈木所能想到的最好的方法,坚壁清野c诱敌深入c居高而下cyi举荡平,如同yi部完整的动作片,前三个动作是准备,最后yi个是结局。但这部动作片要想得到yi个完美的结局必有yi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当瓦剌军队从高处向下冲击时,明军“没有什么别的办法”。

明军已是我囊中之物不久之后,瓦剌和我马哈木必将成为蒙古新的领袖

可惜明军统帅朱棣偏偏是yi个“有办法”的人,北平城造反时他有办法,白沟河大战时他也有办法,被挡在山东之外进退两难时,他还是有办法。

没有办法,他也走不到今天这yi步。

六月初七,他带着自己的办法来到了忽兰忽失温,来到了马哈木为他安排的战场。

看完四周的环境,朱棣不由得抽了yi口冷气,和他想象的丝毫不差,此处山多险峻,是伏击作战的不二之选。

无论如何,这里就是决战的地点了。

当那浩浩荡荡的大军来到自己眼前的时候,马哈木感觉到了强烈的兴奋,身后的三万大军只等待他的yi声号令,就可以杀下山去,把明军击溃,彻底地击溃

离成功只差yi步

更让马哈木惊喜的是,明军打头的并不是什么精锐骑兵,而是yi些步兵,这简直是天助我也,只要打开了突破口,明军必然无法抵抗自己的攻击。

虽然离明军还有yi段距离,但在仔细观察了明军阵型后,马哈木已有了必胜的把握,他随即下达了总攻的命令三万骑兵自山上yi冲而下,以猛虎之势扑向山下的明军,杀声遍野,马匹嘶鸣,震天动地。马哈木得意地在山上指挥着他的军队,等待着瓦剌骑兵yi举冲垮明军的景象。

胜利就在眼前

然而,就在瓦剌骑兵发动冲锋后不久,这场看起来yi边倒的战役局势突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突击神机营

在发现瓦剌军队发动进攻后,明军迅速变换了阵型,原先队伍前列的步兵迅速由中间向两翼后退,中军后阵立刻涌出yi支部队填补了空位。

这支部队与明军中的骑兵和步兵不同,他们手中拿着的并不是马刀或是长剑,而是火铳。

在迅速排布好阵型之后,士兵们将手中的火铳对准了不断逼近中的瓦剌骑兵,他们等待着指挥官柳升的命令。

瓦剌骑兵注意到了明军阵营的变化,但他们并未在意,而是继续纵马猛冲。

此时山上的马哈木也看到这yi幕,和他手下的那些人不同,他是见过世面的,明军阵型的这yi突然变化让他汗毛直竖,血液几乎凝固,他声嘶力竭地喊道:“是神机营快退”

已经来不及了。

中军主帅柳升yi声令下,万枪齐发,冲锋中的瓦剌骑兵万料不到会有这样的突然打击,纷纷受伤倒地,损失惨重。yi时间战场上人仰马翻,惨烈无比。

但仗已经打到这个地步,已经冲锋了,难道还能退回去不成,索性拼到底吧

于是剩下的瓦剌骑兵更加拚死向明军冲去。

这也是瓦剌骑兵所能做出的最正确的抉择,因为当时明军所使用的火铳是需要装填火药的,而装填火药需要时间,因而在最初的yi轮齐射之后,战场上陷入了短暂的宁静之中。

瓦剌骑兵见状大喜,他们认定,只要能够冲入明军阵营,yi样能够打败明军,获得全胜。

然而此时,战场上又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

瓦剌军眼看就要冲入明军阵营,也就在此刻,明军开始了第二次变阵

神机营发动齐射之后,并没有出现手忙脚乱装填火药的情形,相反,他们将火铳收好,开始有条不紊地向阵型两翼迅速后撤,明军大队骑兵随即从后军冲出,并分为三部,左路由部将李彬c谭青指挥,右路由部将王通指挥,中军由朱棣亲自统帅。

在朱棣的统yi指挥下,明军左右两翼分别向瓦剌骑兵发动侧击,朱棣更是神勇无比,又yi次亲率大军冲入敌阵,挥舞马刀砍杀瓦剌骑兵,与敌军展开激战。

可怜从山上冲下来的瓦剌骑兵,跑了这么远的路,到了明军跟前却发现原先密集的大队人马突然分散,瓦剌军还没有缓过神来,其左右两翼就受到了明军的猛烈攻击,而自己正面的明军更是勇猛无比,四面受敌,到处挨打,之前看似不堪yi击的绵羊突然变成了恶狼,这所有的yi切让瓦剌陷入了极端的窘境,几万大军就此溃灭。

瓦剌首领马哈木是个聪明人,见势不妙,立刻带头逃跑,而已是yi盘散沙的瓦剌军也纷纷掉头鼠窜,要知道,游牧骑兵虽然打仗勇猛,但逃跑起来和yi般人也没有什么区别,反而跑得更快。

此战明军大胜,“斩其王子数十人”不知是谁的儿子,杀伤瓦剌军万余人,按说人家跑了也就算了,但问题在于这支明军的统帅者是朱棣,他秉承父亲朱元璋同志的优良传统,牢记“凡事做绝”的行为准则,继续猛追马哈木。

明军连续追击,马哈木叫苦不迭,跑了上百里地,还是没有摆脱敌军,这样下去不是办法,而且如此狼狈不堪也实在太丢人,马哈木随即鼓起勇气,整合军队,再战明军,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叫挽回yi点面子。

可朱棣实在不给yi点面子,瓦剌军整队反攻,正中他下怀,明军势不可挡,yi举攻破瓦剌军阵又败之,马哈木十分果断,转身就跑。

马哈木接着跑,明军接着追,yi直跑到图拉河边,马哈木眼见逃不脱,便耍起了流氓,甩掉了难兄难弟太平和博罗,让他们去殿后,自己yi个人逃走。

而朱棣这边也不轻松,虽然追击很顺利,但中途的yi个突发事件,却把朱棣着实下了yi跳。

在追击开始时,明军使用以乱打乱的战术,分散追击瓦剌军,本来这yi战术没有什么问题,可有yi个人过于兴奋,几乎惹下了大祸。

这个人就是朱棣禸 侍李谦,他当时也在痛打落水狗的人群之中,但由于他追击太猛,以致深入敌军之地,被瓦剌军包围,按说李谦并不是什么大人物,死了也就死了吧,但和在他yi起的偏偏还有yi个朱瞻基。

朱瞻基是朱棣的孙子,朱高炽的儿子,即所谓的皇太孙,朱瞻基自幼聪明伶俐,朱棣并不喜欢他的残疾儿子朱高炽,却十分喜爱朱瞻基,而朱高炽之所以能够当上皇帝,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有这么yi个机灵的好儿子。

朱棣yi直以来就把朱瞻基当成将来的接班人来培养,此次出征他特意带上朱瞻基,也是希望朱瞻基能够借此机会见见世面,锻炼yi下。

话虽如此,也不过是锻炼而已,就如同今天的领导下基层体验生活,挂职锻炼,不会真的动刀动枪去上阵拼杀。朱棣喜欢亲自抄家伙砍人,那是因为他长年从事该项运动,经验丰富,且善于躲闪,能够砍人而不被人砍,朱瞻基不过是个毛孩子,带出来转转而已,但这个毛孩子竟然不知深浅,yi时头热,跟着李谦逞英雄去了。

当朱棣发现自己身边少了朱瞻基时,顿时傻了眼,冷汗直冒,这yi仗胜负不要紧,输了可以重来,但要是把接班人弄没了,那才真是得不偿失。他火冒三丈,立刻派人询问朱瞻基和李谦的去向,得知他们已经追到了九龙口地名后,便火速派出军队接应自己的孙子回来,也算老天有眼,瓦剌军慌乱之间,也没有想到自己围住的是这么个大人物,见有人来接应,也就四散奔逃了。

朱瞻基平安回来了,但禸 侍李谦却不敢回来,他极为后怕,感到自己问题严重,还没等朱棣向他问罪,就自杀了。

虽然有这样的yi个小插曲,但此次战役,明军还是彻底击败了瓦剌军主力,自此之后几十年禸 ,瓦剌再也不敢向明军挑衅,边境从此太平了yi段时间。

现代的yi位伟人曾经这样描述过战争和和平的关系:

yi仗打出十年和平。

至理名言,古今通用。

战后总结大会

下面我们就这次战役开yi个总结大会,在召开总结大会之前,有必要先说yi下这次会议的必要性和议题,毕竟把朱棣和马哈木同志请来开会并不容易,为了不耽误大家的时间,我们现在开始:

这次忽兰忽失温战役虽然并不是什么决定性的战役,但却很值得分析,因为这个看似普通的战役中蕴含了yi些明军作战的秘密和规律,是应该认真研究的。

这次会议主要探讨两个问题,第yic为什么明军能够战胜

先说yi下,马哈木同志不要站起来了,不用激动,事情的经过我们已经知道了,战败是事实,具体分析还是交给我吧。

要知道,yi场战争的胜负是有很多决定因素的,之前我们介绍过,明军的骑兵个人能力不yi定能够胜过瓦剌骑兵,但为什么明军却能在瓦剌占据天时地利人和情况下击败瓦剌呢

这是因为朱棣统帅下的明军有yi套极有技术含量的战法和几支高素质的部队。战法问题过于复杂,我们下面再讨论,先说说明军的高素质部队:三大营。

三大营是朱棣同志组建的部队,这支部队也是明朝的最精锐部队,它们分别是:五军营c三千营c神机营。

先说五军营,五军营并不是指五个军种,实际上,五军营是骑兵和步兵的混合体,分为中军c左军c左掖军c右掖军c右哨军,这支部队是从各个地方抽调上来的精锐部队,担任攻击的主力。

下面说yi下三千营,我们前面已经说过五军营是明军主力,那么为什么还要单设yi个三千营呢,这是因为三千营与五军营并不相同,它主要是由投降的蒙古骑兵组成的。也就是说,三千营实际上是以雇佣兵为主的。

之所以叫三千营,是因为组建此营时,是以三千蒙古骑兵为骨干的,当然后来随着部队的发展,实际人数当不止三千人,三千营与五军营不同,它下属全部都是骑兵,这支骑兵部队人数虽然不多,却是朱棣手下最为强悍的骑兵力量,他们在战争中主要担任突击的角se 。

最后我们要介绍朱棣手下最特殊的yi支部队,神机营。

之所以说它特殊,是因为这支部队使用的武器是火炮和火铳,在明朝时候,人们称呼这些火器为神机炮,许多游牧民族的骑兵就是丧命于这些神机炮下,马哈木同志就不要哭了,毕竟事情已经过去了。

可以说,这支部队就是明朝政府的炮兵部队,朱棣同志之所以要组建这样的yi支部队,那是有着深刻原因的。

我们看到朱棣同志沉痛地点了点头,没有错,在靖难的时候,朱棣同志主要使用的就是骑兵,但是盛庸先生却大量使用火器袭击他和他的军队,造成了极为不好的影响,朱棣同志自己也几次差点在战场上被干掉。

这也使得朱棣同志深刻吸取了教训,在他后来组建军队时,便专门设置了这样yi个以使用火器为主的部队,正是这支部队在忽兰忽失温战役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好了,以上我们介绍了朱棣的高素质部队,但这并不是他获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明军获胜的真正秘诀在于他们的战法。

下面我们就探讨第二个问题:明军使用了怎样的战法

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明军的战法是非常先进的,那到底先进到什么水平

客观地说,明军的战术虽不能说领先世界几百年,但放眼全球,至少在当时,绝无可望其项背者。

这并不是信口胡说,是有着充分的证据的,请大家坐好,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明朝军队先进战法的发展过程。

在朱元璋时代,明朝有徐达c常遇春c李文忠等十分优秀的骑兵将领,这些人使用骑兵作战堪称不世出之奇才,连靠骑兵起家的蒙古人也被他们打得狼狈不堪,但除了他们率领的骑兵之外,明朝在军事上还有另yi招看家本领,那就是火器。

事实证明,中国人在发明火药之后,并不仅仅用它制作鞭炮,经过上百年的演化改进,明代时候朱元璋的军队中已经开始大规模使用火器,包括火炮和火铳等,而相应于擅长使用骑兵的徐达等人,朱元璋的手下也涌现出了yi大批善于使用火器作战的将领。这些将领中的佼佼者就是邓愈和沐英。

邓愈是偏好使用火器的,在洪都保卫战中,他的部下就曾经使用火器重创过陈友谅的军队,但朱元璋时代,对火器战术的运用达到登峰造极程度的,却并不是他,而是沐英。

在那将星闪耀的年代,沐英并不如徐达等人那么耀眼夺目,但他也是yi名十分优秀的将领,洪武十四年,他随同傅友德c蓝玉攻击云南,虽不是主帅,但他的排名仅次于蓝玉,可见绝非等闲之辈,yi年之后,云南平定,傅友德c蓝玉先后奉调回京,朱元璋下令,沐英暂不回京,镇守云南。按照当时的说法,这只是yi个暂时的安排,然而沐英却迟迟没有等到调动工作的机会,慢慢地,他由临时工变成了合同工,他留在了云南。

他死后,他的子孙也留在了云南,接着执行祖辈与朱元璋签订的那份长期镇守合同,从此沐氏就成为了云南的镇守者,而这份合同的年限也实在有点长二百六十年,直到明朝灭亡。

但也正是在这片土地上,沐英创造出了他独特的火器战法。

沐英时代的云南决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所谓春城和旅游胜地,实际上,当时的云南还是yi片蛮荒之地,少数民族众多,且以造反为日常主要活动项目,云南之地少平原,骑兵没有多大作用,大部分的军事行动要靠步兵,本来毫无组织的少数民族应该不是训练有素的明朝步兵的对手,可偏偏当地有yi种特产,而这种特产又是少数民族喜闻乐见,并极其乐于使用的。

这种特产就是大象。

话说大象这种动物,身高体胖皮厚,虽不惹事但也不好惹,连山中王老虎见了也要给它三分面子,当年象牙也没现在这么值钱,所以大象数量很多。当地少数民族造反时,总喜欢使用这种当地特产。

明军骑马,反军骑大象,这仗怎么打

克制大象的方法还是有的,那就是火器,火铳和火炮不但能够有效打击大象,在开枪时发出的响声还能起到威吓的作用。事实上,这也是当年明军唯yi可以克制大象军团的方法。

但事实总是不如人意,沐英时代所使用的火铳是洪武火铳,这种火铳射程不远,且每次发射后都需要换黑火药和铅子,无法形成持续的杀伤力,发射火铳的士兵往往射完第yi发子弹后就会被大象踩死,这种赔本买卖沐英是不会做的。

在经过无数次失败和思考后,沐英终于创造出了yi种先进且足以克制大象的火器战法。

这种战法根据敌军大象兵打前阵的特点,将火铳兵列队为三行,发现敌象兵前进后,第yi行首先发射火铳,然后第二行c第三行继续发射,在二三行发射时,第yi列就可以从容装好子弹,形成完备而持续的强大火力置火铳为三行,列阵中前行退后,次行继之;又不退,次行退后,三行继之。

这种开创性的战术克服了当时火铳的局限性,三行轮流开火,没有丝毫停歇,足以将任何敢于来犯之敌人包括大象打成漏斗。

正是凭借着这种战法,沐英彻底平定了云南境禸 的叛乱,这种战法由于其使用的地域性,并没有在明军中广泛流传,但这并不能否定其在军事史上的伟大意义。

在沐英发明三行火铳战法的百年之后,普鲁士国王菲特列二世经过长期钻研,发明了与之类似的三线战法,其排兵布阵方法与沐英如出yi辙,后来,他凭借着这yi战法称雄欧洲。

当然,这位普鲁士国王认为自己才是三线战术当之无愧的首创者,如果此事发生在发明权和知识产权制度十分清晰的今天,我们是很有理由向这位国王收取专利权使用费的。

沐英的三行火器战法虽然并没有在明军中得以广泛流传和使用,但我们不需要为此感到遗憾,因为就在不久之后,yi种威力更大,更先进的战法将代替它的位置,在明朝乃至世界军事史上写下辉煌的yi页。

发明这种战法的是yi位优秀的军事家,他就是我们熟悉的朱棣同志。

我们也很荣幸地把这位发明者请到了我们的大会现场,喔,朱棣同志,你不用站起来,坐着就行,下面我们将继续介绍这种新式战法的使用方法。

在明朝永乐时期,由于早期的徐达c常遇春等yi群猛将都已故去,新yi代的骑兵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吃苦耐劳精神有所退化并非玩笑,不如他们的先辈,明朝骑兵对蒙古骑兵的个体战略优势已经失去,想要克制整日游牧抢劫的蒙古骑兵的冲击力,必须配合使用其他武力手段。

朱棣同志根据其长期武装斗争的经验,设置了三大营,并正式将火炮军队引入了明军的战斗序列,他希望用火器来压制蒙古骑兵的冲击,但问题在于,骑兵不同于象兵,其速度极快,由于当时火器杀伤力和射击距离以及换火药时间上的限制,即使朱棣使用沐英的三行火器战法,也是无法抵御骑兵冲击的。

在总结经验教训后,明军终于找到了yi套能够有效克制蒙古骑兵的战法,本人给明军使用的这套战法取了yi个名字,叫“要你命三板斧战斗系统”。

“要你命三板斧战斗系统”使用说明书

首先必须承认,这个名字不是我首创的,而是取材于某搞笑电影中的“要你命3000”武器,也许有的朋友看过这部电影,这个所谓的“要你命3000”武器是由西瓜刀,石灰粉,毒药,绳子yi系列工具组成,具体使用过程比较复杂,也很多样,比如先洒石灰粉遮住对方眼睛,然后用西瓜刀砍,或是下毒等等。

我在这里借鉴其名决不是为了搞笑,恰恰相反,我的态度是很认真的,因为在我看来这个“要你命3000”武器系统正好能够借用来说明永乐时期明军战法的特点。

明军的这个三板斧战法是建立在三大营基础上的,与“要你命3000”武器系统类似的是,明军是对三大营军事力量进行合理调配与组合,达到克制蒙古骑兵的目的。

所谓的要你命三板斧战法的艹 作过程是这样的,首先,在发现蒙古骑兵后,神机营的士兵会立刻向阵型前列靠拢,并做好火炮和火铳的发射准备,在统yi指挥下进行齐射。这轮齐射是对蒙古骑兵的第yi轮打击,也就是第yi斧头。

神机营射击完毕后,会立刻撤退到队伍的两翼,然后三千营与五军营的骑兵会立刻补上空位,对已经受创的蒙古骑兵发动突击,这就是明军的第二斧头。

骑兵突击后,五军营的步兵开始进攻,他们经常手持制骑兵武器如长矛等,对蒙古骑兵发动最后yi轮打击,这也是明军的最后yi斧头。

可以看到,这是yi个完整的战斗系统,明军使用火器压制敌人骑兵推进挫其锐气后,立刻发动反突击,然后用步兵巩固战场神机铳居前,马队居后,步卒次之,这yi系统的具体使用根据战场条件的不同各异,其细节艹 作过程也要复杂得多,比如多兵种部队的队形转换等,但其大致过程是相同的。

以冲击力见长的蒙古骑兵就是败在了明军的这套战术之下,无论多么凶悍的骑兵也扛不住这三斧头,这套“要你命三板斧战斗系统”经常搞得蒙古人痛苦不堪,却又无可奈何。

此外明军使用的武器也是很有特点的,据考证,当时的明军骑兵使用的兵器与蒙古骑兵也多有不同,某些明朝骑兵使用的不是马刀,而是另yi种威力更大的独门兵器狼牙棒。

虽然骑兵多数使用的是弯马刀,但据现代科技人员研究表明,高速移动中的骑兵在与敌方骑兵对交锋时,使用狼牙棒的yi方是占有优势的,这是因为狼牙棒的打击范围广,使用方便,马刀只有单面开刃,狼牙棒却是圆周面铁刺,无论哪yi部分击打对手都会造成伤害,此外还兼具棍棒打击功能,其威力实在堪比现在街头斗殴时使用的王牌武器三棱刮刀。

而且狼牙棒的批量制作费用低廉,没有统yi标准,在棍棒上加装铁钉铁签等物体,几十分钟即可制作完成,简单方便,还可自由发挥创造力,如个别心理隂 暗者会加装倒钩倒刺等,不死也让你掉层皮,实在让人胆寒,正是所谓价格便宜,量又足,他们yi直用它。

综合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明军的胜利决不是侥幸,在他们辉煌战绩的背后,是对先进武器的研发c战术的科学分析和战斗过程的细节编排,是无数军事战术科研人员的辛勤汗水的结晶。

所以在我看来,科学技术是第yi推动力这句话实在是极为正确的。

和我们前面介绍过的沐英三行战法yi样,朱棣的这套战法在后来的时代里也有很多近似品。

三百多年后,yi位矮个子开始使用与朱棣类似的战法,他的战术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先用大炮轰,再用骑兵砍,最后步兵上。

可以看出,他的这套战法和朱棣时代的明军战法是比较类似的,正是凭借这套战法,他征服了大半个欧洲,并最终找到了yi份和朱棣相同的工作皇帝。

这位矮个子就是法国的拿破仑,他威震天下的资本正是他那独特而富于机动性的炮骑结合战术。

天才总是有某些共通点的。

会议开到现在,也该散会了,希望大家能够从这个总结会议中了解yi些明朝的战术思想和技巧,也算没白开这个会。

对了,差点说漏了最重要yi点,以上我们已经概括了明军的战术思想和战斗方法,虽然这些都是明军取胜的重要原因,但先进的武器和战术并不是影响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事实上,古往今来,所有战争的胜负关系都遵循着yi个最根本的原理:

最终决定胜负的是参加战争的人。

马哈木失败了,他的挑衅行为终于换来了教训,明白自己没有与明朝对抗的实力后,他也步阿鲁台后尘,于永乐十三年1415向明朝朝贡称臣。

不过总体看来,马哈木这个人还是比较守信用的,至少比阿鲁台强,或者说他很识时务,可能是那惨烈的yi仗给他的心灵以沉重的打击,他终其yi生再也没有侵犯过明朝边界,这无疑是yi件好事,但从史料来看,他也并没有闲着,此后他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对子孙的培养中。

很明显,他认识到了最重要的yi点,那就是以瓦剌目前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绝对不是明朝政府的对手,但他也明白,先进的武器和战术从来都不是胜利的保障,统帅和参与战争的人才是最为关键的。

事实证明,他确实培养出了堪称英才的下yi代。

他的儿子叫脱欢,二十年后杀掉了鞑靼首领阿鲁台,最终统yi蒙古。

他的孙子叫额森,这位仁兄比他老子还厉害,干出了更加惊天动地的事,他还有yi个广为人知的名字也先。

第八章 帝王的财产

朱棣对待蒙古部落的这种指哪打哪,横扫yi切的军事讨伐有效地震慑了瓦剌和鞑靼,自永乐十二年1414征伐瓦剌得胜归来后,明帝国的边界终于安静了下来,瓦剌奄奄yi息,鞑靼心有余悸,“不打不服,打服为止”这句俗语用在此处十分合适。永乐大帝朱棣就这样用武力为自己的国民创造了yi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此时永乐大典已经修成,边疆平安无事,周边四夷争相向明朝皇帝朝贡,大明帝国可谓风光无比。

在朱元璋和朱棣父子的辛苦经营下,明帝国的文治武功达到了最高峰,国家繁荣昌盛c百业兴旺的景象又yi次在中国大地上呈现,这固然是朱棣的成就,但究其根本还是朱元璋时代打下的良好基础在起作用,因为朱元璋就如同yi个尽职的管家婆,早已为自己的子孙制定了yi系列政策,让他们去照着执行。

事实上,朱棣时代奉行的仍然是他父亲的那yi套系统,但朱棣本人在此基础上也有着自己的发明创造,下面我们将介绍朱棣统治时期出现的几个新机构,这些机构对之后的明代历史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而且这些也确实可以算得上是朱棣辛苦劳动的结果,是超越前人的发明创造,值得yi提。

我们先从最重要的yi个说起。

这是yi个全新的机构,是由朱棣本人设立的,但这个新机构的设立者朱棣做梦也不会想到,几十年之后,它会成长为yi个可怕的庞然大物,庞大到足以威胁皇帝的地位和权力。

这个机构就是禸 阁。

永乐初年,被政事累得半死不活的朱棣终于无法忍受下去了,他总算领教了自己老爹朱元璋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精神,自己纵然全力以赴没日没夜的干工作,还是很难完成,在这种情况下,他任命解缙等七人为殿阁大学士,参与机务。

这七个人组成了明朝的第yi任禸 阁,自此之后,朱棣但凡战争c用人c甚至立太子这样的事情都要与这七个人讨论方作决定,其职权责任不可谓不大。

但出人意料的是,禸 阁成员的官职却只有五品,远远低于尚书c侍郎等中央官员,这也是朱棣精心设置的,他对禸 阁也存有yi定戒心,为防止这七个人权势过大,他特意降低了这些所谓阁员的品衔,他似乎认为这样就能够有效的控制禸 阁。

后来的事实证明,他错了。

谁也料不到这个当初丝毫不起眼的小机构最终竟然会成为明帝国统治的中枢,当年官位仅五品的阁臣成为了百官的首领,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个机构的生命力竟然会比明朝这个朝代更长

它已经由yi个机构变成了yi种制度,在此之后的五百余年yi直延续下去,成为中国封建政治制度中极为重要的部分。

在我们之后的叙述中,这个机构将经常出现在我们的文章中,无数忠臣cj臣c乱臣都将在这个舞台上表现他们的yi生。

禸 阁固然重要,但下yi个机构的知名度却要远远的大于它,这个朱棣出于特殊目的建立的部门几百年来都笼罩着神秘se 彩,它的名字也经常和罪恶c隂 谋纠缠在yi起。

这个部门的名字叫东厂。

我们前面曾提到过锦衣卫这个特务部门,虽然此部门yi度被朱元璋废除,但朱棣登基后不久便恢复了该部门的建制,原因很简单,朱棣需要特务。

像朱棣这样靠造反上台的人,虽然嘴上不说,心里却是很虚的,自己搞隂 谋的人必然总是认为别人也在搞隂 谋,为了更加有效的监视百官,他重新起用了锦衣卫。

但不久之后,朱棣就感觉到锦衣卫也不太好用,毕竟这些人都是良民出身,和百官交往也很密,而朱棣本着怀疑yi切c否定yi切的科学精神,认定这些人也不可靠。

这下就难办了,特务还不可靠,谁可靠呢

宦官。

宦官最可靠,虽然这些家伙没文化,身体还有残疾特等,大部分还有点变态心理可以理解,但毕竟曾经帮助我篡位,yi直在我身边,所以信任他们是没错的。

就这么定了,设立yi个由宦官主管的机构,向我yi个人负责,负责刺探情报,有事直接向我汇报请示,办公地点就设在东安门吧,这样调动也方便点。

至于名字,既然总部在东安门,就叫东厂吧。

永乐十八年1420,朱棣设置东厂,这个明代最大的特务机构就此登上历史舞台,其权力之大c作恶之多c名声之臭实在罕有匹敌。

由于其机构位于东安门,所以被命名为东厂,家住北京的朋友有兴趣可以去原址看看,具体地址是今天的北京王府井大街北部,名字还叫东厂胡同。

东厂设立之初便十分有气派,主要反映在东厂的关防印上,别的部门官印只是简单写明部门名称而已,东厂的关防印却大不相同,具体说来是十四个大字:“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太监关防”,虽然语法不yi定通畅,却十分有派头,而在我看来,这样的印记还兼具yi定防伪作用,毕竟街头俬 刻公章的小贩要刻这么多字花费的力气会更多,收费也更贵。

最初东厂只负责侦查c抓人,并没有审判的权利,抓获人犯要交给锦衣卫北镇抚司审理,但到后来,为了方便搞冤假错案,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精神,东厂充分发挥积极性,也开办了自己的监狱。

东厂设置有千户c百户c掌班c领班c司房等职务,但具体干活的是役长和番役,他们职责很广,什么都管,什么都看,朝廷会审案件,东厂要派人听审;朝廷的各个衙门上班,东厂派出人员坐班,六部的各种文件,东厂要派人查看;这还不算,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这些人还负责市场调查,连今天菜市场白菜萝卜多少钱yi斤,都要记录在案。

这些无孔不入的人不但监视百官,连他们的同行锦衣卫也监视,可见其权力之大。

能统率这么大的机构,拥有如此大的权力,东厂首领也就成为了人人称羡的职业,但这个职业有yi个先天性的限制条件:必须是宦官有得必有失啊。

东厂的首领称为东厂掌印太监,是宦官中的第二号人物。

第yi号人物自然是鼎鼎大名的司礼监掌印太监。

这些东厂的特务在刺探情报,鱼肉百姓之余,也有着自己敬仰的偶像和信条,在东厂的府衙大厅旁边,设置了yi座小厅,专门用于供奉这位偶像。

相信大家也绝对不会想到,这位拥有大量东厂崇拜者的偶像竟然是岳飞。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东厂人员还在东厂大堂前建造了yi座牌坊,写上了自己的座右铭百世流芳。

百世流芳相信他们是做不到了,遗臭万年倒是很有可能,而可怜的岳飞如果知道还有这样yi群人把他当成偶像,只怕也是高兴不起来的。

这里也要特地说明,请大家不要相信新龙门客栈中的所谓绝顶太监高手之类的鬼话,现实中的东厂太监手边也没有什么葵花宝典,抓人逞凶等大部分的具体事情都是由东厂太监手下的那些正常人干的。

自从这个机构成立后,不光是朝廷百官倒霉,连锦衣卫也跟着郁闷,因为他们原本就是特务,东厂的人却成了监视特务的特务,锦衣卫的地位大受影响。

在东厂成立之前,锦衣卫也算是个有前途的职业,许多“有志青年”出于各种目的,纷纷投身于明朝的特务事业,但东厂机构出现后,其势头就盖过了锦衣卫,抢了锦衣卫的风头。

原因也很简单,东厂是直接向皇帝负责的,而且其首领东厂掌印太监是皇帝身边的人,与皇帝的关系不yi般,也不是锦衣卫的首领锦衣卫指挥使能够相比的。

所以在之后的明代历史发展中,原本是平级的锦衣卫和东厂逐渐变成了上下级关系,有些锦衣卫指挥使见了东厂掌印太监甚至要下跪叩头。

不过事情总有例外,在明代的特务历史中,有yi位锦衣卫指挥使依靠自己的才能和努力第yi次压倒了东厂,这位指挥使十分厉害,在他任指挥使的时期禸 ,锦衣卫的威名和权力要远远大于东厂,可见事在人为。

这位堪称明代最强锦衣卫的人是yi位重量级的人物,在他的那个时代有着强大势力和深远的政治影响,我们将在以后的文章中详细介绍他的yi生。

最后yi个介绍的是我们经常在电视剧中听到的yi个称谓巡抚。

大家对这个名字应该并不陌生,这个名称最初出现在永乐年间,也算是朱棣的发明创造吧,实际上,那个时候的巡抚和之后的巡抚并不是yi回事。

我们之前曾经介绍过,朱元璋时期废除了中书省,设置布政使司,最高长官为布政使,主管全省事务,地位相当于我们今天的省长。本来布政使管事也算正常,但朱元璋有yi个嗜好分权,他绝不放心把yi省的所有大权都交给yi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