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农村鬼事 第62章(第一更)
作者:迷胡虫书名:七零农村鬼事更新时间:2020/11/23 17:19字数:1256
可是之前他们是没有亲眼看到。这次看着这么小的孩子有模有样的打着太极,还真是让人忍不住的觉得有些好笑。
上午九点多的时候,王伶韵的爷爷、奶奶过来了。
王伶韵第一时间就看到了,立刻冲了过去。
爷爷和奶奶二个也是想孙女想的不行,这从昨天早晨到今天,他们总觉得身边少了什么。
总忍不住的抬头四处看孙女,没有看到才想起来,孙女跟着小儿媳回娘家祝寿去了。
整天他们心里都空落落的,想孙女想的不行,所以今天早早就过来看孙女。
爷爷和奶奶二个接住像颗小炮弹一样冲过来的孙女,忍不住抱了起来。
“在外公家有没有听话。”奶奶语气还是那么的温柔。
王伶韵像是想要得到爷爷、奶奶的表扬一样。话中透露着骄傲。
“灵灵很听话,而且灵灵有听爷爷的话,早晨很早就起床打坐和练太极了,灵灵是不是很棒。”
其实这几年天天被爷爷带着早起打坐、打太极都已经习惯了。
“嗯,不错,这次算你乖了。等回家我让你奶奶给你做好吃的。”摸摸孙女的小毛脑袋,老爷子开心的很。
看来让孙女出门的事要少点,不然他和老伴想孙女却看不到,那多难受啊。
在他们爷孙二个聊了几句后,董秀秀和她亲娘杜民兰过来了。
“亲家过来啦,瞧我这小外孙女,我们都没看到呢,她一下儿就发觉了。眼睛尖的很啊眼睛好的意思。都进去坐吧,站这晒太阳多热啊。”
杜民兰扬着笑,带着亲家进屋里,现在王伶韵外公正在陪着客人在聊天呢,是以只有她出来。
院子里面打了三个临时土灶,一个做饭,一个蒸菜、一个专门烧水给客人喝。
还有二、三个小炉子炖着一些炖菜。其他的炒菜都准备在厨房里面炒。
现在都是靠人砍柴、劈柴,整个院子里王伶韵的外婆、舅妈还有她妈妈忙个不停的洗菜、洗碗、切菜,给大厨打下手做帮手。
三个舅专门烧火、劈柴、端东西,也是没有闲下来。掌厨的那位是请的他们千树村一位手艺好的大爷。
客人都坐在靠着堂屋这边的空地上聊着天,闻着那让人垂涎欲滴的各种菜的香味。
这个场景是前世的王伶韵没有看到过的,到了现代城里人请客都是在酒店请客,不用自己动手多省心、省力。
农村请客差不多都是在家里,然后请手艺好的厨子来家里做饭菜请客。
不是农村的想省钱,不想去简单去城里的酒店请客,是因为如果在家里吃,随便一个请客宴席那是吃三顿饭以上。
如果去城里的酒店就只能吃一顿饭。那样亲戚朋友会觉得化不来,说主人家小气抠门。
在家里花的钱也不少,甚至比在城里请客还贵呢,而且人也艹 心、忙碌。但为了面子还是要这样做。
21世纪就算是在农村也都是烧天然气,最普通也是烧蜂窝煤,烧柴的很少了。
因为宜城这边又不是山里,烧个柴还要去几十里外的河东去砍。在附近种的树你要砍
可以一颗普通的杨树要几百,你买不买
不想买你等刮大风、下大雨后等附近那些从树上刮下来的树枝烧谁知道要等多久。
在七十年代的宜城哪家快没柴的时候,家里的男人就会拉着板车,带齐三天的馒头这类可以放时间长的干粮。
去离这边快六十里路的河东那边有一片的小丘陵,小丘陵不高,但胜在地方大。
土质不好,种不了庄稼,也没什么大树,大多数都是稍微比胳膊粗一点的花岭树。
这种树做不到家具,当柴烧就刚好,所以这边不禁止你来砍柴的。
如果不能来这砍柴烧,那宜城这么多的人都没有柴烧,也做不了饭菜。当然如果在那边看到大树,还是不能砍的。
而且那边还专门安排了守山人,就是怕有人偷偷砍大树。
这边骂人绝后或者哪家没个儿子,外面都会说,他们家以后烧火的柴都没人砍。
当然这些话题扯远了。老爷子夫妻二个在王伶韵外公家吃完晚饭后,当天晚上还是带着小孙女回去了。
理由是,他们忙了一天,还要艹 心小孩那得多累,他把灵灵带回家,让他们晚上多休息,明天还要早起忙早餐呢。
明天早晨他们还会带着孙女过来,让她外公、外婆看的。
董秀秀能说什么呢,当然只有同意。
原本她还以为今天晚上还可以和女儿睡一晚上,谁知道就被公公、婆婆把女儿带走了。
第二天早晨王伶韵再跟着爷爷他们去了外公家吃中饭才回家。
因为她爹妈在客人吃了早饭后,还要帮着董秀秀娘家收拾借来的家具、碗碟这些东西。
等都收拾好后,拎了些外公家打包给的一些剩下的荤菜,才全家一起回来。
之后的日子王伶韵还是一如以往的跟着爷爷学习道术。一直到了九月王伶韵被送去上学。
而且还有个好消息就是王伶韵的妈妈董秀秀怀孕了。
本来在生下王伶韵后六年都没有怀孕,王忠军他们还以为以后估计就这二个孩子。
有一儿一女凑成个好字,他们也满意了,没想到竟然还能有老三。这可是让王忠军夫妻二个开心的很。
时光如水,蜿蜒而过。转眼就到了81年,宜城农民等到了分产到户的通知。
这在当时的农民听到后,简直不敢相信,还能有这好事,田地还能不要钱的给自己种。
甚至他们总觉得田地肯定还会再被收回去。即使是后来说每年要交田地税,大家还是没有太相信。
在宜城这边交田地税也叫做交提成。因为田地税的计算方法就是。
固定旱地和水田每年的收益是多少,然后提取收益中的几成上交国家,所以交提成的说法,就是这么来的。
当时分田地,是按每家每户的人口来分,水田和旱田都是每人按半亩田来算。
因为田地的地方有好有坏,有近有远。让村长来分,如果分到不好的位置谁也不会同意。
所以就通知每户的出一人做代表来抓阄,你自己抓出来的位置在哪儿那就是哪儿,好坏那怪不了别人。
老爷子当仁不让的让王伶韵来抽。结果当然也不负众望的拿到了让全家都非常满意的田地位置。
上半年分田到户后,各家就到自家田地做事,当年下半年秋收后。
每家都是一直到把粮食拉进了自己家新修的粮仓里,才有一点真实感。
这田以后真是属于他们自己。只要不是大天灾,人肯下力气,那绝对就不怕吃不饱了。
当然每年还要交税。交完税后田里面的产出都是自己的。秋收忙完后,王家村高兴的举行了一次全村聚餐。